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炎 邬诗雨 景开旺 谭宏伟 陈荣丽 周彦民
摘 要 以南方南丛草莓为试材,在避雨和露地两种条件下,设置不授粉、熊蜂授粉、中蜂授粉和熊蜂+中蜂授粉的不同处理,研究蜜蜂授粉对蓝莓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对蓝莓着果率的提升效果十分明显,其中以露地条件下熊蜂+中蜂授粉方式的着果率最高(90.54%),比不授粉的提高了43.47~44.14个百分点。露地条件下,不授粉的空白对照蓝莓百粒重最大,避雨条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蓝莓百粒重小于两种蜜蜂独立授粉的蓝莓百粒重;无论是在避雨条件下还是在露地条件下,蜜蜂授粉对蓝莓品质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复杂,未能得到提高或降低的一致性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试验。
关键词 蜜蜂授粉;蓝莓;着果率;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04
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又称蓝浆果,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原产于北美、苏格兰和俄罗斯[1]。1901年起蓝莓最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栽培,1981年我国开始引种栽培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成为新兴的蓝莓产地之一。蓝莓果实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酸甜适口,果肉细腻、香甜,风味香爽宜人,味道十分独特,含有丰富的花色苷、类黄酮、酚酸等生物活性成分[2];花色苷可以直接保护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繁殖、增强血管弹性,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等,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3]。
因蓝莓花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殊性,蓝莓生产中自花授粉和风媒授粉的着果率极低[4-5],需要依靠大量传粉者的参与才能有效促使胚珠受精[6]。过去对蓝莓进行授粉主要采用喷施着果素、人工振动及蘸花授粉等方式,这些方法虽然对提高着果率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喷施着果素,虽然蓝莓的产量有所增加,但影响其果实品质,甚至有严重的造成生长素残留,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用人工蘸花及振动授粉,需要每天定时操作,加大了人工量,增加了生产投入的成本,且操作中易损伤蓝莓茎干,伤口容易造成病害感染[7-8]。
授粉昆虫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70%的有花植物,全球2/3农作物的生产依赖于昆虫授粉行为[9]。蜜蜂亚科(Apinae)昆虫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中表现出优于其他昆虫的授粉特性,尤其是其社会性群居的特性,且易于人工饲养繁殖,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农业授粉昆虫,在提高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0]。蜜蜂授粉是最有效和经济的农业增产方式,对大部分农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特别是一些水果、坚果和蔬菜的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蜜蜂授粉,如苹果和杏仁的授粉增产率达65%,大田瓜类增产率可达90%,蓝莓增产率为25%[4,11]。
蜜蜂亚科下分为蜜蜂属(Apis)、熊蜂属(Bombus)、无刺蜂属(Trigona)、麦蜂属(Mellipona)等多个属。蜜蜂属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是目前家养的主要蜂种,我国的为东方蜜蜂,其中,各地蜂农广泛应用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系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熊蜂属(Bombus spp.)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是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我国的熊蜂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有应用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的报道[12],熊蜂为蓝莓授粉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21年2—7月进行了熊蜂授粉对蓝莓着果率和品质影响的试验,以期为蓝莓种植业和养蜂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果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横山镇万山寨,海拔930 m,N29°8'17.59″,E106°41'11.22″。供试蓝莓品种为南方南丛。选取健康、长势一致的9年生蓝莓园200 m2,株行距为1.5 m×2.0 m,蓝莓树干周9~11 cm,株高1.4~1.5 m,冠幅1.3~1.4 m。田间生产管理按常规执行。
中蜂由重庆蜜之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熊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搭建8个钢结构棚架(长×宽×高为20 m×8 m×3 m),使用60目防蟲网。划分为8个处理小区,每小区25 m2左右,8株蓝莓,除空白对照外,开花前均用白色防虫网进行单株隔离。其中,4个小区为避雨处理,4个小区为露地处理,即“避雨+熊蜂”“避雨+中蜂”“避雨+熊蜂+中蜂”“避雨+空白”“露地+熊蜂”“露地+中蜂”“露地+熊蜂+中蜂”“露地+空白”。空白对照皆为不授粉。熊蜂4箱、中蜂4群(每群5脾以上),顶高3 m避雨大棚(棚顶用无色、厚0.05 mm聚乙烯薄膜覆盖),无色防虫纱网。
1.3 观测指标
蓝莓初花时在避雨和露地各选长势一致的5株树,每株选取不同方向上6个枝条,统计每个枝条上的单花数,落花后再统计该标记枝条上的果实数量,计算着果率。
每个处理选取采摘成熟度一致的蓝莓果实,采后3 h内运回实验室处理,剔除机械损伤、病虫害及腐烂果实,用PET盒分装,每盒100 g左右,并测定初始样品重量。同时,将8个处理的蓝莓果实经0 ℃低温预冷24 h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内置2盒)扎口于冷库贮藏(0±0.5) ℃,用于采后贮藏及其他品质检测。
送鲜样到检测公司测定蓝莓可溶性糖(蒽酮-硫酸比色法)、可滴定酸(酸碱滴定法)、花青素(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果胶(咔唑比色法)、植物总酚含量(福林酚比色法),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授粉方式对蓝莓着果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采取蜜蜂授粉方式的蓝莓着果率在79.19%~90.54%,均高于无蜂授粉方式下蓝莓的着果率,而无论是在避雨和露地的条件下,中蜂+熊蜂处理的蓝莓着果率均为最高。
2.2 不同授粉方式对蓝莓百粒重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避雨条件下各处理与空白对照间的蓝莓百粒重差异不显著;露地条件下各处理与空白对照间的蓝莓百粒重差异显著。不同处理下蓝莓的百粒重在88.96~102.61 g,其中以露地+熊蜂授粉的百粒重最小,露地+空白对照的百粒重最大。
2.3 不同授粉方式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露地+空白”和“露地+熊蜂+中蜂”这2个处理蓝莓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蓝莓可溶性总糖含量,避雨条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条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无蜜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4可知,蓝莓可滴定酸含量,避雨条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条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5可知,露地下空白处理蓝莓的花青素含量与其他处理蓝莓的花青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蓝莓花青素含量,避雨条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条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最低,没有蜜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6可知,蓝莓可溶性果胶含量(鲜重),避雨条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中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条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中蜂授粉的最高。
由表7可知,蓝莓植物总酚含量(鲜重),避雨条件下中蜂授粉的最低,熊蜂授粉的最高;露地条件下熊蜂授粉的最低,无蜜蜂授粉的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蓝莓为花粉和花蜜较少的开花植物,因此采用蜜蜂对其进行授粉可提高着果率,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不同授粉方式均能提高蓝莓的着果率,这与前人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3-15]。其中以露地条件下熊蜂+中蜂授粉方式的着果率最高,达90.54%,比没有授粉的提升了43.47~44.14个百分点,效果十分明显。
露地条件下,不授粉的空白对照蓝莓百粒重最大,避雨条件下,熊蜂+中蜂授粉的蓝莓百粒重小于两种蜜蜂独立授粉的蓝莓百粒重,原因未知;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在避雨条件下还是在露地条件下,蜜蜂授粉对蓝莓品质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复杂,未能得到提高或降低的一致性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试验。
蓝莓是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果树树种之一,关于蓝莓的研究多集中于蓝莓新品种的选育、不同地区的栽培技术措施和苗木繁育等[14,16]。有研究表明,蜜蜂蓝莓授粉,特别是在蓝莓暖棚栽培时,还能够显著提高蓝莓首次采摘比例[17-18]。蜜蜂授粉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提高效益和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授粉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蜜蜂授粉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一项有力措施,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可以增加养蜂的收入,促进种养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卫.蓝莓及其营养保健功能[J].中外食品,2003(7):34-37.
[2] 於红.蓝浆果栽培与采后处理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龙世林,王瑶,聂飞,等.不同授粉方式对兔眼蓝莓座果率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3):117-119.
[4] 马慧琴,谢鸣,梁英龙,等.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J].浙江农业科学,2009(3):444-447.
[5] 龚燕兵,黄双全.传粉昆虫行为的研究方法探讨[J].生物多样性,2007,15(6):576-583.
[6] 陈宏毅.蓝莓的种群划分及品种特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54-156.
[7] 罗术东,王彪,褚忠桥,等.不同蜂为设施辣椒授粉的授粉效果比较[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2):381-386.
[8] 董捷,安建东,黄家兴,等.不同蜂传粉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4):836-842.
[9] Klein AM, Vaissiere BE, Cane JH, et al. Importance of pollinators in changing landscapesfor world crop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 Sciences, 2007, 274: 303-313.
[10] 陈盛禄.中国蜜蜂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1] Gallai N, Salles JM, Settele J, et al. 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world agriculture confronted with pollinator declin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 810-821.
[12] 韦小平,陈黎,徐祖荫,等.中蜂授粉对蓝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蜜蜂杂志,2016(6):1-2.
[13] 李上星,顾燕梅,谭光仙,等.意大利蜜蜂授粉对蓝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2):99-101.
[14] 赵东绪,华启云,苏晓玲,等.不同传粉方式对蓝莓品质提升效果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7):1125-1128.
[15] 张根柱,窦连登,段海彬,等.蜜蜂授粉对蓝莓產量、品质的影响[J].浙江柑橘,2016,33(4):36-40.
[16] 李亚东.世界蓝莓生产现状和我国蓝莓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7] 安建东,吴杰,彭文君.设施农业熊蜂授粉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J].北方园艺,2006(4):82-83.
[18] 赵博光,安宝伟,刘俊娜,等.熊蜂对开放种植蓝莓的授粉试验[J].中国蜂业,2013(10—12月中旬刊):31-33.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