从“写话”教学再出发

2022-05-30 10:48:04吴鸽
师道 2022年9期
关键词:写话言说月亮

吴鸽

2020年,是我工作的第19年,一直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我,这一年在带完又一届毕业班后,主动要求教一年级。我想从孩子的起始阶段开始,参与到他们的言语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去。

回望过去教学中高年级的十多年,似乎每接一个班都有一些学生提到语文,提到语文中的写作,就颇为头疼,有孩子甚至说“周末,若有写作,这两天必定是灰暗沉重的”。看着这些孩子对“写作”已然有了固化的自我定义,提及写作便有与情感伴随的笃定:它是痛苦、纠结、乏味的事情,我在心痛之余也好奇地想探寻,在写作的路上他们曾经历过什么。同时,我也了解到,即便是写作能力俱佳的孩子,写作于他们而言,也鲜有出于倾诉、交流的欲望。

事实上,儿童绝非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小学,在学龄前他们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与人沟通交流,这样低段的“写话”于儿童而言理应就是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适度轉化而已,它呈现出来的模样该是灵动的、丰富的、有趣的。倘若在小学起始阶段,就有意识地激发其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敏感,那么低段“写话”到中高段的“写作”就是自然承接,愈发蓬勃茁壮的过程。

我尝试从“发现儿童”开始,让儿童在情境化、审美化的读写教学中,拥有言说的激情,体会言说的快乐,发展言说的思维,久而久之形成个人的言说特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走上了低段儿童写话的研究之路。

一、绘本:播下幸福的种子

孩子们入学的第一课,我给他们读绘本《我爱一年级》。当我拿出书时,他们都叽里呱啦地说起来:“我们家里有好多这样的书”“我读过很多绘本”“我的妈妈每天晚上都陪我读书”……绘本对孩子们而言是那么熟悉的读物,真好!不过,现在坐在小学的课堂里,和这么多的小伙伴,一起听老师给大家讲绘本,孩子们还都是第一次。他们听得很专注,讲到他们熟悉的场景,看到有趣的绘本插图时,大家都争着举手,想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不断地带给我惊喜,在惊喜欢愉的阅读氛围中,一节课不知不觉地结束了。下课后他们继续围着我问:“下一次读哪一本呢?”

读哪一本呢?好的绘本有好多好多,我真想把它们都介绍给孩子们。只是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除了用好一周一节阅读课之外,我想可以充分发挥家庭亲子阅读的作用。“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就写道:“到了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家长仍然继续念书给他们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亲子间的关系。我绝不赞成孩子一上小学,父母就不再念书给他们听。”无论是在校老师带着孩子们阅读,还是在家父母陪伴阅读,将优质绘本阅读带给儿童,就意味着给儿童真正的绘本体验。这样的体验用松居直的话说,是“孩子在听别人读绘本的时候,自己进行的再创造”。这是一种让文和图达到统一的阅读。这样的绘本体验启开了儿童的想象,给予儿童言说以发展的空间。

受松居直的启发,我组织孩子们开启了班级绘本漂流。开学的第二个星期,孩子们就从家里带来了优选的绘本,我从中再精心挑选46本,并设计了“绘本漂流”记录本。

记录本的内容分成了四大项。从基本的“阅读情况”到“我的想象与表达”,意图通过低段的亲子阅读、亲子记录,让儿童在阅读中有观察,有发现,从而感受生活之美、言说之趣。我在做此设计思考时,正反复读着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一书,“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它们或真实或抽象,或知性或感性……图画书替我们缩小视野,定出视觉的焦点,创造出具体的图像世界,将不同的事物清楚而深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图画书与孩子的想象力,有极密切的互动关系。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体验愈多,想象力愈丰富。”

作者的讲述,给我指引了方向,绘本阅读是引领儿童走向有生命力言说的地基。因为阅读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在阅读中,儿童会想象山河湖海的壮美;会体验不同生活的酸甜苦辣;会拥有一个和现实世界平行的想象世界。阅读指向想象力的提升,“想象力”让儿童始终葆有一颗“惊奇之心”。

自此,从儿童入学起,每周一节阅读课结合每周的绘本漂流,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孩子们读了大量的经典绘本和其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就是播种在孩子心田上的幸福的种子,我在悄悄地滋润和灌溉中期待——文学的种子、审美的种子、言说的种子,静静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二、随记:情绪写话有意思

“情绪写作”这个词,我是从管建刚老师的一篇文章中读到的,用在低段我则改为“情绪写话”。管老师是中国基础教育中始终立足一线教学,研究儿童读写的重量级教师。他在《这样写的孩子叫儿童》一文中写道:“儿童作文跟着情绪走,儿童的情绪就是作文的中心。”他借用一位教育家的话说,“儿童心灵中有一部分始终没有被理解而又必须被理解的东西(蒙台梭利)”,“什么时候用‘有意思来看儿童作文,儿童作文的春天就到了。”

要实现“有意思”,在儿童写话的起步阶段需要少一些规整和拘束,多一些打开和亲近。一年级的孩子,我引导他们以说为主,在生活情境中说,在审美情境中说。课堂上的“说”,我以随时整理课堂录音来记录;家庭中的“说”,则请家长或用手机,或纸笔随时记录。一周选一次“最有意思的”请家长记录在本子上,我读给全班孩子听,大家一起分享。

从孩子们入学起,几乎每周我们都有一次户外情境观察课。春天,躺在操场上看云儿的飘荡,想象云朵变化的样子;秋天,走进“珠媚园”赏桂花,记住浓浓的秋味;冬天站在校园外的濠河边,观水数船,张开双臂体验拥抱风的感觉……

从一朵花、一棵树、一场游戏、一次活动,教会孩子字词的选择、语言的逻辑;及时将孩子有意思的句子记录整理出来,发布到班级公众号上。孩子们看着公众号里的署名小作,说得更带劲儿了。

家庭中的亲子记录,我也鼓励以一种轻松、无痕的方式随说随记。一位家长和孩子聊着一天的趣事儿,孩子这样记录:

一天,妈妈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欧佩拉店旁,妈妈给我买了个奥尔良鸡肉汉堡。当我打开包装时,正想把不喜欢吃的生菜挑出来,就在这时,一片生菜心甘情愿地掉了下来,我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一片跟我心有灵犀的生菜!”(包旭尧《生菜》)

记录人妈妈,还不忘在最后补充说明:多数都是孩子原生态语言的呈现,个别用词家长略做辅助,如“心有灵犀”,孩子原先用的是“这真是一片听得懂我话的生菜”,家长明白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他们的语言库里没有这样的积累,于是以“心有灵犀”替换,既让孩子在用语言中学语言,又深入浅出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两年时光,每周固定一篇,写什么,不限定;怎么写,不限定;字数,不限定;用什么本子写,不限定。不过,有不限定,就有限定:必须是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说。从家长记录到孩子用拼音记录,再到慢慢地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小朋友们从第一篇写到现在,我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牵起了文字,让认识不多的字,组成词,连成句,变成有意思的写话。我还发现,不同的孩子渐渐有了自己个性化驾驭文字的方式——有的喜欢用长文字记录生活,有的最喜一行一行的短句,有的喜欢押韵的对称,有的写下的文字就像精灵一样跳跃……随记,让孩子对生活的体验不再稍纵即逝,家校携手,在关注孩子的真实感受中,对其言语表达进行适当的调整,既呵护了孩子的言说兴趣,又以无声的形式指引孩子言语能力的生长。

三、微课程:获得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中秋月儿圆”“秋天,一起收集快樂”“南瓜娃娃迎冬奥”“春天很大又很小”“蛋壳变变变”“你好,小虫”,一年多时间,这些微课程将儿童带入一个全新、立体的世界,置身其中,每个孩子都是多元、独特和创造性的存在。

在“中秋月儿圆”微课程中,我们阅读了一组绘本《牛郎织女》《带着月亮去散步》《兔儿爷》《登月》,从神话、童话、传统习俗、科学等多角度走近月亮,了解月亮。阅读激发了孩子们的联想和好奇,带着它走进微课程里的一系列“月”活动。孩子们言语灵性的激活,令人惊喜——

品月——一早,爸爸和我一起认识了月饼的种类。月饼有红茶味的、榴莲味的,还有奶黄味的……有咸的,也有甜的,月饼圆圆的,是金黄色的,上面还印着漂亮的图案呢!

我挑选了奶黄味的月饼,用餐刀将它分成四瓣。我看到月饼里有一块蛋黄,闻起来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巴里又甜又咸。

望月——中秋的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月亮像在乌云中穿梭,一会儿亮,一会儿暗。又过了好一会儿,云被风吹走了,月亮终于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今晚的月亮,这么圆啊,像一个盘子,又像一面镜子,更像一颗我最爱吃的软糖。

吟月——我背过古诗里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比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爸爸告诉我,月亮是古人经常描写的景物,它代表人的团圆,所以诗人写月亮一般都是用来抒发思念之情。哦,我想起来背过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想月——我觉得月亮是多变的。圆圆的月亮就像一朵淡黄色的小花,它的花瓣紧紧地簇拥在一起,我想把它变成头饰插在我的头上。弯弯的月亮,又像一根大香蕉,我想在上面痛快地玩滑滑梯。“你觉得月亮是公主吗?”爸爸问我。“不,我觉得月亮是个男孩子。”我回答。

思月——阅读百科全书,我知道月亮是地球上最大的一颗卫星。它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球、地球和太阳位置不同就会形成月相盈亏。我还知道了人类登月的故事,我希望祖国的嫦娥号飞船也能早日带着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何其有幸,课题研究的两年时光,我何尝不是一个受益者,能和儿童一起在向上、向美的微课程中,在自然、科学、生活、文学、艺术和“那些有幸在实践中存留下来的美好诗篇”中放牧,从小处进入,走向一个无比广阔的大世界。在这里,我和儿童一起广泛汲取、自由地想象、愉悦地创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完成言语上的自我实现。

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起步,我在走,且会一直前行。我努力实践并期许着:我同儿童一样,能借助言说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美有着纯高的鉴赏、感悟,会用艺术的语言表达,用艺术的眼光和态度来观照世界和人生,不断追寻审美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写话言说月亮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0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学生天地(2018年25期)2018-10-22 05:31:02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女报·时尚(2016年9期)2016-11-23 14:42:53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
懒惰要不得
我的卧室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