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瑞 张慧 闫英伦
【内容提要】响应新文科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是当代赋予外语学科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要培养外语人才能讲、会讲、讲好中国故事,外语学科需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加强国际社会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培养,精进语言能力培养,推动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文科 国际传播 外语学科建设 融合发展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①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文科建设首当其冲,外语人才培养更是责无旁贷。2021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外国语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②外语学科建设应以此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提升外语教育效能,更好地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时代引领性
2019年5月,由教育部和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主办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了新文科建设的序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明确,新文科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中国特色,形成中国方案;要开放合作,注重国际视野,培养涉外人才;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学习革命;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再出新。本质上,新文科的提出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精细化、专业化和学科化的反拨,目标在于打破目前高等教育中文科、理科和工科以及内部各专业间壁垒林立的局面,拓宽学科专业所覆盖的知识面,培养知识结构交叉复合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越发显著的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新文科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问题导向、交叉融合、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明特征。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关切。自新文科建设启动以来,得到了高校外语学科的积极响应。作为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理应守本创新。外语教育具有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多重属性,应当促进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互动交叉,塑造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也要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互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长期以来,我国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型、通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强调外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的发展。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外语学科需要培育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传播外语人才。
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现实迫切性
西方发达国家因其综合国力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且拥有强大的媒体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长期操控国际舆论走向,进而影响受众的价值判断。相较于西方话语的强势输出与霸权,我国的叙事体系建构与话语影响力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局面。若想在西方构筑的舆论主导体系中突出重围,改变“失语”境地,唯有构建自己的叙事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不断增强话语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进而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外语是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由之路。外语学科可以凭借自身的天然优势和专业特色,助力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做出应有贡献。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是关键,因此外语学科建设理应担负起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的重任。中国外语教育一直以来都坚定地以国家的发展需要为导向,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革新,而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当下,语言作为传播的主要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方式,因此其重要性变得愈发凸显。语言自身所具备的跨学科属性以及在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外语学科同国际传播的结合开辟了新空间,突破学科壁垒,二者的融合发展将有利于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家形象,建立中国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塑造力,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外语新人”。国际传播与外语学科的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第一,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国际传播与外语学科的融合发展应注重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加强培育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和政治立场,着力培养具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五大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外语学科建设需统筹推进与分类施策,将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进行跨学科有机融合,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能夠运用外语掌握各学科的话语方式,以此传播专业思想和学术成果。
第二,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对内,需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有着深刻理解,拥有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对外,需了解对象国或区域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政治因素等方面,加强文化解码能力,这些是外语学习者必备的个人素养。外语教学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将跨文化传播理念融入外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致力于培育融贯中西,具有跨文化互鉴与传播能力的人才,促进中外交流与文明互鉴,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
第三,多元联动、同向同行。我国的对外传播多数借由政府或体制内的机构主导行为,往往容易受到误解和歪曲。因此,需建构多元传播主体矩阵,多主体、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传播中国声音,打造立体式的话语表达与文化传播平台。政府部门、官方媒体和民间团体共同发力,譬如团结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华侨华人、留学生群体、普通民众等一切力量,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外语专业师生在其中可充分发挥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向外宣介中国经验、主张、方案、智慧,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道与术,以期全面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路径可行性
新时期的外语学科建设应具备国家使命担当意识,需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己任,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国际传播外语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践行外语学科的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构建并实施学科与国家战略协同、团队与国际师资协同、课题与优质课程协同、成果与社会需求协同、过程与培养结果协同的“五协同”高水平创新型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硕士—博士贯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力争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熟练运用外语、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传播规律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具体而言,新时期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路径需要从教材体系革新、课程设置优化和师资队伍组建三个维度进行探新。
第一,深化教材体系革新,为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精确导航”。教材是教学的风向标,不但是课程教学依托的关键载体,而且能够指引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外语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在外语教材中融入国际传播内容来探索外语教学基本要求和传播素材的契合点和互补点,是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保障。外语教材编写需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就价值塑造而言,注重价值观引导,体现国家意志,树立中国自信,价值塑造应根植于外语教材中;就知识传授而言,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有机结合,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就能力培养而言,培养跨文化互鉴与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外语教材编写可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外语+专业,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其二,新形态教材,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的有机融合;其三,紧跟时代前沿,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有序设计和编织,选取最新热点话题作为案例分析。
第二,加强课程设置优化,为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精准引航”。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单一导向的课程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培养国际传播能力为核心的多维度教学。加强外语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从形式拓展和内容拓展两个层面进行创新。形式拓展层面可构建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混合式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层面需优化现有课程门类设置的排列组合,促使各门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合力。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夯实理解世界、传播中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对中外文化对比、媒体议程设置等知识的涉猎,可开设与国际传播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国别区域对比、传播学基础、大众传媒、国际新闻写作等。这些课程可有效帮助学生知晓西方人文知识背景,掌握西方媒体的思维与写作模式,助力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组建,为外语学科创新发展“长距护航”。师资队伍是外语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教师的胜任力,是检验外语学科能否有效实现创新发展的试金石。师资培养是关键一环,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将科研成果反哺外语教学;同时,针对教师进行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革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国际传播取得实效。师资队伍组建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地域特点统筹规划,搭桥梁、建机制、促联动,校内外、国内外开展合作,整合优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教师合作实践、协同育人。譬如,外语教师可与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教师联合授课,丰富师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可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跨学科融合与技术赋能,助力国际传播。
总而言之,响应新文科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是当代赋予外语学科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要培养外语人才能讲、会讲、讲好中国故事,外语学科需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加强国际社会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培养,精进语言能力培养,推动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演奏出华美的中国乐章。
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杨连瑞系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慧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闫英伦系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第1版。
②《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回信》,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https://ef.bfsu.edu.cn/info/1060/1406.htm,2021年10月18日。
責编: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