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强
“互联网+教育”是当下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如何有效利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则是每个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地理教学为例,对新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优越性
1.創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播放有关日本的视频,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有个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期待。
2.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一些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如何化繁为简,有效进行学法指导,新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介绍降水类型时,我利用教育云平台上的地理学科工具,用动画演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的形成。所有学生看得非常认真,理解得也很快,他们还主动分析家乡的降水类型和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图片,然后用着色、闪亮来突出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也可以在同一幻灯片上,放两幅图或更多,让学生对比。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地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既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等。
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1.注重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轻视教学主体。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必要的辅助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
2.注重多媒体课件形式上的美观,轻视实效性。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国情、乡情,进一步增强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等。而当下的一些课堂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新技术的使用,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课堂,华而不实,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没有了,课堂的实效性更无从谈起。
例如,在介绍中国地形时,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盯着白板、盯着课件,而是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进行指图练习。教师说,学生指;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指;也可以同伴互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眼睛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学生可以当做小游戏来做,既增强了自信,又熟悉了地图,还培养了同伴互助的意识。还有,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非常高,其原因之一就是使用电子产品过多。所以,笔者认为,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的使用一定要适度。
3.注重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教学,轻视传统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方面,要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其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都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新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只有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新技术的优势,让地理课堂变得鲜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