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研助推生命成长

2022-05-30 10:48:04李永强潘南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1期
关键词:巴蜀工作坊常态

李永强 潘南

国家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个人视野在不停扩充,教师有了更多无形的压力。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近年来发布的各项文件反复强调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而优质均衡,则是高质量教育的显著特征。

从国际国内的前沿研究可以看到,教育质量影响力排名第一的是教师。当下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观念跟不上;教学时间跟不上;设施设备跟不上;学习跟不上。教师又能从哪些方面获得支持?国家级省级培训参与人数数量有限,区域级教研或培训时间有限,个人提升因人而异,学校唯一可把控的只有校本研修。因此,学校高品质教研是由校本教研决定的。

“教研”是中国基础教育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验。高质量教研是以日常校本教研为主要方式,促进每一位教师可持续生长,实现上好每一节课的常态优质,最终引领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高质量教研应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每一个教师主动参与且贡献智慧;二是不同教师通过教研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三是高质量课堂转化为高质量教学;四是常态化实施而不加重教师负担。

如何实现高质量教研呢?巴蜀小学站在后国奖时代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初的节点上,回顾成果奖后三年的深化研究,总结出四大行动:

行动之一:工作坊式教研。以工作坊常规升级教师,让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并贡献自己的智慧。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工作坊汇集每一位教师的真问题,通过对话、交流、分享,来完成教师认知的同步。同时聚焦共同问题,集中团队力量攻关突破。工作坊式的教研是最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和综合学习方式,是教研工作开展的常态。

行动之二: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以团队方式推进教师有效分工,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全方位资源组织和方法策略工具提升的备课升级。基于学科而又不拘泥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能够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融合,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备资源和方法工具以及备教学情景,实现结构化的资源组合,个性化服务课堂教学和自我评价。同时,巴蜀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的系统设计,建立作业设计质与量的标准,旨在通过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构建一个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技术支撑下的育人模式改革,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行动三:“学·教小助手”。“学·教小助手”是基于巴蜀小学教学成果,对标2022年发布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聚焦真实教学场境的智慧教学工具。经过持续三年的开发研究,“学·教小助手”现已形成了最基本的资源库,为全体教师常态化教研提供服务,既追求“一屏在手,上课不愁”的便捷化操作,又能个性化服务学生,助力每一位教师高位起跳。

行动四:统筹规划。通过全年、全员、全年级、全单元、全课时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让人人具有主备、主播、创造者的多角色,让每个老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提升研究效能。

行动的背后有怎样的机制?秉持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路线图又是什么?

校本教研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带着思想去实践:“化”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为校本追求,实现目标的校本化表达;“联”系学校实际和资源占有情况做整体思考系统规划;“跨”界、跨学科整合场地、资源、领域进行综合化实施,最大限度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展”示评价学习效果,为激发内驱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出一种让生命增值的学术生活。因此,高质量的教研本质上是一场场可延续的变革性实践,旨在追求常态优质的可持续发展。

巴蜀小学办学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和资源倾斜,现有常年一起深度教研的学校19所,传统应用学校33所,国家主导应用推广的学校237所。近300所学校组成成果应用推广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使命,也是光荣。如何在不加人不加事的基础上,完成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这一任务?沿着一种方法(问题思维)、两种意识(目标意识和综合意识)、三个支点(课堂、课程、评价)的学术研究路线图,巴蜀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追问中厘清价值,在行动中总结方法,发现规律,以三大方法论贯彻始终。一是“从我到我们,从我们到他们”的自我实践:志愿者文化涵养(成为别人的重要他人),三驾马车领航(管理、学术委员、党员),做事成人化育(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二是“对内深化”及“对外推广”:以“学科+”成果的六个方面组建工作坊,组织对内深化研究和对外推广应用。三是教研即“做的哲学”:常态实施发现问题——学术年会或峰会集中解决问题——阳光杯赛课堂转化——“1+1+N”推广验证——教育教学常态提升,再发现新问题,开启新循环。

高质量教研的本质,一定是回到人,回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视野、育人境界和育人格局的成长上来,让教师成为一个自我驅动的终身学习者,以身示范的利他者,成为同事、学生、家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猜你喜欢
巴蜀工作坊常态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18:24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国学(2020年1期)2020-06-29 15:15:34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近代史学刊(2017年2期)2017-06-06 02:26:04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6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