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利
县直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去年秋季才开园的农村幼儿园。开始报名时,幼儿园还有部分施工没有结束,部分家长踩着烂泥和带着“能不能开园”的疑惑来到这里登记。本学期招收了33个孩子,除了11个小班孩子,其余22个孩子都是从私立幼儿园转过来的。
案例描述
在刚开园的那段时间,总能听到家长说“幼儿园是公办的”“这里的老师好,孩子很喜欢”等夸奖幼儿园的话。但是,渐渐地,这些话越来越少。开学一个多月时,一个家长操着本地的方言质疑幼儿园:“你们园不教写字,也不教拼音,我们孩子上了小学,怎么弄?”这位家长刚走不久,大班老师就委屈地把家长在群里的对话拿给我看。老师说,该解释的已经解释了,家长还是总说要教写字、拼音。
案例分析
家长缺乏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了解。縣直中心园地处农村,家长们的教育理念落后,对幼儿园的认知还停留在之前的“学前班”状态,家长同教师未达成教育共识。家长对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表示怀疑甚至是不赞同,认为是在“虚度光阴”。多数家长意识不到这种不尊重幼儿身心规律、拔苗助长式育儿方式的危害。
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合作与沟通作用没能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其中就涉及幼小衔接的重要角色——教师。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包括幼儿园教师,也包括小学教师。我们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合作、沟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幼、小教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少,一般只有幼儿园邀请小学教师来园做有关幼小衔接的讲座、分享会,以及大班下学期进行的参观小学两项活动。幼小教师之间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长久、持续的合作。
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看法。联合国制定并生效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参与权的规定指出,“儿童是有能力的参与者”。瑞吉欧的成功教育也验证了“儿童是有能力的社会建构者”,表明了儿童有其自身的能力。我国在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中主要是基于成人的视角,而忽视了儿童这一最大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看法,缺乏儿童的视角。
“儿童的视角”必须是儿童自己的视角,要充分给予儿童表达自己的“话语权”,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或看法,确立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积极作用。目前我们普遍开展的就是“参观小学”系列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未先问问儿童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而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进行“参观”。对孩子来说,这往往是去小学的“半日游”或“一日游”,我们并未真正从儿童出发,尊重、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理解幼小衔接。
衔接——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创新构建幼小衔接课程
在大班时,“参观小学”是我们经常举行的活动,如何让此类活动发挥最大效果,我想首先要完善“参观小学”的系列活动,让儿童成为这次活动的主人,由他们来设计此次活动的形式,引导其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最想了解的关于小学的一系列问题,带着问题去开展系列活动,丰富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其次,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让活动室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或者在小学布置幼儿园的区角,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幼儿园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课程,参与备课。我们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布置科学角、植物角;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档案带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能出现幼儿园老师的身影。
最后要抓住儿童初入学时会被年长同伴所吸引,并想和年长同伴进行交往这一意愿,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积极发挥年长同伴的带动作用,让儿童多与小学生交流,并通过小学生来向学龄前儿童传达小学的一系列讯息,这种类型的交往会帮助儿童较快适应新环境。
沟通——加强家园沟通,解决家长教育困惑
作为幼儿教育的组织和执行者,教师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导向,不断学习先进理念,思想上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主动帮助家长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鉴于幼儿多为留守儿童,幼儿园中80%左右的幼儿都是祖辈带的,这些祖辈中识字的很少,我园设置家园栏或在群里发送育儿知识都不现实,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打电话的方式与家长交流。
充分利用上下学的间隙时间。利用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时候,找机会耐心地和家长进行口头交流,把孩子在园的活动情况具象表达,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园期间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
积极开展班级爱心约谈活动。针对一些有特殊表现的孩子,教师会根据需要,每月约谈家长,把家长请到幼儿园,留出专门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对于孩子近阶段的表现与家长做深入交谈,分享进步点,优化提升点,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适合孩子发展的建议,使家长建立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望,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共同为孩子顺利进入并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加强定期家访活动。孩子的教育不是幼儿园或者家庭一方可以完成,需要双方密切配合,才能让“1+1>2”。定期家访活动,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情况,教师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的良好契机,每月开展1~2次的定期上门家访,教师能够给予家长一些科学的育儿指导,特别是在幼小衔接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家园之间的配合更加和谐、高效。老师们不但为家长解答疑惑,而且还制订了孩子的成长档案,创新地构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幼小衔接课程。定期家访的短暂见面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开端,让家长们近距离了解了集团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扭转小学化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们消除了心里的担忧,拉近了家长、老师的距离,也让家长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来看孩子们的成长。
召开家长会,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赢得家长的信任,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我们特邀请集团名师为家长们开展了“科学保教,全面发展”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们梳理了幼儿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剖析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并通过生动易懂的案例为家长科学育儿支招献策;同时,让家长明白,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家长必须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做到家园共育,才能达到共赢。讲座结束后,老师带领家长回到教室,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了交流。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不是他们想象的整天识字、写字,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内容,通过相关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素养、学习品质都能成为孩子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同时也能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做准备。
交流——邀请家长进课堂,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都充满了好奇,为了更好地阐述幼儿园和小学各自不同的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园人少的特点,我们把家长请进了课堂。教师们精心准备了集体教学活动,结合主题布置了区角环境,开展了区角游戏。不仅孩子开心,家长也很开心。通过此活动,家长对幼儿园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孩子的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从家长们“幼儿园老师真不容易”,“孩子真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啊”的赞美声中,我们发现,不知何时,我们已经和家长之间建成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经过实施一系列活动,我们在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取得成效的背后,我知道,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系统的支持与帮助。只有从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才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小衔接的知识,科学育儿。幼小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备课、观摩上课、集体培训等方式来加强沟通,了解小学与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息时间的安排以及教学上的差异性。从儿童视角来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活动,从儿童出发,理解了儿童的所思所想,再来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的一系列变化,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