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明
历史是人们了解人类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情感和情怀是人类历史中灿烂的遗珠,历史教学需培养家国思想和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国家建设者。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高中历史学科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职能,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解读国家发展和民族优秀文化,培植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认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新时代发展道路,跟随前人的脚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需坚持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是新课改的要求。历史教师需学习和研究新课标,以保证家国情怀教育顺利进行。
2.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意义及性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实施家国情怀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认同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家国情怀能让学生认知到民族延续的原因、世界发展的规则,追求和平与发展道路,坚持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同伴同行。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内心情感。
高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是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歷史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以情共情,以情生情。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历史教师可以把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背景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资料,使学生明白抗日战争史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真正的血泪史,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研究教材,培养家国情怀思想。
教材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历史资料,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仗,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需按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思想,分析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3.讲述故事,激发爱国情感。
历史教材因为篇幅限制,难以包含所有的历史资料和内容。所以,历史教师需扩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讲述关于天青色瓷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高超的瓷器烧制技术,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因地制宜,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高中历史教师可根据学校所在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现场感受革命精神,或者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作品,使学生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感悟。历史教师需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