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经典歌剧在山东校园排演的路径研究

2022-05-30 11:37徐红磊
歌剧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园

徐红磊

关键词:红色经典歌剧;校园;排演;路径

一、中国红色经典歌剧在校园排演的必要性

歌剧作为高度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目前,因演出条件的限制,青年学生 观赏歌剧演出的机会非常有限,那么在校园中进行歌剧的演出是具有迫切性的。中国红色经典歌剧作为中国歌剧的宝贵财富,积聚了革命先烈们的光荣故事与词曲作家们匠心独妙的艺术创作,在西方歌剧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将歌剧中人物的塑造与音乐的编配发挥到了极致。《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均为代表性作品。在校园中进行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既可以作为实践活动在青年学生中进行排练演出,又可以在排演的过程当中,传播“红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校园的音乐专业通常都开设歌剧排练课,进行一些歌剧实践课程与排演,因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院校连线CONSERVATORY CONNECTION分歌剧排练课以排演歌剧片段为主;音乐学院与师资生源较完备的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也会对整部歌剧进行排演。因歌剧演出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要会唱,还要会演,更需要在舞台上的协调配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于参加排演的学生在舞台实践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

因中国红色经典歌剧在创作过程中融合很多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那么在排演过程中需要研习相关的一些唱腔与曲调,体现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性。同时,红色经典歌剧主要以真实革命历史故事改编,将其凝练成为舞台艺术,展现了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其独特的历史性传递着中华民族艰辛的抗战历程与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红色精神的重要传承形式,人物强烈的戏剧冲突也展现了歌剧的精神价值。在排演前期,带领学生学习真实革命故事,对歌剧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将歌剧中主要革命人物形象真正树立起来,将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出来。

中国红色经典歌剧通过革命历史背景沁入性的导入以及分幕排练中民族民间歌唱元素和后期角色深挖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参演学生和观演观众。因此,在校园内开展红色歌剧的排演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红色经典歌剧在山东校园内的排演现状

山东省内校园歌剧排演多集中在設有音乐专业的本科院校,前些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对西洋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片段的排演,整部歌剧的排演相对较少。2009 年在新中国60 年华诞之际,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推出红色歌剧《党的女儿》,排练历时三个多月,演员以在校学生为主,演出受到各界一致好评,为省内高校红色歌剧排演开辟一条新路。对于此歌剧,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学院一直作为保留剧目进行排演. 目前,作为声乐演唱方向的研究必修的排练课课程,每一届都进行公演,并每年申报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在省内进行巡演。2019 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 周年,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推出了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女儿》,在曲阜、日照两校区进行巡演,以本校学生组成的演员团队,导演团队均由音乐学院3 位老师组成,打磨三个多月,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以上两所高校排演的红色歌剧《党的女儿》,在当时有限的资源环境与经费支持下,师生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尽心打造已实属不易。因伴奏音乐与演员数量的限制,对原剧做了一定的删减,多以体现主要角色的唱段为主,舞美以固定的喷绘、布景与相对简单的服装道具为主,但对于歌剧音乐核心的感染力丝毫没有影响。

同时,为省内红色剧目提供排演思路的还有鲁东大学音乐学院的吕剧现代戏《江姐》选场,其中《绣红旗》选场获2021 年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因全场排演均需要用吕剧的唱腔与念白,对于传统戏曲的把控是个很大挑战。学院虽然没有开设排练课,但团队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从念白台词、唱腔、身段入手,反复磨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唱法,红色歌剧的核心感染力,使得此排演在校园中的开展非常标新立异。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在2019 年演出歌剧《江姐》,主题为“红色教育融入教学”,因学院没有设置歌剧排练课,均由一位老师带领学生演员课余时间排练,老师饰演江姐,其余角色均由学生饰演。全部演员由30 人组成,前后排演用了半年时间,其对原剧本也进行了部分删减,演出时长大约在90-100 分钟左右。虽一位老师指导30 位学生演员,自己还要担任主要角色,压力很大,但红色歌剧演出的感染力有增无减。老师学生们对歌剧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先烈们的深情饰演感染了观演的所有师生。

2021 年,在庆祝建党100 年之际,曲阜师范大学复排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在高效的排练课程运行模式下,历时60 天分场次分时间段进行高效率排练,将一场180 分钟的红色经典歌剧搬上舞台,在校地(政府部门、国企、学校)巡演共13 场,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目前,该演出在省内高校红色歌剧的排演中属规模最大,由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90 人的演职人员队( 包括舞蹈演员、灯光音响、剧务),7 人教师导演团队,另聘请了2 位业内导演做顾问,同时申请了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在省内继续巡演。歌剧的舞美背景全部用实景动画制作,高清屏幕播放;音响团队聘请专业音乐剧调音师护航,演员全部使用舒尔ULXD 最新型的头戴话筒收音,保证音质,使得观众无论从视觉、听觉都很容易产生共鸣。

目前山东省内校园对于红色歌剧排演的目标、方法、内容等实践路径不断进行探索并予以更新,力图发挥出红色经典歌剧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价值与潜在的文化德育教育价值,对在校园内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中国红色经典歌剧在山东校园排演路径探究

针对在山东省校园内排演的经典红色歌剧,首先对于剧目的选择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时代背景。探寻可实施的创新改善路径并合理构建新型排练课程结构框架,通过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探索山东校园经典红色歌剧排演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排练课程前期导入内容

向排练学生普及歌剧相关的历史背景、事件、人物,配合沁入式的思想教育。盡可能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歌剧排练课程,并对课程进行体系化的管理。在课堂中利用背景事件的讲解与剧中经典唱段有效引导学生对歌剧元素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潜移默化间接受来自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可大大提升歌剧排练的效率。

首先,歌剧排练课程的设置要有规划性。以四年制本科为例,从第三个学期开始设置排练课程,以平时课堂中耳熟能详的歌剧作品为依托,启用一些简单的场景做基础性的排练;第四、五学期逐渐增加曲目与歌剧片段的难度,增加表演、重唱与台词方面的比重,提升全方位的能力;第六至八学期可以进行整幕以及整部歌剧的排练,根据个人实际演唱能力分几幕或者全幕进行排练。当然,低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参加整部歌剧的合唱以及群演排练,提升实践能力。

以曲阜师范大学版歌剧《江姐》为例,在排练起初,组织选定好的演员观摩歌剧《江姐》的各种版本的视频演出,学院党委书记就歌剧中的原型人物以及故事做了两次深刻的讲解,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向参演同学讲述原著小说《红岩》中的部分内容以及“红岩精神”的高贵品质。结合着歌剧的每场剧情联系,各位指导教师在“原型”的基础上再为演员们做人物剧情的梳理,既对歌剧中自己将要塑造的人物角色有了较深的理解,又被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感动着,都鼓足了劲头一定把这部歌剧演好。

(二)增加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教学内容

许多红色歌剧中蕴含丰富的传统音乐元素,如唱腔、念白、润腔、衬词等中国传统唱法及表演技术,因此增加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教学内容是提升歌剧排演的重要动力。聘请民间音乐或者戏曲专业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后期团队老师可再进行加强辅导,增强排练的效率。

红色经典歌剧创作过程中,在使用西方歌剧创作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民族音乐以及戏曲的音乐元素。另外,很多早期的红色歌剧,在表演上都要求借鉴戏曲的表演形式,这就要求演唱者对于舞台的身段肢体表演与台词念白,借鉴戏曲,通过视频自学,与专业表演老师、戏曲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提升表演中的“精气神”,规范肢体表达的科学性与歌剧演出的必要性。

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女儿》因原故事发生在江西境内,在创作上结合了很多江西民间歌曲的曲调与说唱素材,“板腔体”与“歌谣体”为其中主要的两种音乐形式;《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大量运用了河北梆子、河北花鼓、山西梆子、秦腔等多种传统的戏曲唱腔元素。《江姐》因原故事发生在四川境内,在创作上则是广泛结合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等等,深刻体现了民族歌剧的重要音乐设计特点。在把握民间音乐与戏曲等音乐特点以及咬字吐字等环节,邀请民族音乐学、民间音乐的老师为演员们利用排练课时间进行相关歌剧中音乐元素的讲解,邀请戏曲演出团体的老师为演员们示范、指导,在老师们尽心传授的同时,不仅掌握歌剧演唱的民族音乐特点,也是对传统音乐进行了更加深刻的传承。

(三)增加歌剧角色代入感的教学内容

配合前期背景人物的设定,增加歌剧角色的深度代入感。深挖歌剧人物的特性与内心波动,配合辅助训练,合理化地开展角色“入戏”引导教学,做到“对号入座”。以特定人物的心理与形体来修饰人物特色,体现人物设定的“节奏感”,增强人物与剧情的感染力。

如何在表演中,让参演同学怀着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和热爱,对反动派的强烈憎恨,能情绪饱满、动作娴熟、从容自信地投入到角色当中,这是排演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首先,前期的原型故事与歌剧人物的讲解是基础,在分幕分角色排练中,指导老师要及时纠正演员们演唱、表演中的角色情绪的波动,把内心的波动带动到肢体与面部表情上。以叛徒甫志高为例,因缺乏坚定的意志与信仰,才造成他在送江姐上船时被特务发现。在叛变之前他虽然以一位地下共产党员的身份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但因缺乏组织观念,竟身着西装扛着皮箱去送江姐上船,抽烟借火借到了特务头子沈养斋身上,无疑是自投罗网;从叛变以后去抓捕江姐至结尾的两幕,他的虚伪以及典型的利己主义更加升级,为了自己贪图享乐而不惜牺牲革命战友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他的表演是穿插于江姐等革命者与军统之间,带有典型的摇摆主义、委曲求全的特征。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准确定位和演员的内心活动,指导老师会针对演员对于定位表演来一起提出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有利于演员较好地把握和展现出歌剧的整体连贯性、各场次的戏剧冲突、戏剧表演的逻辑性、人物塑造的丰满度,每个角色在唱段、台词、表演、节奏、舞台配合等各个环节展现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歌剧表演的艺术规范,使现场观众能沉浸在剧情发展、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塑造之中,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四)聘请歌剧导演、专家提升排练层次

聘请歌剧排演的导演、专家对排演歌剧进行专业讲解和实践指导。开展理论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歌剧人物形象的挖掘,舞台表演认知与唱段的表现力,以及整部剧目的设计规划。针对校园师生的具体表演技术能力,制定舞台的站位与人员合理化配置,做到演员配合妥当,舞台场景丰富。

歌剧排演的专业导演能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高层次的评估视角,对歌剧的整体排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演员的演唱、内心戏与肢体的展示、舞台人员的配置以及舞美、灯光、音乐等相结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指导与布局,使得整场演出的主线分明、剧情更加衔接。

专业歌剧导演会更全面地从各个角度挖掘每个角色的内心戏,讲解不同角色特殊的内心活动所应表现的肢体动作。鉴于青年学生并非歌剧院的专业演员,对舞台的把控力会相对欠缺,因此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尝试摸索出最合适的肢体表现,让表演更具可视性和美观大方。再结合表演中各幕的具体站位,合理配比舞台人员,对人员较多的场景进行调整,减少空场的尴尬,增加场景的戏剧冲突,合理对接音乐并适时交流,让舞台站位更有层次感、立体感,有效防止人员的“聚堆”“重叠”,前后错落有致、以“少”胜“多”,让舞台表演丰富起来。

(五)扩展红色歌剧排演舞台的广度

以高校为主要演出地点,向周邊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扩展巡演,增加实践舞台,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歌剧排演在提升音乐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带入社会群体。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将红色歌剧的“精神价值”渗透到观演群体中,更加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一部红色经典歌剧几经打磨,最后搬上舞台,体现的不仅仅是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学校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凝聚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曲阜师范大学排演的歌剧《江姐》为例,在2021 年首演之后,被多个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邀请演出,因歌剧演出对于场地要求较高,在时间和地点上做了相应的选择。在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日照兴业集团进行了三场成功演出。另外,该歌剧在2021 年申报了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连续在四所中学进行巡演,观演师生反响强烈,共同称赞舞台水准与情感共鸣。音乐党史学习走进校园、政府部门、企事业、高校,不仅扩大了红色歌剧演出的实践舞台,让爱国主义教育结出硕果,传承“红岩精神”,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使命担当。

(六)高能有序的后勤保障团队

灯光音响、背景播放、剧务的高能有序,是提升演出效果的保障。因校园歌剧巡演要面临不同的场地环境,灯光音响的质量和场内背景的大屏离不开协作高效的剧务团队。在经费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启用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营造歌剧演出的氛围与效果。

一部红色经典歌剧的成功上演,离不开的是演员的精彩演出和其背后剧务团队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因高校歌剧演出条件有限,舞台上为了演出顺利,道具的更换必定要快速准确,因此成立剧务团队是很有必要的,具体落实到每个人搬上搬下大小道具,巡演时针对不同舞台要进行演练,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时间内将道具摆放准确。为了给剧务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在每场歌剧中间设置简要介绍下一幕的剧情的环节,增加观众后面对歌剧演出内容的理解,两全其美。

对于不同场地的演出,音响与灯光以及大屏幕投影背景配合默契。音响有固定音响师,保证演员的演唱、台词清晰通透、清楚地送给观众。大屏幕每次的背景动画切换,必须准确,为故事情节营造氛围。伴奏音乐的播放者,经过专门的排练,由固定人员担任,每个人唱段何时起音乐,包括音效何时出必须准确。每场的灯光要求不一样,其根据不同场景需切换熟练恰当,突显视觉效果。

(七)增设主旋律歌曲的台下互动环节

在红色歌剧结尾处,以主旋律歌曲与观众齐唱,提升红色主题,产生强烈共鸣。主旋律歌曲往往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在歌剧演出结尾增加歌曲的互动环节,台上台下一起齐唱,可将红色歌剧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推上高潮,起到红色歌剧沁入性德育教育的作用。

像歌剧《江姐》有首家喻户晓的主旋律歌曲《红梅赞》,每当在演出结束谢幕之前,将这首作品由众游击队员与合唱团一起面对观众合唱,台下观众可以一起摇动国旗、党旗,突显主题。此时大屏幕背景可以换至红梅或者红太阳,由江姐的饰演者站在最高处,象征着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与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此时可以将红色歌剧的“核心价值”明确突显,将台上台下的感情共鸣推向高潮。

通过互动环节,增进台上台下的互融性,更好地将演员、观众融入整场演出的氛围中。在人们心中刻画出丰满真切的革命人物形象,深化经典红色歌剧的现实教育意义,向观众们传递着具有中国红色经典歌剧的时代价值,熏陶感染在这浓厚的爱国情怀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社会音乐生活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校园内的音乐活动也应该顺应其发展趋势,立足当下,丰富文艺作品的多元化发展。以山东省内的校园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为例,学校音乐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新兴的用人需求;学校歌剧排练课应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排演路径,丰富排演情境,打破学科界限,适度进行知识的融合发展;高校校园关注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合理优化办学资源,借助红色经典歌剧来培养师生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体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对于推动当代校园音乐文化价值体现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化路径的排演对于学生培养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从培养高校音乐人才入手,探索中国红色歌剧排演的路径,提升排演的驱动力与核心动力,提升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与舞台修养,坚实学生的表演功底,提高歌剧舞台实践的层次与眼界,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以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体现“以乐育德”的理念,让“红色文化”能够在校园中传承开来,让歌剧艺术浸润心灵,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