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2-05-30 01:59庄丽莎
关键词:音乐作品小学生传统

庄丽莎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几千年传承、发扬的历史过程中始终伴随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音乐正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还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因民族音乐的普适性和丰富性,传统文化同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主要从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入手。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对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课堂 民族音乐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55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阔的地域,加上独特的人文地理,铸就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中,需要革新教学思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在走进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是现实中很多音乐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传统的小学模式,没有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探究,提出具体措施,供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1.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动力。大部分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课堂纪律性差,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生动有趣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迹,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让小学生短时间里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在作品赏析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同时走进传统历史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中陶冶情操。由此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便会得到提升。

2.有利于使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选择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挫,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教育体系改革中,也确立了“让我国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理念,这意味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思路、方法的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新型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应需而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小学生走入传统文化的世界,在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教学模式得到革新,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学习音乐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感受音乐作品中寄托的精神或者传递的文化。由此,音乐教学更生动灵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 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不管是小学初中学生还是高中生,流行音乐都很容易引起其关注,特别是小学生,其是非判断能力还较低,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更容易被他们关注和喜爱,而课本中古典高雅的作品则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关注。融入传统文化,尤其是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之后,则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教学内容趣味性,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可以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传统音乐,发现传统音乐的魅力,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渗透传统文化对落实音乐核心素养教育的作用

在更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部分教师采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这一做法被很多教师认可、采用。该方法下,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渗透传统文化对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指导小学生从文化角度感受音乐的性质、感情、思想,从而可以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模式,以欣赏、尊重的心态看待不同的音乐。对于教师来说,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多元文化教育观念。随着融入的深入,教师教学观念得到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新颖、独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契合。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审美底蕴更加深厚,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指导小学生从文化的角度上思考音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精准、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和其独有的内涵,丰富小学生的音乐艺术涵养,赋予小学生音乐艺术气质。还可以从文化角度指导小学生音乐实践活动,使其形体和动作保持一致性,促进小学生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音乐课堂中,还能够为小学生创造更多走进、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小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文化风格,能够欣赏、尊重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各种音乐作品,发现这些音乐作品中传递的精神、具备的内涵等。这对于小学生以后音乐专业的发展而言都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

1.从民歌文化入手,引领审美活动

民歌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相应的民歌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与音乐课程体系的革新、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等需求都相符合。小学音乐教师要采取灵活的、巧妙的方式将民歌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中,带领小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小学生在倾听、交流、感受的过程中,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

比如在《聆听草原放牧》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课本中蒙古族经典歌曲的播放、赏析,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更多蒙古族的传统音乐作品、音乐文化等。结合巧妙的融入方式,将其和课本中的音乐作品融合在一起,以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让小学生在赏析《草原小姐妹》歌曲的时候,走进蒙古族的生活,了解其地方习俗和传统文化。由此学生也可以了解其演唱风格的形成背景,体验和理解蒙古族歌曲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传达方式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交流不同蒙古族民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更深入地感受蒙古族民歌风情,提高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鉴赏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马头琴这一蒙古族传统乐器,然后傾听蒙古族民歌,感受歌曲和琴声的音色特征。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注意倾听第一段和第二段,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包括音乐旋律、音乐速度等的差异,让学生从细节处感受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的魅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让戏曲艺术文化点亮音乐课堂

传统文化中,戏曲艺术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将音乐、戏剧等要素都囊括起来。小学音乐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对戏曲文化艺术这类资源展开分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应用,一方面让小学生接触戏曲艺术,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课堂中,小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艺术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在实践中,教师指导小学生将戏曲融入表演内容中,由此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

比如在《甘洒热血写春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编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特征等,在网上搜集整理京剧名段,将其融入课堂中,将课堂中沉闷的气氛赶走,形成浓厚的戏曲艺术文化氛围。让小学生在走进、赏析、探讨戏曲艺术文化的过程中感受这种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以及其文化的了解,学习最基本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唱、念、做、打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体验戏曲表现方式,或者分析《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对其中的人物心理、性格等进行分析,探索如何通过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凸显一个人物的性格、心理。由此可以促进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

3.利用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很多传统节日文化都有相关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比如可以分析音乐作品的性质,挖掘其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将这种节日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中,塑造愉悦的、欢快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赏析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划龙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进一步了解划龙船这一民俗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赏析音乐作品,大胆说出音乐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分析《划龙船》与《赛龙舟》这两首歌曲,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点,分析两首歌曲的节奏、情感、音节等的不同,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4.补充背景知识和文化语境,在熟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学习需要一定的铺垫。要想让小学生能够深入、准确地了解民族音乐,喊叫声要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比如《北京喜讯到边寨》《宜兰童谣》等这类小学课本上的音乐,如果只让学生赏析音乐作品的本身,学生很难了解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北京喜讯到边寨》表现的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听到“四人帮”被粉碎之后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而《宜兰童谣》是对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改变后的作品。

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基本的了解之后,在倾听赏析音乐的时候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音乐作品背后所包含的人文知识才会被学生理解、习得,学生的民族情感才能出得到培养,与此同时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涵、所传递的精神才能被学生感受、理解。具体而言,在赏析《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阿炳的一生介绍给学生,尤其是阿炳在沾染鸦片后生活一片糟糕,后来眼睛失明,更是雪上加霜。沦落在街头的阿炳开始了卖艺生涯,尝尽人间疾苦后,创作了《二泉映月》。阿炳有着极强的音乐天赋,他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以《二泉映月》的方式展现出来,描绘社会的黑暗,在音乐作品中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悲苦以及对光明世界的向往。阿炳坎坷的遭遇、浓厚的情绪以及生命无穷的力量都融进了作品中,因此这首音乐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

5.巧用跨界学科,将民族音乐同其他类型传统文化进行融合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该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应用,实现各种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知识的结合。比如在《采茶舞曲》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刘三姐》中采茶女采茶对歌的画面,然后介绍中国传统茶文化,让学生了解最早的茶道、茶艺、茶德等。在深厚的茶文化基础上《采茶舞曲》被创作出来,作曲家周大风将民间菜茶歌调和越剧唱腔有机融合在一起,这首“浙江味”非常浓郁的民歌便诞生了,歌曲以婉转轻快的曲调,长处了采茶姑娘劳动过程中愉悦的内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后赏析《采茶舞曲》和《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两首民间歌曲,对比其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南北方茶文化的差异。

6.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魅力

小学的音乐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美感,通过乐器、歌舞等知识的补充,完善学生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体系,通过律动、节奏、曲调,使学生感受音乐背后的文化魅力。

如在《茉莉花》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版本的《茉莉花》歌曲欣赏。从 2004 年奥运会闭幕式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从江苏《茉莉花》的委婉秀美到河北《茉莉花》的豪放欢快,不同版本中速度、唱法、情绪、语言等艺术要素是存在差异的。通过对同一篇目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学生能感知歌曲背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学生通过对其风格的鉴赏达到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最大优势体现。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是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改善音乐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应抓住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整合教学的健康开展,完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温晓坚《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探析》,《戏剧之家》2021年第6期。

[2] 许燕红《小学音乐课堂陶笛初始教学的实践研究》,《北方音乐》2019年第23期。

[3] 周梦菲《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当代音乐》2020年第3期。

[4] 李荣吉《引导自制乐器,构建魅力小学音乐课堂》,《黄河之声》2020年第7期。

[5] 赖芳萌《例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华夏教师》2020年第19期。

[6] 戴建芳《简约,音乐课堂的别样美丽》,《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11期。

[7] 楊福兰《别有一番滋味入课堂——小学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课程资源的运用研究》,《教育观察》2016年第9期。

[8] 陈瑜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小学生传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我是小学生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