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

2022-05-30 01:59彭玲云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彭玲云

摘 要:利用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尤其要利用好小学阶段的黄金时期,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坚定小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法治意识。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观念,同时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力量与道德法治学科的引导作用和教化作用相结合,更充分地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优势,从而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运用的积极作用,以及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运用的有效路径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融合运用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45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是培育学生思想品质与法制观念的重要学科。很显然,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目标,教师就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上,同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而是要不断拓宽教学路径,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合运用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求。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思想性特点更加突出,使得知识的传授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更充分地将新课改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运用的积极作用

1.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 小学学段各科目教学的综合性与灵活性也更加突出。学科间的相互融入已经成为常态化,除了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与运用之外,还要将五育并举的核心素养理念更充分地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道德与法治学科极具综合性与应用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相关道德与法治观念厚植于学生心中。从教学层面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首先体现出来的是理论属性,学生要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概念,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与运用,能够有效转变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单一性与局限性。除了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念进行重点诠释之外,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以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为出发点,构建起更为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经过岁月的陶洗与时光的凝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能够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念相契合之外,还能够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素材提供更多的补充。尤其是语言文化,汉语凝练优美,同时在语言文化中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语言文化中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着十分独特的语言魅力。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更利于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首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不仅仅涉及理论,同时也与学生生活中的各项内容息息相关,包括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融入路径更宽广,切入点更多,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情感共鸣。比如道德与法治中强调的诚信、民主、法治,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信等价值观念不谋而合,利用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学科相融合,穿越数千年的时光,让古代智慧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从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上给学生更全面的启发与引导。所以说,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二者的作用性一致,都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道德养成是实现良好法治效果的基本前提,唯有在良好道德观的影响下,学生才会更好地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践行道德观,遵守法律和规则。

2.是落实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中打基础的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除了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之外,还要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等。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也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落脚点,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都同等重要,都要通过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从而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所以,小学阶段也要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人文元素,循序渐进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与渗透传统文化。

总之,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合力,培养学生成为思想、能力、素质、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合运用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社会变化下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现实需要。并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相一致,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合运用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如前文所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优势性,同时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重要任务。正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如果从表面上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性更强。这是由于,尽管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利用有效的方法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话,学生们就会受限于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局限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传统文化渗透融入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当下学生的特征与特点,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解读,并结合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包括生活场景,生活素材等)以及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相结合,能给学生更直观、更真实、更深刻的详细体验。

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包括友爱同学、孝顺父母、礼让他人等。为了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安全来给学生启发,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典故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孔融让梨”就是十分有代表意义的典故。除了生活中的例子外,还要借鉴书本、经典的故事等来培养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将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场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作用。能够让小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诚信、友爱、尊重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很显然,这不仅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相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展开。

2.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传统文化

无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还是在学科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都需要有所依托,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特殊时期,教材上和课堂上的很多理论知识如果仅仅只有语言描述,显然是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也不宜用夸张、比喻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需要借助有效的案例或是人物、事物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

其中,结合生活实际、生活素材就是很好的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及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生活实际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很多生活场景也是学生所亲历的。生活场景有着天然的话题性,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并且利用生活场景、生活实际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特征不谋而合,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融入更加具象化。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会涉及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也是很好的传统文化运用与融合的契机。比如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师可借助来引导学生感悟修身与齐家的关系,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修身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小到学习,大到理想、品质,比如真诚、忠孝等。

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直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典型性的人物与事件来加深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获得更好地情感共鸣,比如有名的爱国人物屈原、岳飞等。除了做好这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或是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就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爱国人物的事迹、品德等进行收集汇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将道德与法治中的合作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一方面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总的过程中,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次系统性的学习。既实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组织实践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运用效果

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积淀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经过了时间的积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现代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前社会看来,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给予中华儿女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艺术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目文化等,不一而足;包含了人类生产生活、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学科教学中,还是实际生活中融入、运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运用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引导方式,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显而易见,实践是加深体验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除了利用经典人物事迹来影响学生的意识、塑造学生的品质之外,还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而且,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也会视教学的要求与内容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那么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生对于节日有着天然的热爱,节日意味着学生可以更放松,得到更多的福利,不仅包括好吃的,同时还有好玩的,以及有意义的活动。尽管当前我们统一使用的公元元年日历,但是我国的农历节日与公历并行不悖,并且在农历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节日节气,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节气代表着生产活动的不同阶段。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再如清明是一种上古时代就开始的礼俗,不仅仅有自然内涵,更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扫墓祭祖,也可以踏青郊游。而且,相信多数学生都会有与父母共同去祭祖的经历,清明不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还包括了弘扬亲情与孝道,不忘来路,不忘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是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节日。像这样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可以将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和二为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道德法治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考试周刊》2020年第000期。

[2] 李晓东、何旋、孟婷《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教育参考》2020年第1期。

[3] 胡莉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9期。

[4] 赵学栋《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策略》,《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期。

[5] 郝佳婧《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000期。

[6] 孔繁晶《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策略》,《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8期。

[7] 马海花《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策略》,《文渊(小学版)》2021年第2期。

[8] 杨静《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互动软件》2021年第5期。

[9] 李汉玲、张霏儿、王丽梅《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天津教育》2021年第000期。

[10] 王变变、李小麗、罗琼华《双减形势下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思考探析》,《信阳师范学院》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