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鹰 左小明 朱珊梅 左晶
【摘 要】 目的:考察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比较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结果: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不断升高。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蒸馏时间1 h的香薷挥发油中香荆芥酚的含量低于其他蒸馏时间(P<0.05)。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可用于测定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成分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香薷挥发油;蒸馏时间;麝香草酚;香荆芥酚;气相色谱法;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7-0032-05
Study on Contents of Main Compotents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at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ime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HEN Haiying1 ZUO Xiaoming1 ZHU Shanmei1 ZUO Ji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Changzhou 213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ime on the contents of main compotents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Methods GC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s of main compotents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at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ime. Disk diffusion method and broth double dilu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Results With the extension of distillation time,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increas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thymol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from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ime. The contents of carvacrol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s which were extracted for 1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volatile oils from other distillation tim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from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ime.Conclusion The GC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s of thymol and carvacrol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Distillation tim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yield, but and had slight effect on the contents of main compotent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Key words:Moslae Herba Volatile Oil; Distillation Time; Thymol; Carvacrol; G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1]。挥发油是香薷的主要药效部位,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2-3],可作为抗菌防疫产品的原料。李艳秋等[4]将香薷挥发油制成了纳米乳喷雾剂,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蒸馏时间是影响挥发油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邹月等[5]发现不同蒸馏时间艳山姜、芳樟叶中挥发油的得率、化学成分及含量具有差异性,何金明等[6]发现不同蒸馏时段的迷迭香精油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与蒸馏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已有学者研究[7],然而不同蒸餾时间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无差异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对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和不同蒸馏时间制得的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以抑菌活性为导向的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香薷饮片(产地:湖南邵阳;批号:200817),购自安徽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经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范正达主任中药师鉴定为唇形科香薷(江香薷M.chinensis ‘Jiangxiangru)
的干燥地上部分。无水硫酸钠、无水乙醇分析纯,购自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MH琼脂培养基(批号:201109)、MH肉汤培养基(批号:181116),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麝香草酚(含量为99.9%,批号100508-201603)、香荆芥酚(质量分数99.6%,批号111691-201704)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27853],由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
1.2 仪器 挥发油测定器(上海建强玻璃仪器有限公司)、ZNHW控温电热套(上海锦赋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W-CJ-1A水平层流净化工作台(吴江市净化设备总厂)、GSP-9080MBE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RE-52CS旋转蒸发仪(上海雅荣生化设备仪器有限公司)、电子比浊仪DensiCHEK Plus(生物梅里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XP105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提取 精密称取香薷饮片5份,每份100 g,精密称定,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挥发油测定方法”提取挥发油,分别保持微沸1h、2h、3h、4h、5h后停止蒸馏,收集油水混合物,用正己烷萃取挥发油3次,每次5mL,合并萃取液,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鈉脱水,2~8℃静置24h后过滤,减压除去正己烷,精密称定挥发油的重量,计算香薷挥发油提取率,实验重复3次。香薷挥发油提取率(%)= 香薷挥发油重量(g)/香薷药材重量(g)×100%。
2.2 GC法测定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的含量
2.2.1 色谱条件 PEG-INNOWAX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32 μm);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口250℃,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初始柱温70℃,保持1 min,以20℃·min-1升至210℃,保持10min,再以20℃·min-1升至250 ℃,保持3 min。FID检测器温度250 ℃,空气流量400 mL·min-1,氢气流量40 mL·min-1,尾吹气流量25 mL·min-1,色谱柱流量1 mL·min-1。
2.2.2 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麝香草酚对照品50.35 mg,香荆芥酚12.27 mg,置于5 mL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使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配成麝香草酚浓度为10.07 mg·mL-1、香荆芥酚浓度为2.454 mg·mL-1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取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无水乙醇稀释,制得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浓度分别为125.9 μg·mL-1、30.67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香薷挥发油9.84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使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2.2.3 专属性 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及空白溶剂无水乙醇,分别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色谱图相同保留时间处有色谱峰,且与相邻色谱峰之间分离较好,溶剂无水乙醇对其无干扰。理论塔板数按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计均大于10000,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分离度大于1.5。如图1所示。
2.2.4 线性与范围考察 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无水乙醇稀释,制成麝香草酚浓度分别为503.5μg·mL-1、251.5μg·mL-1、125.7μg·mL-1、62.87μg·mL-1、31.44 μg·mL-1,香荆芥酚浓度分别为122.7μg·mL-1、61.35μg·mL-1、30.67μg·mL-1、15.34μg·mL-1、7.669 μg·mL-1的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取对照品储备液和稀释后的各浓度对照品溶液1 μL,按照“2.2.1”色谱条件进样,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以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结果麝香草酚的回归方程为Y =1.559X +0.763,相关系数r =0.9999,线性范围为31.44~1007 μg·mL-1;香荆芥酚的回归方程为Y=1.539X+0.545,相关系数r=0.9999,线性范围为7.669~245.4 μg·mL-1。
2.2.5 精密度考察 取“2.2.2”中混合对照品溶液,按上述的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结果麝香草酚峰面积RSD为0.989%,香荆芥酚峰面积RSD为1.056%,说明该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份香薷挥发油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结合称样量计算供试品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结果6份供试品中麝香草酚含量的RSD为0.716%, 6份供试品中香荆芥酚含量的RSD为0.717%,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2.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 h、2 h、4 h、6 h、8 h、24h进样,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结果麝香草酚峰面积的RSD为0.903%,香荆芥酚峰面积的RSD为0.914%,说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香薷挥发油(麝香草酚含量为63.69%,香荆芥酚含量为13.67%)约7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浓度分别为4.379 mg·mL-1、0.988 mg·mL-1)1 mL,加入无水乙醇使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平行制备6份,按上述色谱条件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加样回收率符合实验要求。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的含量 精密称取不同蒸馏时间的香薷挥发油10mg,置25 mL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使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平行制备3份,按上述色谱条件记录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保留时间、峰面积,计算不同供试品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结果见表2。由表2可看出,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不断上升,各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各蒸馏时间所得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蒸馏时间为2 h、3 h、4 h、5 h的香薷挥发油中香荆芥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蒸馏时间1 h的香薷挥发油(P<0.05)。
2.5 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
2.5.1 K-B纸片法测定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圈直径 用0.5麦氏比浊标准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制备含不同菌株的MH平板,将无菌的空白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分别滴加5 μL不同蒸馏时间的香薷挥发油,33 ℃倒置培养24 h,十字交叉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每组实验重复 3 次,取平均值,结果如图2和表3所示。由结果看出,不同蒸馏时间所得香薷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同蒸馏时间的香薷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明显大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P<0.05),相同蒸馏时间的香薷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无显著性差异。
2.5.2 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分别取不同蒸馏时间的香薷挥发油适量,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制成128 mg·mL-1的储备液,过滤除菌。用MH液体培养基将其稀释为640 μg·mL-1、320 μg·mL-1、160 μg·mL-1、80 μg·mL-1、40 μg·mL-1、20 μg·mL-1、10 μg·mL-1系列浓度。将0.5麦氏比浊标准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稀释100倍,取100 μL菌液分别加入各浓度香薷挥发油溶液中。33 ℃倒置培养24 h,观察并记录各蒸馏时间各浓度挥发油的生长情况,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记录挥发油的MIC,实验重复3次。实验结果表明,各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在160~320 μ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均在320~640 μg·mL-1。
3 讨论
3.1 检测成分的选择 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是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8],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10],姚奕等[11]建议将两者作为香薷的质量标志物。《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对香薷药材中挥发油的总量进行了控制,但未对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荊芥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故课题组建立了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控制香薷挥发油的质量提供参考。
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12-14]采用弱极性的Hp-5毛细管色谱柱测定了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但在改变柱温、流速、流量后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分离度仍达不到要求,考虑到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含有酚羟基结构,采用极性的PEG-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后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及周围峰分离完全。此外,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香薷药材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将柱温设为190 ℃时,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色谱峰较宽、柱效低、峰形差、基于此笔者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初始柱温设为70 ℃,保持1 min,以降低溶剂效应;升温速度设为20℃·min-1,升至210 ℃后保持10 min,使得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在恒温平台期出峰,减少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3.3 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含量对香薷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 李知敏等[2]曾测定江香薷挥发油和江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乙酸酯、对具伞花素等8个主要成分的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研究发现,只有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和麝香草酚乙酸酯的MIC小于江香薷挥发油的MIC。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各蒸馏时间所得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的含量均达60%以上,香荆芥酚的含量达12%以上,蒸馏时间为2 h、3 h、4 h、5 h的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香荆芥酚的含量略高于蒸馏时间1 h,各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据此,课题组推测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对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影响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可作为香薷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二者的含量可能对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较小。本次研究可为以抑菌活性为导向的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71.
[2]李知敏,王妹,彭亮. 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J]. 食品科学,2016,37(14):138-143.
[3]刘梦婷,罗飞亚,曾建国.石香薷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J]. 中成药,2020,42(11):3091-3095.
[4]李艳秋,任永申,王丽君,等.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喷雾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J/OL]. 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9):1-9. [2021-05-26]. 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10408.302.
[5]邹月,黄金凤,魏琴,等. 不同提取时间的艳山姜挥发油组分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0,45(3):62-66.
[6]何金明,扶美琴,邹心茹,等. 不同蒸馏时段迷迭香精油和纯露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研究[J]. 中國调味品,2020,45(10):54-58.
[7]李景恩,聂少平,邵灯寅,等. 江香薷挥发油提取率与提取时间的动力学关系[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33(3):308-314.
[8]张依欣,龚千锋,何雁,等. 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优选及其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4):162-167.
[9]XU J,ZHOU F,JI B P,et al.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carvacrol and thymol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J].Lett Appl Microbiol,2008,47(3):174-179.
[10]ZHANG J,MA S,DU S,et al.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ymol and carvacrol against postharvest pathogens botrytis cinerea[J]. J Food Sci Technol,2019,56(5):2611-2620.
[11]姚奕,许浚,黄广欣,等. 香薷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51(10):2661-2670.
[12]李凤丽,高文远,李进,等. 暑热宁口服液中百秋李醇、广藿香酮、麝香草酚、香荆芥酚GC测定及条件的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65-68.
[13]裴香萍,裴妙荣,李慧峰,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西产地椒中麝香草酚及香荆芥酚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132-134.
[14]江岁. 石香薷生长分析与挥发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21-12-16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