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游戏中青少年的情感孤独与社交依赖研究

2022-05-30 22:08赖黎捷万博李悦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青少年

赖黎捷 万博 李悦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渐显著。近年来,剧本杀游戏备受青少年青睐。文章以剧本杀游戏青少年玩家作为研究对象,对10位代表性偏好类型的玩家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该群体通过游戏体验戏剧人生、扩展交际圈,同时对社交媒体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以剧本杀游戏为纽带,通过广域流量传播游戏信息,借助社群扩展其私域流量。研究还发现,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社交媒体的无差别传播以及悬疑恐怖类剧本的泛滥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在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剧本杀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需要各大社交媒体加强对青少年话题内容的监管,还需要商家对剧本杀内容进行审核,多方结合,在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让青少年拥有一个更好的社交环境。

关键词:社交媒体;剧本杀游戏;青少年;玩家;不良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00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卓越新闻人才计划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16S

青少年是剧本杀游戏的主要客户群体,很多年轻人痴迷剧本杀,原因就在于剧本杀游戏的娱乐性:有人可以在这里体验侦探家的睿智,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有人可以享受不一样的体验,感受戏剧般的人生;还有人通过游戏交友,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对于喜欢参与剧本杀游戏的人来说,剧本杀能在不同角度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剧本杀游戏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本研究根据玩家偏好的几种典型类型选取了10名不同年龄、性别、游戏经历的玩家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年龄为15~18岁,参与剧本杀游戏的时长为8个月~3年,推本频率为每两周一次到三天一次。受访者中男性5名,女性5名;学生8名,自由职业者2名。除访谈外,本次调查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社交媒体中关于剧本杀游戏参与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一、剧本杀玩家的游戏动机:体验人生与扩大社交圈

青少年参与剧本杀游戏的行为体现出“群体性孤独”和“逃避现实”两个特点,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压力,以及个体社交圈子的缩小,青少年选择参与剧本杀游戏来体验别样的人生。通过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访谈,可以总结出对大部分玩家来说,主要是想通过游戏达到两个目的:体验戏剧般的人生、通过游戏交友。

(一)通过游戏体验戏剧般的人生

本次调研的受访者之一明确表示自己喜欢玩剧本杀游戏的原因就是可以为自己普通的生活“加戏”。一名18岁的女生在访谈中说道:“作为一名00后,从慢慢接触世界,开始有理解能力,基本上就没离开各种类型的电视剧、电影、动漫等带有剧本框架的影视形式,成为荧幕上的人并不容易,但是给自己营造各种各样的情景,把自己想象成剧中人一定是大家都曾有过的意识,用当下的语言来说,大家都喜欢给自己‘加戏,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多多少少有所不满……剧本杀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作为另一个身份,去体验另一个人的人生,以另一个人的人生视角与性格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最初愿意接触剧本杀的原因。”

剧本杀是一种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角色,并在游戏过程中沉浸在角色之中。按照不同的类型,剧本杀可以分为机制本、推理本、情感本、欢乐本以及恐怖本等,不同的类型带给玩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玩家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戏剧人生,沉浸在游戏的角色中。在这场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可以无忧无虑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得到释放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就像看一部催泪的电影一样,不同的是,剧本杀是让你亲自去体验这个角色的人生。”在一次采访剧本杀门店商家的过程中,就年轻人为何痴迷剧本杀游戏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二)通过游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受访者中一名18岁的大一学生表示:“参与剧本杀起初是为了追随潮流,经过朋友介绍开始尝试剧本杀,之后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推理的游戏。本身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剧本杀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并且通过和陌生人共同游戏互动,能够帮助我认识新的朋友。”

从客观层面来看,剧本杀的底层逻辑就是社交。根据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有34.9%的中学生对“孤独”感到担心、忧虑,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数据分别为34.1%和32.8%[1]。

数据显示,超过3成的青少年有“孤独焦虑症”,对于害怕孤独的青少年来说,剧本杀游戏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交友空间。在商家维护玩家的过程中,会通过建立社群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可以预见,玩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结识不同的人,以此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达到交友的目的。

二、以社交媒体为桥梁的虚拟社群:角色扮演与流量聚合

伴随着线下游戏实体店的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游戏剧本杀受到了青年群体的追捧。与此同时,与剧本杀游戏相关的话题讨论也在逐渐加多,以当前年轻人使用较多的APP小红书和抖音为例,通过直接搜索可以发现,小红书上关于剧本杀的笔记超过72万篇,抖音上有关剧本杀的话题合辑有将近100个,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达到61.5亿次(数据来源:小红书/抖音搜索)。笔者从访谈中发现,社交媒体上关于剧本杀游戏的讨论,对推动青少年参与剧本杀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剧本杀“光晕”:角色扮演与文本生产

风靡于青少年群体的剧本杀游戏,是近年来进入中国市场的真人参与游戏模式,剧本杀游戏在线上与线下均可开展,是一种基于“摹仿”和消费的文本游戏[2]。剧本杀游戏通常由5~10名玩家根據一套剧本扮演不同角色,在DM(游戏主持人)的引导下,围绕剧本这一核心,通过多轮搜证、多次讨论,加以推理,最终找到真相,完成破案[3](搜证:搜索证据的过程。讨论:所有玩家围坐在一起,依照固定顺序或随机发言讨论剧情的行为)。剧本杀游戏是通过对故事的模仿和演绎,进行欲望的仪式化消费,实质是文本生产类角色扮演游戏。

综合本研究的描述,“光晕”有两个特点。一是神秘性。艺术之所以具有崇拜价值,是因为其诞生的原始时代与巫术礼仪有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光晕”与这种崇拜价值的神秘性有关[4],在参与剧本杀游戏的过程中,青少年保持着对剧本杀的神秘,“如果我第一次玩本玩得很无聊,以后就不会接触这些东西了。对我而言剧本杀带给我的更多是平时学习生活里体验不到的惊喜和神秘。”通过对一名16岁的初三男生的访谈,他表示剧本杀能带给他一些平时生活中体验不到的神秘。剧本杀通过各类剧本文本的不断更新迭代,让青少年始终对剧本文本保持着一种神秘感,正是为了追逐这种神秘,青少年才会选择频繁参与剧本杀游戏。二是模糊性。“光晕”是一种可以理解却难以言说的感觉。它可以感动人的心灵,卻很难确切说出这种感觉是什么,这与“光晕”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关[4]。“在剧本中,可以通过代入,体验一次不一样的人生,也算是对自己的渴望一个弥补,或许会从中体会到欢乐,或许会因恐怖刺激缓解压力,也或许因哪个感情而得到情绪的释放,更或许可以像福尔摩斯一样破解谜案。”玩家对参与剧本杀的感觉是模糊的,并不清楚自己参与剧本杀之后的感觉是什么,但是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在其中得到了快乐,因而情绪得到了释放。

(二)话题链接:广域与私域流量聚合

剧本杀游戏在线上和线下都可以进行,但是与之相关的话题沟通和对接,都是在线上的社交媒体中完成的,因此,在青少年参与剧本杀游戏的过程中,社交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使青少年与剧本杀游戏的关系更加密切。剧本杀游戏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和执行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剧本杀游戏的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广域流量(KOL,即“关键意见领袖”)进行信息的传播,通俗来说,广域流量指的就是各大平台拥有的流量,通过这些平台,品牌和商户可以获得一定的曝光[5]。随着电子设备被广泛使用,青少年通过广域流量接触到剧本杀游戏相关话题的概率更大,并最终促成青少年进行剧本杀游戏的消费行为。

第二部分则体现在商家维护顾客的过程中。在青少年通过广域流量成为剧本杀游戏的“粉丝”之后,为了维护游戏客户的忠诚度,商家会通过建立社群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自身的私域流量(KOC),持续扩大属于自己的顾客流量池。简而言之,私域流量就是独属于个人、企业、机构的流量,通过这种方式,青少年不可避免地成为剧本杀游戏私域流量的一部分[5]。

商家通过上述两种方式,通过线上推广与线下参与的结合,使青少年与剧本杀游戏的联系更加密切。

三、沉迷剧本杀及其社交媒体传播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青少年而言,剧本杀游戏有一定的益处,主要包括疏解日常压力、扩大社交圈、通过游戏获得新鲜感,并且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对沉迷其中的青少年玩家而言,仍然是弊大于利的。首先,虽然游戏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线上和线下不同程度的社交体验,但是这种碎片式的虚拟社交会使平时害怕孤独的青少年,在体验完游戏的“狂欢”之后,产生更严重的失落感,从而对游戏的依赖更加严重,甚至沉浸于游戏化的生活。其次,由于游戏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满足与实际生活中想要表达的诉求存在一定差异,青少年喜欢上这种戏剧化的人生之后,容易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产生现实社会的交际问题。

(一)社交媒体的无差别传播,导致游戏内容超过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

社交媒体使信息的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的渠道,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等特点,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递有益的知识,但同时也在传播不良信息和暴力场景。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类型也有了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青少年正告别以往单一的社交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社交媒体融合的综合运用。他们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剧本杀游戏,然后约同学朋友一起在线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并无差别,而剧本杀游戏部分内容带有的黑暗、恐怖、悬疑、负能量元素也会通过在社交媒体的日常沟通中传递给不同的玩家。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推理和恐怖类的剧本在青少年群体中最受欢迎,而这两种类型的剧本极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喜欢恐怖本给我带来的未知的恐惧和灵异的案件,是和电影里恐怖桥段很接近的感觉,现实中没有的感觉,而且也喜欢玩恐怖本看见别的玩家被吓到的样子,感觉很真实,喜欢紧张刺激的氛围。”以推理和恐怖类剧本为例,当玩家沉浸在恐怖体验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灯光、音乐、道具等对现场环境的渲染,营造出悬疑和恐怖氛围,青少年非常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长此以往,会对青少年的情绪、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社交媒体缺乏引导性,导致青少年世界观和价值观歪曲

在剧本杀游戏的传播过程中,社交平台和个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台上的宣传具有营利性质,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会结合各种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以此来吸引不同类型的青少年。为了达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社交平台对相关内容的审核并不严格,部分不健康的内容也被大肆传播,对一直处在家庭和校园这种相对简单的生活环境中的青少年,极易产生不正确的价值导向。

为了满足玩家对剧情刺激性和新鲜感的追求,蕴含不良价值观的剧本在剧本杀游戏中随处可见。青少年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参与游戏,容易处于亢奋、惊慌或盲从的精神状态,而剧本杀间接传递脱离法治、背离现实生活的消极文化,更易使他们失去对道德标准、法律底线的基本衡量。从调研中可以看到,部分青少年每周参与剧本杀游戏的次数为1~2次,长时间的沉迷使青少年接触到不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近年来媒体上也有不少关于青少年因为沉迷剧本杀游戏而出现相应的心理疾病并产生反常举动的新闻报道。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容易使青少年的个人情绪受到牵引,使青少年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受到剧本的刺激,进而走向极端。

四、结语

社交媒体对剧本杀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享受别样的生活体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就剧本杀游戏本身而言,其对青少年也有缓解压力、提升逻辑能力的优点。但同时,剧本杀游戏在社交传媒中的无差别传播以及缺乏相关的导向性,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游戏剧本含有负面、违背人伦、背离法治思想的内容,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极易向还在成长的青少年传递消极文化,这种刺激、沉浸式的参与对法律常识缺失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负面引导,使其难以正确认识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容易对社会、人伦产生错误认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背离。

参考文献:

[1] 艾西蒂.本应快乐的孩子竟然感到孤独34.9%青少年对孤独感到担忧[EB/OL].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27/17/1211285_49239611.shtml,2010-08-27.

[2] 叶青.扮演、戏剧化及其空虚:剧本杀作为文化现象[J].艺术评论,2021(11):140.

[3] 赵辰霄.线下剧本杀:群体性孤独的解药:基于跨学科视角的阐释[J].科技传播,2021(10):86.

[4] 王欣琪.探寻“光晕”流变:视觉文化下的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研究[J].美与时代,2022(2):12-14.

[5] 杨飞.流量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08-109.

作者简介?赖黎捷,博士,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媒介与文化。?万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听传播。?李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听传播。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