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波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个关键期,如何构筑起莘莘学子的“信仰灯塔”,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堪当大任,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而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育人育心。近年来,襄阳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育人育心”工程,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工作,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传递明德守礼、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努力为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育人先育心,让每个孩子阳光成长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育心。襄阳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全员培训,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情况研判、心理疏导、干预帮扶以及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6494人次,开展跟踪引导帮教13076人次,5万余名教师参加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对全市32676名高三学生开展了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试,面向全市32476名高二学生开展了以“拥抱高三,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襄阳市各学校也把“育心”放在重要位置。张凡(化名)是老河口市薛集中学一名初二学生,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他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惹大家笑话。陈随莲老师了解到,他从小就是留守孩子,缺乏大人关心,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于是,陈老师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引导他交友,还鼓励他写观察日记、参与课外活动,为他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还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
襄阳市成立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家长免费开放。孩子沉迷于游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对着干、因与同学产生误会不愿去学校……针对这些现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们会对有需求的未成年人进行减压式、宣泄式、音乐放松式、沙盘放松式疏导。
此外,襄阳市高度重视文体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学校体卫艺工作,要求中小学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年举办1次校园艺术节活动;连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健美操、啦啦操比赛和隆中艺术节活动,提升未成年人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为确保活动落地,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全市中小学开展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今年4月7日,樊城区“大体育·阳光运动”正式启动。当天上午大课间,在人民路小学的校园里,伴随着动感的音乐,2000多名师生同时开展各项运动,场面令人震撼。“大体育·阳光运动”的目标是推动樊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创新思政课,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工作。襄阳市注重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
襄阳不少学校创新了思政课形式。5月31日上午,由襄阳市三十六中副校长安良海主持的课题《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审美要素研究》成果鉴定会举办,主讲人杨娟上了一节课题成果展示课。
这节课的主讲内容是高二思想政治中的《珍惜婚姻关系》。课堂上,杨娟老师先让学生读恩格斯对于婚姻看法的一段话,然后播放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故事视频,让学生就如何理智对待爱情、在婚姻中需要处理好什么关系等支招,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之后,杨老师对此进行了正确引导,并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这节思政课将课程故事化,强调让学生去“悟”。整节课气氛活跃,充满感染力。
除了上好思政课,每年,襄阳市教育系统都会利用“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和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襄阳市本土红色资源,发挥“第二课堂”优势,组织师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熏陶,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讲述“身边的历史”,让广大教职工、青少年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仅在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共组织清明祭英烈活动700余场,共有60多万名师生参加。
同时,各学校通过加强党史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课前三分钟——聆听党史小故事”活动,着力向广大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此项工作分别被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和《党员生活》杂志报道。襄阳市还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中华魂”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市直教育系统“‘中国梦劳动美——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演讲选拔赛、“我画心中英雄”书画比赛、“红心向党 匠心育人”模型竞赛等活动,广大学生借此抒发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在全市127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促进家庭与学校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已办家长学校1172所,开办率达92%,推动“全民学礼仪、全民讲环保、全民守秩序、全民讲诚信、全民传爱心”,引导学生把文明带进家庭、带进社会,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今年5月,市教育局被全国妇联授予“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双读”、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扎实开展“万名美德少年”“优秀学生”评选、“小手拉大手”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范畴统筹推进。
巩固主阵地,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今年3月,为全面推进襄阳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襄阳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育局出台了2022年襄阳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教研部门将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中小学校将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岗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其中,寄宿制学校或学生规模超过15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心理教师,设有分校的学校要求每个独立校园至少配备1名心理教师。同时,学校将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加强心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科学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襄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拥军表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灯塔指引,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富有襄阳元素的地方特色活动,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抓住秋季开学前、中高考前、寒暑假等关键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切实关爱帮扶特殊学生群体,及时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变化,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大力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以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在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家长学校”,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展专业咨询,特别关注残疾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困境儿童等特殊学生家庭,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知晓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大幅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