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1.开展模拟实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新课程标准针对地理实践力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得知,大部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类活动,然而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受环境、课时、安全、教学评价等各种因素影响,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长期以往使地理实践成为被弱化和忽视的环节。如果条件充足,同学们可前往野外参加实践活动,或借助多媒体开展模拟实验,提升地理实践力。以“大气运动”内容为例,季风知识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对季风的形成一知半解。因此,同学们可开展季风成因的模拟实验活动:将门窗关闭,并且点燃两根卫生香,保证其烟是垂直向上的,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距离卫生香相同距离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通电五分钟之后,观察卫生香烟运动的方向,并且记录下来。之后,将电炉和冰块互换位置,继续观察烟运动的方向。在整个实验中,电炉上方附近空气受热,向上运动,气压降低,冰块上方附近空气冷却,下向运动,气压升高。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了解季風形成的原因,提升地理实践力。
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地理实践力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只有紧贴现实生活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二则充分融合,同学们才能在真实情境中高效掌握技能,强化情感体验与培养实践力。培养实践力要在相应的情境内,只要将实践力培养活动放置于真实情境当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实践力和综合能力。同学们可在操作性较强的任务中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听众、演讲者、劝阻方或被劝阻方。以“环境与环境问题”内容为例,同学们可以“垃圾从哪来”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课前搜集资料,可在课堂实践活动一周前观察班级内外和家里附近的垃圾从何而来。专门观察垃圾能产生深刻印象,必要时还可安排大扫除活动。正式学习时引出话题“垃圾从哪来”,有同学们在观察后对垃圾产生厌恶心理,大脑会迅速搜索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乱扔垃圾和破坏环境现象,随即引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措施。创设生活情境能促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学会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增强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3.实施项目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
项目学习法通过整合零碎知识并以项目为依托,促使同学们综合掌握知识,为高效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以“旅游地理”内容为例,该章节让同学们了解外出旅游时应注意的方面(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与物品准备),学会设计最佳旅游方案。虽然大部分同学们均有旅游经历,但通过调查得知,基本都是随团外出旅行,很少自由行。该内容紧贴同学们现实生活,如果运用单纯语言讲授,同学们不可避免会觉得枯燥。对此,同学们可采取项目学习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为若干小组,组员间相互合作和配合,通过合作探究实践活动掌握出游前的准备知识,提升素养。
总之,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培养实践力能促使同学们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等目标,有利于提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