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10月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此次减产规模相当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决定一出,国际油价显著上涨。
与市场波动相比,这一动作更大的看点在于,欧佩克的牵头人沙特阿拉伯对于美国的“跳反”。
长期以来,沙特和美国之间事实上存在以沙特石油为基础的“契约”,即沙特出口的石油一律以美元结算,并用相关收益购买美国国债,以换取美国对沙特的安全保护和对沙特王室的支持,此即所谓的“石油换安全”。在这一框架下,沙特也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
然而,这一关系近年来在多个方面遭到了挑战。
其一,能源合作出现质变。随着页岩油的出现,美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不再依赖沙特的石油进口。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两国在石油问题上由之前的供需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美国页岩油的出口,自然要挤压欧佩克的市场份额。不满被美国人抢钱的沙特,利用世界经济受疫情影响能源需求减少之机,联合俄罗斯宣布将大规模增产石油,引发全球油价暴跌,这一举动使美国的页岩油产业遭到重创,其活跃钻井数量减少了近70%。而在当前美国国内物价飞涨、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沙特方面却以石油需求增长预期走低为由,主导作出减产决定。
其二,“卡舒吉案”余波未了。2018年10月发生的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事件,成为近些年美沙结怨的主要原因。2020年8月,正在竞选总统的拜登表示,要在当选以后让沙特因为侵犯人权的不光彩记录和对也门的七年战争成为“贱民”。上台一个月后,拜登就把沙特的老对手——也门胡塞武装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并发布调查报告指责沙特王储萨勒曼批准了暗杀卡舒吉的行动。尽管如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升级的双重冲击,美国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缓和与沙特的关系。今年7月中旬,拜登首访沙特并与萨勒曼会面。不过,此举显然未能消弭双方的隔阂。沙特还发表声明称,拜登政府曾要求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把今年11月开始大幅减产原油的计划推迟一个月,目的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好让民主党赢得中期选举。这让美国白宫颇为尴尬。
其三,沙特战略自主不断增强。美国要推动所谓的“印太战略”,在中东进行战略性收缩,但又不愿意看到沙特一家独大或者其他大国强势介入的局面。然而,沙特的战略自主性却在不断加强,不仅要推动沙特“2030愿景”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还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10月16日,在会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萨勒曼还表达了沙特加入金砖的愿望。
这种情况下,美国与沙特的关系,也从此前的“沙特唯美国马首是瞻”,变成“美国对沙特的打拉结合”。相信,只要美国不改变自己的霸权政策,一直从盟友身上“薅羊毛”,其遭遇的“跳反”只会越来越多。
(責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