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我国国际传播的助力器

2022-05-30 10:48匡文波秦瀚杰
对外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策略

匡文波 秦瀚杰

【内容提要】智媒时代的算法形塑了平台传播的分发机制,推动国际传播行为样态的转变,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传播链方面,算法技术推动传统媒体组织架构和生产模式的革新,实现国际传播内容的智能化生产,助力国际传播渠道的即时化、场景化、精准化分发,满足国际传播受众的个性化推送和多元化需求,为我国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算法技术也造成把关权位移、话语权流失、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问题,为我国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挑战。探究算法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厘清算法利用策略,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利用算法赋能我国国际传播。

【关键词】算法推荐 国际传播 策略

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相继涌现,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舆论环境众声喧哗,而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体系中仍然较为边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舆论斗争,我国亟需改变话语权弱势地位,迫切需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①近年来我国在高校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在业界打造外宣媒体集群,在国际社会建构中国叙事话语,国际传播的投入力度和成效稳步提升。

当前国际舆论场和网络空间日趋重合,国家的信息地缘政治与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日益交织。在我国国际传播领域,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算法传播已有诸多实践,新华社的“快笔小新”改造传统媒体生产链,人民号的“党媒算法”提高国际传播内容可见性,运用算法学习精准捕获受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国际传播的声浪和渠道来看,西强我弱、西多我寡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算法问题的治理方面我们也处于劣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②作为一种技术工具,算法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具有双面性。要利用好算法智能技术,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守正创新,有针对性地探讨算法诉诸国际传播的新策略,从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实效性,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质量和声量。

一、我国国际传播活动的算法应用现状

(一)实践与机遇

从传播链角度看,算法在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环节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生产、分发、接收方式。以算法为中心的算法新闻、算法推荐、算法学习等技术实践,初步实现了国际传播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渠道的精准化分发、受众的个性化满足,从而打破了国际传播的时空边界和身份隔阂,为我国国际传播带来全新机遇。

1.算法新闻实现内容的智能化生产。算法新闻主要是指将算法或结合了机器学习的技术手段融入到新闻生产流程中,通过编写的代码和程序使新闻的生产实现自动化。③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第一个机器人写稿系统“快笔小新”正式运行。在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时,“快笔小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内置的算法程序搜索数据库、爬取网络信息,利用机器学习和算法技术自动组稿。同时,记者负责人工对“快笔小新”的稿件进行筛选、修订与核查,确保人机结合的国际新闻有速度、有精度、有温度、有深度。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中,“快笔小新”接通奥运信息成绩系统,对各项体育赛事进行实时跟踪报道,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布快讯,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传播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第一财经的“DT(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稿王”、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稿机器人梦幻写手(Dreamwriter)等,都是“快笔小新”的“伙伴”。由数据采集分析、自动组稿、智能编发等技术构成的算法新闻,实现了从技术到业务的成熟化、智能化、现代化,拓展了我国国际传播内容生产机制。

2.算法推荐助力渠道的精准化分发。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再到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媒体,国际传播的语量呈指数级增长,信息超载促进国际传播的分发渠道从编辑筛选到社交过滤,再到算法推荐的演变。利用大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算法为每个用户生成独一无二的用户画像。在二次过滤中,用户产生的新数据和算法推送双向反馈,从而使算法迭代的分选性不断提高,用户画像的颗粒度不断降低,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千人千面。2019年9月20日,人民日報社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并与第四范式签约,共同打造新媒体主流算法平台,通过质量评估系统、用户与平台双向互动的推荐系统、文本分析系统、用户画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实时、高维运转,④人民日报客户端为用户推送包括国际新闻在内的个性化内容,提高了内容分发效率,增强了用户黏性。

3.算法学习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国际传播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传播渠道的精确性,更取决于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适配性。我国是高语境社会,对外传播的编码度较低,加之缺乏分众意识,缺乏对不同民族文化、思维、习惯的充分了解,长期以来在国际传播信息流中处于逆差地位。进入智媒时代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开始引进数据团队,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融媒体矩阵和媒体智库,利用算法技术精准识别和掌握不同平台、不同国家的受众偏好,反哺国际新闻生产。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在进一步构建“海聚”平台、“侠客岛”、“望海楼”专栏等融媒体矩阵的同时,不断完善海外平台官方账号矩阵,利用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的算法分析学习脸书、推特、优兔等不同平台受众特性和兴趣点,制作对应语境、国别的短视频和文章,吸引了境外网民关注。⑤通过饱和式传播主体、分众化数据分析,人民日报在国际传播效果和范围上有了很大突破。

(二)问题与挑战

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传播和信息技术的耦合样态愈发清晰。依托算法推荐和大数据的进步,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高。然而技术并非绝对向善,算法把关、算法茧房、算法黑箱等问题,为我国国际传播活动带来新挑战。

1.算法把关削弱传播公共性。从编辑筛选到算法推荐的分发模式,体现的是传播方式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变化,议程设置从公共性议题到个体性偏好的转化,新闻把关从社会利益到商业考量的异化。把关权的移交并不意味着新闻职业精神的传承,算法开发者、工程师和程序员们不一定像传统驻外记者、媒体编辑那样熟悉职业规范、新闻伦理和法规,客观公正的新闻价值理念让位于流量化的受众喜好,造成国际传播出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再者,国际传播是国家间、民族间、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往往是具有重大公共性的议题,而在算法包裹的“注意力经济”中,一些泛娱乐化的新闻攫取了更多的可见性,高质量的地缘政治分析、国际专家的长尾解读和国际深度报道反而有边缘化倾向,对中国方案的叙事建构造成了挑战。

2.算法繭房限制我国话语权提升。技术层面上,算法的用户画像带来受众偏好的固化,同质化的内容推荐带来受众意见的极化,协同过滤推荐让受众更容易联结趣味相投的用户,带来社群区隔的分化。这类由“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包裹而成的负面拟态环境,影响了国际传播受众对国际交往的认知、判断和参与。媒体层面上,西方媒体占据国际新闻发稿量的80%以上,且经常污名化报道中国,如2021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重返湖北》借助灰暗的滤镜对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湖北进行丑化报道,2022年7月《纽约时报》在我国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后渲染火箭残骸威胁等。算法增强了这类负面报道的信息茧房效应,固化了西方受众对我国的刻板成见。平台层面上,国际活跃用户数量排名最高的五大社交媒体平台全部来自美国,他们凭借算法权力、核心数据和市场影响力制造认知茧房和话语错位,阻碍了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传播,隔离了海外用户与我国的国际叙事。算法、媒体、平台层面的三重掣肘,使我国的话语权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对舆论斗争主动权的争取依然面临挑战。

3.算法黑箱制造偏见和风险。算法黑箱的本质是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对平台之外的用户而言,实然的新闻报道是可见的,背后的算法代码和技术原理是未知且不可更改的,但对于开发者和设计者而言,算法是已知的可修改的,这构成了对受众和用户单向的“算法黑箱”。算法设计端的不透明造成传播结果端的不平等和偏见,表面上用算法推荐代替编辑分发摒弃了人为干预因素,实现去意识形态化和去价值化;实际上算法依然由人开发,依然受开发者的主观偏见、算法的客观缺陷、资本与权力的影响,依然具有技术偏见。代码技术掩盖下的算法歧视更具有破坏力,使国际传播更容易产生议程操控、话语霸权、技术资本垄断等风险。例如,俄乌冲突期间推特在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官方媒体链接下进行“特别标注”,制造阵营对立,引发传播失序;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期间,推特锁定了《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的推特账号,并删除他“违反推特规则”的推文,蓄意利用算法“不可见性”打压我国声音。在目前的国际传播业态中,除了抖音国际版(TikTok)的多数社交分发平台对我国都处于算法黑箱状态,影响了我国国际传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国际传播活动中的算法赋能策略

(一)共性传播塑造受众认同

国际受众是我国国际传播的目标指向,如何利用算法塑造、增强和稳固受众对我国叙事体系及话语表达的内在认同,是我们必须考量的关键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有针对性地看待算法把关现象,或许能为我们赢得用户认同提供一种独特思路。算法把关塑造了以用户偏好为核心的传播模式,但用户的喜好既有差异化的个性,也有一致的共性。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向往,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受众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公约数;对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是不同群体的受众共通的情感倾向。精准识别全人类共同价值,利用个性化算法进行共性传播,将是我国成功赢得国际受众认同的传播密码。

1.通过情感共振塑造价值认同。在北京冬奥会中,不同国家的观众纷纷被吉祥物冰墩墩“圈粉”,于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推特、优兔等平台的官方账号上转发各国运动员与冰墩墩的合影和视频,引导受众发现、接受冰墩墩的热点话题标签,强化冰墩墩与受众间的情感联结。此外,中国国际电视台还推出融媒体节目《冰雪缘梦》,展示中国和北美的六名青年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将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共同的情感支点融入北京冬奥会的对外传播。北京冬奥会的实践表明,情感的共鸣更能让中国故事赢得国际受众认同。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发布的意见性信息、情绪性信息往往要多于事实性信息,因此运用算法对文本和话语中的情感倾向、价值理念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际操作中,可先抽取具有代表性、相关性的用户样本进行统计调研,将调研数据经过筛选分类后进行量化研究,形成可供算法分析的用户情感数据,最终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生成不同的算法模型,例如量化的内容分析算法、质化的话语分析算法和文本分析算法等。重大国际性事件的传播,可利用算法模型模拟和预测用户可能的、共通的情感倾向,从而采取对应的传播策略和叙事手法。

2.通过民族风情塑造文化认同。以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2022年春晚亮相后,引发海内外观众热烈反响,相关视频在优兔平台获得超过百万人次的播放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现代摄影相结合,让全球观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电视剧《父母爱情》走出国门在68个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关于西藏的央视纪录片《第三极》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首播等。由此可见,相较于宏大的文化叙事,普通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小切口大特色的民族和地理风貌展示似乎更受海外观众欢迎。对于海外用户而言,我国本土性、民族性的传播题材是具有稀缺性的注意力资源,选择何种视角、哪些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共性国际传播中可供算法解决的课题。一些可参考的策略包括:利用算法测量不同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社交平台、媒体报道、用户行为中的话语权重,在对外传播叙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文化内涵;利用算法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度,以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摄影为榜样,生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产品、节目和短视频,让国外受众在欣赏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促成对我国国际传播的理解、共享与认同。

(二)多元传播塑造媒体势能

人民时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主力军。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面对算法、媒体、平台层面的三重信息茧房,面对自带技术偏见和传播风险的算法黑箱,我国国际传播可采用主体和渠道双拓展、技术创新突破遏制的策略,形成国际传播合力,塑造传播势能。

1.主体渠道双拓展,增强话语声量。2022年8月佩洛西窜台期间,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主持人王冠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节目采访,揭批美国政府的错误立场;中国国际电视台多语种主播和评论员连线43家国际主流媒体并发表署名文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2192条多语种报道得到多国超280家主流媒体转载;欧洲总站专访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等,揭批佩洛西窜台背后的政治目的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⑥在佩洛西窜台这一重大国际事件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让多位海外主持人、记者、评论员密集发声,团结国外相同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同频共振,邀请知名学者、普通民众进行自媒体传播,多主体、多渠道发声形成的现象级传播势能,突破了西方媒体和平台利用事实歪曲、算法茧房、平台审查等手段进行的声音封锁,把清晰的事实全面完整地展示在海外民众面前,使中国立场得到有效传播。除此之外,由于官方账号容易受到海外平台审查以及受众的刻板印象看待,还可拓展民间外交、自媒体、社会媒体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NGO)和非营利组织(NPO)、孔子学院、国际拍客等,通过非官方渠道的多元化表达突破算法茧房,弥补主流媒体在算法推荐下暴露出的宣传色彩浓厚、渠道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

2.技术创新突破遏制。目前多数主流媒体都采用“借船出海”战略,入驻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文推送,借助优兔等海外视频播放平台发布现场直播和实时报道。但是受地缘政治环境因素影响,我国主流媒体进入全球市场后受到各国政府和平台的关注和审查。为了克服算法黑箱的劣势,在数据建设方面,可借助相关研究院、高校和智库的研究成果,发挥融媒体中心、智慧研究院等媒体内部的实践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储存用户数据,建立和发展数据仓库,并通过设定不同的维度来实现数据的“参数化”,以便根据传播活动的具体需要快速地调用不同的数据子集,⑦建设独立自主的算法工具集。在人才培养方面,引进相关算法科研团队,利用自建数据库构建对外传播算法治理体系,主动开展国际传播的舆情研判。例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互联网治理团队多次承办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空间治理分论坛,主动与国际专家进行算法研讨、科学评估和技术共享。媒体内部的技术提升、与科研机构的外部合作、与国际社会合作进行算法治理等策略,有助于实现算法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不断突破,从而克服国际传播平台算法的技术偏见,增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成果“算法环境下新闻生产创新案例研究”(项目编号:MXG202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匡文波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瀚杰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1/2016/0220/c1024-28136187.html,2016年2月20日。

②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第7页。

③方师师:《算法如何重塑新闻业:现状、问题与规制》,《新闻与写作》2018第9期,第12页。

④《第四范式与人民日报签约共同打造新媒体主流算法》,中国日报中文网,http:// 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cn/columns/snl9a7/ stories/WS5d847faaa31099ab995e13ab.html,2019年9月20日。

⑤卫庶:《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人民日报海外版融媒矩阵报道新气象探析》,人民网,http://m.people.cn/n4/2021/0916/c23-15200460.html,2021年9月16日。

⑥康琪雪:《全球3000多家媒體密集转发!总台声音持续宣示中国立场》,北晚在线,https://www.takefoto.cn/news/2022/08/06/10129969.shtml,2022年8月6日。

⑦程明、奚路阳:《关于大数据技术与国际传播力建构的思考》,《新闻知识》2017年第6期,第22页。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