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反映农民日常生活,76岁老农画满房前屋后

2022-05-30 10:48李旭旭张梓璐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州中国书画农民画

李旭旭 张梓璐

家住山东潍坊青州市东沙营村的马季青是青州农民画非遗传承人。今年76岁的他走出画室,在乡居的房前屋后画下明亮的色块,在黄土地上肆意挥洒着缤纷颜料和满满热爱。

马季青回忆说,他七八岁时因为偶然得到的几本小人书爱上了画画,“启蒙老师就是小人书”。爱上画画后,马季青一发不可收。没有颜料和画笔,大自然就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来源。“我用烧火剩下的木炭在地上画画,或者用指头在泥地里画。”马季青没有老师,学画全靠临摹。在上学听课和放学干活的间隙,他用烧火棍和黄土地为自己搭建起一方小小的空间,把自己的梦想安置在内。

“虽然家里人都不支持我,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凭画画做出点事情来。”父母不允许他因为画画耽误干农活,马季青就将画画的时间定在了晚上。干完农活,吃毕晚饭,他得了空,便一手拿着煤油灯,一手拿着画笔,开始自己的夜间活动。“我感觉晚上画画很自由,没有别的事来打扰。每天晚上我都画到12点,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馬季青20多岁的时候,十里八乡都知道了有个姓马的小伙子会画画,画得还不错。

马季青从几尺见方的纸上画到了邻居家的墙上,又画到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广告中。村里来了照相的,也拉他去画个布景。越来越多的活计带来的额外收入、左邻右舍的称赞,终于让这个爱好画画的农家孩子有了一丝“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慰。

正当马季青认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将他的生活推向了一个新的世界。1989年,马季青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在招收学生,于是他与朋友相约一起去上大学。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多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10楼,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新鲜的环境、陌生的面庞、专业的老师,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兴奋,“我第一次感受到美术的力量。”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马季青开始学习国画理论知识。每次学习两周,分别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马季青上了3年大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了却了一桩心事。“在北京上学,让我的画艺有很大的提高。”提起那段时光,马季青滔滔不绝。

2014年到2018年,马季青又在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接受了4年培训。从那时开始,他将重心转移到了农民画上。马季青认为,农民画比国画展示的东西更多。“农民画画起来更难一些,因为它是有主题的创作。创作之前,要考虑到当地的产业、文化、风俗,跟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马季青说,“概括来说,主题好、形式美是农民画的两大特点。”因为农民画能够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马季青认为画在墙上是农民画最好的表现形式。

近几年,马季青的画布满了青州各地的房前屋后,在他画过的墙壁上,铺满了颜色浓重、对比强烈的色块,常能吸引不少乡亲的目光。一年之中,马季青有两三个月外出画画,一年能赚几万块钱。

如今,马季青的三个孩子都加入了农民画的队伍。大女儿马保红陪伴在父亲身边最久,她不仅画画,还负责对外宣传。每到一个地方,马保红都会用视频把画画的过程记录下来,发到短视频平台上。

如今,马季青一家9口都学会了画画。他有一本收录了一家9口共计85篇画作的书,对此他满是骄傲。

(摘自《齐鲁晚报》2022年6月20日,苦乐年华荐)

猜你喜欢
青州中国书画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中国书画》征订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中国书画大赛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