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
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不懂得尊重别人,必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带5岁的儿子毛毛到小区儿童游乐区玩沙子。他用刚买的一套玩沙工具在沙坑里堆城堡,我在旁边陪着他。
毛毛刚玩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女孩伸手去拿他的铲子。他立即把铲子抢在手里大声说:“我的铲子,你不能玩儿。”小女孩被他吓哭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女孩的妈妈走了过来:“小帅哥,你跟妹妹一起玩儿呗!”毛毛一口回绝:“不要,爱哭鬼!”说完冲小女孩扮了个鬼脸。那位妈妈显然生气了,把女孩哄走了。
我对毛毛的表现很不满:“你可以不让妹妹玩你的小铲子,但不能说话那么冲,更不应该取笑人家。你这样不但没礼貌,还对别人很不尊重。”他听了没吱声。
可能是被我责备影响了心情,儿子不玩了,抬头看见不远处有四五个小孩正围在一起玩游戏,便凑过去站在旁边看。那几个孩子正在用小汽车比赛。毛毛看了一会儿蹲下来想跟他们一起玩,却被身边一个小孩挤开了:“我们的小汽车,不让你玩!你想玩拿自己的小汽车来。”毛毛怼了回去:“不玩就不玩,有啥了不起!我家有好多小汽车!”说着,气鼓鼓地走开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毛毛:“不高兴了?”他余怒未消:“不让玩就不让玩,挤我干什么?讨厌!”“为什么讨厌人家呢?”我明知故问。“他说话没礼貌,不尊重人!”他说。我趁机引导他:“别人不尊重你,你讨厌人家。那你刚才那么对小妹妹,她是不是也很难受,也讨厌你啊?”儿子听罢不作声了。
我教导他:“还记得前两天妈妈给你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吗?”
他“嗯”了一声:“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对了。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儿子想了想:“我做得不对,刚才那个小孩做得也不对!”
我说:“他做得不对,他妈妈会教育他;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了,该怎么做呢?”他立即说:“要改正。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立即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从那以后,我有意给儿子做榜样:与人交往温和有礼,不说伤人的话,不做令人不愉快的事;一有机会我就教导他与人相处要友好、真诚,要懂得尊重别人。他渐渐有了改变。
一个周末,毛毛的几个同学来我家玩,我买了零食招待他们。几个孩子边吃边聊,气氛热烈。但有个孩子总喜欢抢话,别人正说着话,他非要插进去。儿子提醒他:“别人正说话的时候,打断人家是不礼貌的。等别人说完了你再说,那样你说什么大家都能听得更清楚。不信你试试?”那个孩子爽快地接纳了他的建议。
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則。不懂得尊重别人,必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作为家长,应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