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穿越铁路段施工技术研究与总结

2022-05-30 10:48:04初明亮巩寅魁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2年10期
关键词:隧道施工

初明亮 巩寅魁

摘 要:为国内某供水工程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地下洞室与地面铁路段出现空间交叉”情况,为避免地下爆破施工对地基以及地上建筑设施扰动,在探明岩层走向、情况等信息后,决定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无列车通过时起爆、加强观测和监测等方法,保证完成施工作业质量同时,高质量维护施工环境。

关键词:隧道施工;穿越铁路;弱爆破;加强观测和监测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2)10-0016-03

1 工程概述

样本工程段全长12 116.55 m,桩号J0+002.00 ~J12+118.55,纵坡i=0.091‰,主洞钻爆法施工,断面型式为圆形,成洞直径为5.62 m。共布置4条施工支洞,主洞划分为J1#、J2#、J3#、J4#施工支洞控制段,其中J3#支洞控制段下游桩号J8+206~J8+306段为“铁路空间交叉段”,桩号J8+256处为隧洞与铁路中心交叉部位,铁轨顶高程为127.093 m,洞顶高程为81.540 m,穿越铁路部位及穿越铁路段全长100 m[1]。

2 地质构造

J3#支洞控制段下游桩号J8+206~J8+306段,圍岩探测结果如表1所示。

3 穿越段基本原则

第一,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方式穿越铁路段,人工循环进尺控制≤100 cm,精准测算单孔起爆药量,支护参数强化。

第二,重点部位J8+244~J8+268段(即铁路中心两侧各12 m)采用管棚支护方式,以减小爆破震动影响。

第三,根据列、客车通过时间表规划爆破时间,强化场地内外管理人员沟通,确保无列车通过时起爆。

第四,在隧洞开挖施工临近穿越铁路段附近时,采用与通过铁路段相同的爆破参数进行爆破,施工段正上方地表处安排人员监测爆破振动及振动强度。根据爆破试验调整爆破参数,减少爆破影响。穿越段施工加强收敛观测和地表监测,如有变形应立即收集信息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加强地质观测,及时汇总信息,按应对措施进行处理。

4 隧洞支护

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围岩情况,采用的支护型式分为Ⅰ型、Ⅱ型及管棚施工。

4.1 Ⅰ型支护型式

桩号J8+287.5~J8+306段,围岩类别为Ⅲ类围岩,Ⅰ型支护参数见表2。

4.2 Ⅱ型支护型式

桩号J8+206~J8+244及桩号J8+268~J8+287.5段,围岩类别为Ⅳ类围岩,Ⅱ型支护参数见表3[2~4]。

5 爆破技术控制措施

爆破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放小炮,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爆破参数的确定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规定,施工前进行爆破试验,采用试验参数满足爆破质点振动安全允许标准的爆破参数进行施工。

5.1 爆破参数确定

爆破参数计算(采用延时爆破)公式如式(1)

(1)

Q——炸药量,kg,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

R——药包至地震点的距离,m;

V——质点爆破震动速率,cm/s;

α——衰减系数;

K——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有关的系数;

根据本段施工条件确定各参数,R取隧洞距离轨道埋深距离46 m,V取地下浅埋线管1.5 cm/s,α取1.6,K取200。

施工中保证爆破振动安全允许速率值不大于40 Hz,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控制在10.09 kg以内。

开挖在超前支护完成后进行,开挖一次进尺根据围岩条件确定,控制在1.0 m范围内。掏心型式采用楔形掏槽,掏槽孔超出循环进尺50 cm,其他炮孔超出循环进尺20 cm。具体爆破参数见表4、表5。

5.2 爆破试验

5.2.1 实验目的

依据确定的爆破参数,进行2~3个循环的爆破试验。优化爆破参数,确保开挖安全及质量。

5.2.2 试验段选取

为保证试验结果最大限度贴合实际,爆破试验段选在桩号J8+312~J8+306段进行。

5.2.3 实验内容及安排

临近铁路施工段(桩号J8+312~J8+306)进行爆破试验,根据计算出的爆破参数值,进行爆破试验,试验段爆破时间选在10:00~14:00之间。

垂直爆破部位上方地表处安排专人进行观测,洞内人员观察爆破效果。如地表观测点震感强烈,则通过减少单孔起爆药量、增加起爆段数进行爆破参数优化。优化后的爆破参数应确保地表震感轻微,且地表无沉降[5,6]。

5.3 洞内收敛观测

监测断面间距为10 m,对每天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根据监测成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加强支护,每个监测断面设3个收敛测点,拱顶收敛测点兼作拱顶沉降点。

收敛测点及拱顶沉降点为施工期人工观测点,隧洞开挖结束后进行测点安装埋设及测量。

5.3.1 安装

将不锈钢锚固环的螺栓固定在螺纹钢筋的一端,再将钢筋用M20水泥砂浆固定在各测点的钻孔中。

5.3.2 量测

利用预埋在监测断面上的测点,3个构成1个封闭三角形,利用收敛仪及人工读数仪进行收敛量测;利用水准仪监测拱顶点的沉降。

5.3.3 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量与净空水平收敛量量测宜用相同频率,从表6及表7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面的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量测频率应满足两表的规定。

5.4 地表監测

为保证隧洞开挖不对铁路造成影响,施工至穿越铁路段时,在地表设置监测观测点。

观测点布设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变观察点位置。

第二,实时监测主断面位置。

第三,由施工进程,决定采取相应的监测方案,准确测量地面及铁路的变形。

第四,施工监测中,对测量结果及时进行分析与反馈,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加强措施:一是当轨道沉降、水平变化超过2 mm/次时;二是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第五,施工监测应有可靠的基准点系统,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外,且不少于3个,基准点系统应定期校核。

第六,将铁路路基沉降量控制在20 mm以内,隆起量控制在10 mm以内;穿越铁路轨道绝对沉降值建议不大于10 mm。

第七,控制线路钢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值:①轨距为+7~-4 mm;②水平为6 mm;③高低为6 mm;④三角线扭曲为6 mm。

第八,将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面沉降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范围内。一般的地面沉降量控制在30 mm以内,隆起量控制在10 mm以内,沉降值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第九,警戒值取80%。

6 结语

样本工程“地下洞室与地面铁路段出现空间交叉”的施工,针对该特殊部位经上述所总结技术方案与方法,从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及开挖通过后情况来看,洞室结构达到了稳定,地表沉降量得到了控制,证明了施工方法选择的正确,为地表铁路正常安全运行及工程后期输水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建博,龙云帅,李学德.输水隧洞浅埋段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技术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21,39(12):17-19+43+71.

[2] 许起.高强度柔性纤维网在综放工作面末采中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22,40(2):56-58.

[3] 王龙华.2061巷过断层破碎带的支护优化[J].山东煤炭科技, 2021,39(5):9-11.

[4] 张成.锚固体梁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7.

[5] 安先国.隧道衬砌混凝土振动性能及二衬振动特性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21.

[6] 张锐.隧道爆破动力响应机理及围岩空间变异特性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隧道施工
隧道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分析
当前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谈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回填土质施工技术
光面爆破在隧道施工中应用
试析隧道混凝土衬砌裂缝的成因及处理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论孔隙水压力对隧道雨季施工的影响
浅谈隧道施工中的成本风险和控制对策
科技资讯(2015年5期)2016-01-14 17:49:25
浅谈隧道中砂层开挖端头封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