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 姚力彰
摘要:普陀山作为中国大陆东海之滨的一座悬水岛屿,地理位置特殊。山上寺庙数量众多,周边植被茂密,寺庙建筑耐火等级低,文物价值高,存在大量用火用电的风险隐患点,消防增援救援力量无法通过陆地进出岛屿,这些特点都给普陀山的消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痛点和难点。现针对这一列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从完善建筑规划、加强用火用电管理、提高初起火灾扑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改变普陀山的现状。
关键词:普陀山;寺院;古建筑;消防
普陀山,位于东海前哨,在1982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普陀山是全国惟一特色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千百年来,普陀山屡遭劫难兴废,其中火灾便是全山古建筑最大的天敌。据《普陀山志》记载,历史上普陀山著名的法雨寺、慧济寺曾先后两次毁于大火,有记录的寺院火灾就有21次。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85.2km,面积12.5km2,南北长约8.6km,东西宽约3.5km,最高处佛顶山海拔283m,由普陀山本岛和普陀珞珈山等两岛组成。辖区内常住人口5000余人,暂住人口9000余人,每年来山香游客800余万人次。新中国成立后,由普陀山佛教协会统筹管理全山寺务,截至2020年3月,佛协共收归65所寺院庵堂,已修复开放包含(包括新建)四大寺在内共44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全山寺院大量采用全木结构,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1 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1.1 生产生活用火存在盲区
寺院中大部分为宗教活动场所,存在点灯、燃蜡、焚香等现象。香炉多设在寺院内,每逢节假日和三大香会节,游客众多,香火旺盛,稍有不慎,飞火极易引发火灾。同时,由于僧侣生活区均设于寺院院内,炊事用火与采暖用火不可避免,但生活区和文物保护区无明显分隔,存在较大隐患[1]。如西天景区的寺院还在使用柴火做饭,除圆通禅林有公路直达外,其余几处寺院均無直达的公路,普陀山其他寺院主要使用柴油灶,由于建筑基本为明清时代所建,大规模拆改难于实现,柴油储存方式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另外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以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为例,均位于森林覆盖区内,与林区缺乏有效的防火分隔,森林火灾也极易殃及寺院古建筑。
1.2 电气线路及用电存在风险
普陀山的寺院经多年来的发展和修缮,电气线路经过整体改造,大小寺庙电气线路均套管敷设。但随着发展及用电需求上升已难以满足当下使用需求,特别是在举办佛事期间,大殿临时用电需求大,固定插座少,大量的临时用电都是通过插线板供电方式解决,导致在部分用电需求旺盛的时间点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大部分寺庙的自动消防设施配置水平较为落后,个别寺院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电气线路定期检测工作。僧侣寮房和职工宿舍的电气线路老化、故障、私拉乱接现象也时有存在,管理现状令人堪忧。
1.3 消防水源、交通保障存在困难
普陀山道路崎岖狭窄,全山寺院分散在各处,个别寺院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自然水源缺乏,如慧济寺,位于海拔291.3m的佛顶山上,是普陀山最高处,水源的匮乏成为该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普陀山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慧济寺未能接通市政消火栓管网,通过后期改造,在后山建立了消防和生活用水合并的蓄水池,通过从山下引入自来水管网供水。同时,由于寺院地势复杂,道路交通不畅,导致消防车辆通行不便、难以靠近,以法雨寺为例,寺院远离交通主干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火场快速地进行灭火作业。
1.4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
普陀山寺院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采用的结构形式大多为木构架。寺院内建筑多数毗邻建造,密度大,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达不到安全要求,甚至有些建筑物完全相连,门连门、院套院、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无防火分区,更不会考虑到设置符合规范的消防通道。以普济寺为例,占地面积26000m2,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海印池附属建(构)筑物等,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建筑密度大,火灾荷载高,火势可沿水平、垂直方向迅速蔓延,极易蔓延至周边建筑,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
1.5 消防管理存在漏洞
虽然普陀山佛教协会历来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下设综治办负责消防安全工作,但是这也导致与消防有关的工作都由综治办负责对接实施,变成了协会和寺庙内少部分人的工作。消防管理工作的割裂极易造成其他僧侣或是职工缺乏基本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技能水平较差,消防安全工作不能有效实现全员参与,不利于全方位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2 寺院古建筑火灾防控难点
2.1 消防主体责任难于落实
由于寺院古建筑的特殊性,在行业主管上存在分属不同部门的情况,普陀山佛教协会归口舟山市委统战部管理,山上文物保护建筑属市旅游文广局管理,部分民间信仰点属普陀山镇管理。大部分消防专业管理需对接寺庙市级主管部门,存在衔接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普陀山文昌阁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几经易手,以文昌阁为中心不断扩建,有民国建筑,也有经营用房,使用功能多,建筑间距不足,未形成防火分区,因产权归属一直存在争议等各类原因,改造方案迟迟无法落地,安全隐患持续存在,给火灾防控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2.2 消防安全管理目标分散
普陀山因历史原因导致存在大量老庵堂,经过数年的腾退改造工作,基本消除了潜在的风险隐患,但也伴随腾退改造工作出现新的隐患点。以香华街为例,政府投资1500万元用于腾退改造,腾退51户,腾退面积2578m2,改造消防安全管网,配备各类固定消防设施,整体改造是成功的。但是内有大小饭店8家,旅馆2家,其他店铺40余间,在管理上无法做到集中统一,没有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落地,固定消防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由于毗邻普济寺,经营成本高,经营户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防范的现象较为普遍。
2.3 滅火救援易投鼠忌器
普陀山的寺院古建筑90%以上都以木结构为主,而木材又是发生燃烧和传播火焰的天然导体。消防部门在扑救木质结构火灾时,通常选择水或者泡沫混合液作为灭火剂,但寺院古建筑火灾不同于一般木质结构建筑火灾,这些建筑本身都属于历史文物建筑,部分建筑内还存放有珍贵的文物,这类文物大都较为脆弱,普通的灭火剂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2]。以“普陀山三宝”为例,其中九龙藻井和杨枝观音碑都存放在大殿内部,由于大殿本身即为木质结构,若是发生火灾事故,极易让消防救援人员出现投鼠忌器的情况。一方面木质结构建筑火灾荷载较大需要使用大量灭火剂控制火势蔓延,另一方面要避免灭火救援过程中对历史文物造成破坏,因此会给灭火救援战斗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3 对普陀山寺院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公共消防设施统一规划
属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统一投资,并统一聘请设计、施工单位,科学编制和严格落实景区消防安全规划,全方面改造寺院存在的诸多消防问题,确保景区公共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完善景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消防安全整体水平[3]。目前,普陀山的佛顶山、梵音古洞、南海观音大佛等区域都未接通市政消火栓,建议对普陀山消火栓管道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市政自来水管道对各寺院统一提供消防供水。
3.2 礼佛用品统一标准
建议各寺院应统一宗教用火灯具的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统一更换,确保该灯具应不易被打翻,使用统一油料,用火点需有专人管理,做到人走灯灭,同时,应尽可能做好大殿内易燃、可燃物的摆放和存储,对所有大殿香案全部采取铁皮包覆等防火处理措施,以降低寺院的火灾荷载。虽然普陀山一直倡导文明敬香礼佛,每个寺院都设有请香处,但部分商贩抓住香游客祈福的心理,大肆兜售高香、蜡烛、金箔等礼佛用品,给火灾防控带来较大变数,建议普陀山出售宗教用香应统一规格,不得出售过高过粗的香,香炉需派专人看护。
3.3 用火用电应统一规范
规范用电、用火行为,消除寺院火灾隐患。文物古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应符合相应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相应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特别是在僧侣寮房和职工宿舍内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具,文物古建筑内应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生活用火方面建议采用电气加热代替炊事用火,但此举增大了电气负荷,建议还要做好相应的电气改造工作。
3.4 技能水平应统一提升
提升寺院的火灾防控水平有各种措施,有效提升寺院僧侣和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多年以来,普陀山消防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提升寺院火灾防控水平的先进做法,坚持围绕提升僧侣和职工的消防技能水平,引导全员重视消防、参与消防。2008年,普陀山消防部门组织全山寺院的僧侣开展了一次消防运动会,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全山僧侣中间得到响应和肯定,还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六届“佛国卫士杯”消防运动会,同时这项活动也被全国各地采纳,各类宗教运动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3.5 重要节日应统一排查
除了农历初一和十五外,普陀山每年还有三大香会期、观音文化节以及各类节假日,这些时间节点都会有大量的香游客涌入普陀山,这给寺院火灾防范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该问题,消防部门联合普陀山佛教协会、民宗、文旅、公安、电力等多个职能部门,在重要节假日和活动前对全山寺院开展安全排查,同时在旅游旺季有针对性的开展前置值勤、动态巡逻的“四队合一”值勤工作模式,确保火灾形势稳定。
此外,还应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寺院消防安全宣传方面,可以利用在寺院出入口设置LED屏滚动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大屏幕播放消防安全宣传短片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外,还可以借助佛教文化的影响力和僧侣法师对信众的感染力,通过在日常的讲经说法等弘法传道的过程中穿插讲解消防安全常识,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鼓励全民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引导信众文明进香礼佛,提升全民消防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张纪平,陈雳,阎明,等.西藏日喀则地区寺庙建筑消防保护措施研究——以江孜县白居寺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5):71-77.
[2]刘兵.藏区寺庙类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护对策探讨[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6(3):52-53.
[3]李景泉.西藏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其消防措施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7(17):220-22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re
safet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Mount Putuo Temple
Chen Kai,Yao Lizhang
(Zhoushan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Zhejiang Zhoushan 316000)
Abstract:As a suspended island in the east sea of China, Mount Putuo has a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There are many temples on the mountain, the surrounding vegetation is dense, the temple buildings have a low fire resistance level, the cultural relics are of high value. There are a lot of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of fire and electricity. Fire and rescue teams cannot enter and exit the island through the land.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rought a series of pain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to the fire and rescue work on Mount Putuo.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is list of problems, hoping to effectively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unt Putuo.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building planning,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fire and electricity,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itial fire fighting capacity.
Keywords:Mount Putuo; the temple; ancient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