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编辑部
学科评估
◆什么是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
实际上,学科评估主要评价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水平,但是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高低需要看教师水平、院校科研能力以及学科建设情况,因此一所院校学科评估的结果也能直接反映其整体实力。学科评估能为参评单位了解自身学科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选报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院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学科评估自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四年开展一次,2022年将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进行,以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为基本评价指标,对参评单位和参评学科进行全面、严格、交错的审核,以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将于2022年下半年公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官网。
◆第四轮学科评估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目前最新的数据,它于2017年底公布,按照人文社科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划分,共包含96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门类等),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不涉及具体排名。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小链接·
如何利用评估结果选报院校与专业?
时常会有小伙伴产生这样的错觉:这所院校的××学科才被评为C-,那么这个学科(专业)一定很差。其实不是这样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只公布了前70%的院校,并不是所有的参评院校都能榜上有名。换句话说,只要这所院校的这门学科榜上有名,就说明其已排进同类学科的前70%,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还是可以考虑相关专业的哦。
需要说明的是,参评的学科只是一级学科,考生如果想通过学科评估结果选专业,就需要查找该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其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只能借助工学门类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名单来选校。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A+的院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被评为A的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學,等等。
ESI全球排名
ESI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的简称,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目前为美国科睿唯安公司所有)于2001年推出的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工具。具体来说,ESI通过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学术期刊文献库中的1000万多条论文数据进行统计,以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等为指标,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分别排出居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全球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全球前0.1%的热点论文。所有统计数字每两个月更新一次。
ESI全球前1%学科,是指近10年某个机构在某个学科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总的被引次数排在全球从事该项学科研究机构中前1%。ESI全球前1%学科一般被视为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前1‰(千分之一)是指ESI全球前1%学科的前10%。进入ESI全球前1‰相当艰难,所进入学科一般被认为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更不用说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在国内高校中,清华大学的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是我国拥有全球前万分之一学科最多的高校。
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于衡量高校或科研院所机构科研实力的一个指标,国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越来越重视ESI指标,许多大学排名榜单也将其作为评价大学科研能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指标。
小链接
ESI设置的22个学科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商业、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环境与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2021年1月,北京大学空间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至此,北京大学成为我国内地第一所22个学科全部进入ESI全球前1%的高校。
下表列出了2022年7月中国内地高校ESI排名200强名单及其相关信息(节选)。
“双一流”建设学科
“双一流”这个名词想必大家都很眼熟,“双一流”建设学科正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身份象征”。2022年2月8日,教育部明确提出“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因此,只要这所院校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那么它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此举意在鼓励各高校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集中精力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不过,或许有小伙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的学科却不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但却不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那我们在按学科选学校的时候,该以什么为依据呢?其实,学科评估结果代表如今各高校的真实学科排名,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评定则要综合考虑国家今后大力支持(政策、资金)的方向、院校学科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考生应辩证看待,综合两者进行考虑,再按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同时,也公布了《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因此考生在查询“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时,可以留意一下这份“警示名单”。关于这两份名单,考生可以在教育部官网或者其他网站上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