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利用开放性探究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应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 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拓展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
[关键词] 开放性问题;思维;创新;数学品质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题目可知,高考考查的并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以“灌输”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开放性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受到了高考命题组的青睐,在数学高考题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可见,无论是为了應对高考还是为了发展学生,开展开放性问题探究教学都势在必行. 笔者从实施意义及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地引入开放性探究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升.
实施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出更具独创性、创新性的人才,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量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代替了传统的题目,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活化学生的思维.
1. 激活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答案具有唯一性,而这唯一性的思维模式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做一些改变,改变唯一的限定,将封闭性问题转化为开放性问题,进而活化学生思维.
2. 拓宽视野
开放性问题更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不唯一,便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学情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进而打通知识间、学科间的联系,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
开放性问题能打破答案“唯一”、解题过程“单一”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允许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探索,让不同观点、不同思维发生碰撞,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4. 改变学习状态
在“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束缚下,学生一直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而实施开放性问题探究能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大胆质疑,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精心编制一些开放性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思考和探究.
教学策略
开放性探究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思维空间,然这并不代表开放性探究问题可以随意设计,若设计失去了科学性、适切性和适度性原则,将很难发挥出其优势,也很难高效地组织教学. 因此,设计开放性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控制好“开放度”和“开放量”,以免失去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和导向性,而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移,影响教学质量.
1. 控制“开放度”
课本是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设计开放性探究问题时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科学合理地制定探究性问题.
点评:对于新定义题目,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本题的问题(2)乍看上去较为抽象,然细细品味容易发现,此题源于课本,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只要认真推理就能顺利完成,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对开放性探究问题的恐惧,感受成功的喜悦.
2. 把握“梯度”
开展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只有立足学生,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 因此,教师设计开放性探究问题时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梯度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盘旋上升.
点评:本题的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规律,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熟悉的内容入手,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解决好最近发展区问题后再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同时,问题(2)与问题(3)相类比,渗透了类比思想,便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自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改变被动的学习模式. 另外,通过类比有助于学生将相似、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建构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 渗透应用
数学的真正价值是“学以致用”,因此,开展开放性探究问题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存在性、应用性问题的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升.
(2)若一家饭店的销售总额低于另外一家的50%,则将被其收购,请问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第几年呢?
4. 强化类比
类比联想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开放性探究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其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解题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发现,在发现中尝试,在尝试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
例4?摇过圆上任意一点P作两条弦PA,PB,若PA⊥PB,则弦AB必过圆心.
探究1:若抛物线y2=4x,过抛物线的顶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OB,弦AB是否也会经过一个定点呢?若满足经过一个定点,请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探究2:对于抛物线y2=2px(p>0)顶点外的定点P,作两条垂直的弦PA,PB,连接AB,是否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点评:从圆联想到抛物线,通过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从而得到了一般结论. 学生发现抛物线中存在定点的一般规律后,自然也会尝试将结论应用到其他圆锥曲线上,这样通过横向和纵向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有利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数学知识虽然是复杂的,然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结论,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有益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输”教学模式和“题海”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多加拓展,要善于借助开放性探究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朱振华(1977—),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海门区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