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云月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已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加强教学实践,运用比较教学法,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措施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思考而产生的间接性反映,所呈现的内容是不同事物在本质上的特征与联系。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習惯,训练其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教师缺乏新课程理念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忽略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语文课堂同样如此,多是由教师先行介绍本课重点内容,将生字词列举在黑板上或大屏幕中,教师亲自示范它们的正确读音,带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或抄写中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后针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由此便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掌握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并没有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发挥出最大价值,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展开教学。
2.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多数的互动情况还是采取老旧的一问一答模式,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对于深层次的内容,教师会自行介绍,这样的课堂设计没有起到实际意义。学生依旧没有得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提出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现象,但由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并没有与问题产生直接的联系,在缺乏教师针对性指导的条件下,同样无法对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语文思维的养成起不到有效帮助。造成的结果是,看似课堂氛围很活跃,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和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旧得不到有效培养与强化。
1.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思维意识
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有效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借助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途径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情境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力,强化思维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必修上册《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地看待这些人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古老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哪些是需要保护、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主问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融入讨论环节,形成统一的答案后派出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而后播放访谈类节目的视频,让学生根据亲眼看到的对话流程总结出访谈的具体流程和规则,思考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将答案归纳到一起进行汇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大家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本课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领他们进行思考,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2.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但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溉式的老方法开展教学,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知识要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并不具备独立解决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真正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改变教育理念,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强化思维能力,充分保证学习效果。
例如,必修下册《祝福》一课,教学目标是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本质,掌握文中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泛读,而后回答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重点词句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这四个部分总结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要求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对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不断的探讨和分析中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思考中有效提高思维能力。
3.深化教学实践环节,绽放思维之花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成绩,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应试分数,采用题海战术,在反复的练习中夯实基础知识。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融合理解教材内容的本质,对于新课内容的学习常常停留在表面,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意义。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重视实践的作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型作业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技巧,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必修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是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分析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影响,形成国际意识。为了强化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进行观后感的书写练习,将自己阅读完本文后的真实情感加以记录,写出新中国成立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生活在和平幸福的21世纪,我们要如何肩负起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作为高中生要加强历史使命感,通过具体的实践促进思想上的转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加以转述,独立完成实践型作业。
4.强化对比教学,形成思维辨析能力
在高中思维训练中,对比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知识横向联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严谨性。比较教学,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寻找、探讨不同文本或不同语段、不同事件与人物、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之处,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通常会先行讲述教材中的某一课内容,而后根据网络资源找寻与其有关联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针对多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展开深入研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共同总结出答案,促进学生辨析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必修下册《阿Q正传》,教学目标是通过处方阅读总结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代表意义,掌握鉴赏小说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不同人物都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与创作背景是否有关,作者想反映哪些社会现实等。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文章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同桌间展开交流,每一篇作品都要与本文进行对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在辨析式思考中强化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创设情境、独立思考、加强实践及对比学习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