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红
【摘 要】文本是单元中重要的教学资源。重组文本,能够拓宽文本解读路径,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和课堂形态,实现单元整体性教学,形成结构化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通过创新重组形式、开创多样课型、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建构定位更精准、目标更清晰、指向更专一的专业化课堂。
【关键词】文本重组;单元;整体性教学
正如陈先云所说,“要想用好统编教材,就要从整体着眼,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从而增强整体教学观”。文本作为单元中重要的教学资源,隐含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重组文本,能够拓宽文本解读路径,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和课堂形态,实现单元整体性教学,形成结构化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一、依据文本,创新重组形式
统编教材中,一个单元一般选编三至四篇文章。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文本重组指明了方向。
(一)单篇引领,辐射单元
单元内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作用。开篇往往是典型的范文,引领后面的文本。因此,要对其进行精读、细读,使其辐射整组课文。基本流程如图1。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开篇《慈母情深》需要详教。课上可引导学生梳理场景,明晰情感的表达方式,聚焦“母亲给我钱”这一主要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感受母爱。后面的《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含有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与《慈母情深》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两篇可合为一组,学生以合作分享、小组汇报等方式开展学习。
如此,以一带多,充分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开篇课文为后面的文章作了教学上的示范,后者导向巩固训练,双方相辅相成。
(二)多元组合,实现共学
每個文本在单元中有自己的特色。阅读方式不同,文本体裁不同,要素呈现方式不同。这些都是文本重组关注的点。基本流程如图2。
1.精略合教,互补共学
一般情况下,精读在前,略读在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打破这样的形式,做到精略合教。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安排三首古诗和三篇情感色彩鲜明的文章。其中,《祖父的园子》和《梅花魂》都通过几件具体事例表达情感,有重点描写,也有简单描述。此外,《祖父的园子》是精读课文,《梅花魂》是略读课文。教师可把这两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让精读和略读组合呈现,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共学互补,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2.文体有别,异文互补
很多单元中会编排不同文体的课文。可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学。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有古诗、记叙文、议论文。除古诗外,另外三篇文章可进行重组。《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两篇记叙文都通过具体实例表现革命者的伟大。《为人民服务》则从议论的角度阐述观点,它可与其他两篇课文作比较。由此,学生可发现记叙文注重细节,议论文注重论点清晰与论证严密。
3.要素串联,同素共学
语文要素渗透在整个单元中。因此,可以把体现相同要素的文本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其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都有经典的场面描写,可作为一个整体。教学时,比较两者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要素。此外,《灯光》是略读课文,对场面描写进行了补充。可将其安排在两篇精读课文之后进行学习。如此重组后,既照顾了整体,又体现了详略,把单元重点落实得更到位。
(三)全组整合,探异寻同
有些单元中,文本的文体、表达方式比较相似,对此可基于整组开展教学。基本流程如图3。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四篇散文,它们各自围绕一个物体抒发情感,可进行整组教学。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三篇小说,它们都含有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基本特点。可对这三篇课文展开同步阅读,进行比较,归纳相同点。如开头都有环境描写,中间也适度穿插了部分;都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故事性较强。对三篇课文进行整体性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小说的表达要素。
二、立足单元,开创多样课型
文本重组后,课堂形态也会随之变化。教师要调整课型,改变每篇课文先教生字,再整体感知,最后研读段落的常态化教学模式。
(一)整体感知课:观照整体,统观通读明主题
文本重组下的整体感知课注重对文本进行整体梳理。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教师可以“场景描写”为中心,引导学生统读三篇课文,完成相应的表格(如表1)。
此课型打破了单独了解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单的引领下,学生从课后习题出发,寻找文中的场景描写,通过对比,感受父母之爱。这让教学目标更清晰,让要素落实更有效,让单元主题更凸显。
(二)片段分析课:着眼重点,对比研读启思维
片段分析课不是用于分析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的,而是以比较阅读为基础,分析几篇课文的若干个片段。
如,《狼牙山五壮士》先写人物群体,再写个人;《开国大典》先写阅兵式整体情况,再按出场顺序写受检阅的部队。比较两者的场面描写,可以发现前者写的是同一时段内的事物,更注重每个人物的细节;后者写的是不同时段内的事物,更注重出场的顺序。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场面描写的不同之处,体会如何把个体的“点”与群体的“面”整合在一起。片段分析课着眼单元内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知与比较。
(三)语言鉴赏课:聚焦表达,比较异同品文字
文本重组后,不再一篇一篇地品味语言,而是比较品析不同文章的语言。
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同是写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用上比喻手法和关联词“不是……而是……”重点写腊八粥的食材和作用;《腊八粥》从人的感觉、用的食材、煮的方式、粥的香味等方面着手,用上拟人手法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再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慈母情深》侧重用反复手法写细节;《父爱之舟》侧重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写,看似平淡,没过多的细节,却饱含深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侧重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对比后,学生发现同样写父母之爱,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内化了“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一语文要素。
语言鉴赏课让语言积累多样化,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经典诵读课:品味经典,诵读展示化积累
文本重组后,教师还可安排诵读课。一是诵读明确要背的内容。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要求全文背诵,为此可安排一课时进行配乐读、对比读等,既展示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强调朗读时关注文中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在此基础上,还可配乐朗读该单元中《月迹》的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语文要素的感知。二是积累师生认为经典的片段。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里描写榕树热闹场景的片段就值得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三是演一演课本剧。如,学完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可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读记文本,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主题拓读课:交流体会,悦读分享育素养
单元极强的人文性为主题阅读创设了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读一篇到读一本,再到读一类,完成拓展阅读。
如,六年級下册第一单元为民风民俗单元,可推荐学生阅读《中国的传统节日》,让他们以画画、演讲等形式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又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可推荐学生阅读《红岩》,并利用单元最后一课时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给经典影视剧配音等活动。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外国名著单元,教师可上一节主题拓读课。课上,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完成表2。
这几本书都属于冒险类小说,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在主题拓读课上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六)读写融合课:以读促写,适度迁移提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虽然也关注读写结合,但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写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文本重组后的单元教学与此不同,会专门安排读写融合课。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心爱之物。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明白如何借助物体表达自己的情感。读写融合课上,写的比重增加。学生运用阅读时习得的方法,尝试多元表达。与传统的仿写片段相比较,这样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实现了语文要素的内化,做到读写一体。
三、观照整体,整合教学资源
开展单元整体性教学,不仅要关注整组文本,还要统整单元内的各种教学资源。
比如,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通常会对单元文本内容或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性回顾、小结。其实,学生已经在片段分析课中交流并梳理过这些内容,不需要单独教学。
又如,语文园地里“词句段运用”中的例句大部分来自单元文本,可将其前置。像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照样子写一写”,该练习可纳入读写融合课,也不需要单独教学。
再如,“快乐读书吧”的主题通常与单元主题相关。因此,可把“快乐读书吧”融入单元教学中。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一是前期荐读,即学习单元课文前读读原著;二是中期比读,即在学习课文时,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穿插原著中的相关片段,进行比较阅读;三是后期拓读,即阅读类似的小说。这样基于单元整体,阅读层层深入。
综上,基于文本重组,实施单元整体性教学,充分遵照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摒弃了常态化模式,可建构定位更精准、目标更清晰、指向更专一的专业化课堂。
参考文献:
[1]牟原喜.统编教材单元统整视域下的教学模式探寻: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5):36-39.
[2]毕英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江西教育,2020(8):68-70.
[3]陈森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1):119-120.
[4]李璐.“整合”与“联结”: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单元统整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5):34-38.
[5]王红霞.语文要素观照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解读及实施策略: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新教师,2021(7):29-30.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3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