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心肉

2022-05-30 10:48夏崇庆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粽子外公姑娘

夏崇庆

儿子在南京置身军营,距家遥远,婚姻大事就成了我们做父母的操心事。

有相当一段时间,他们娘俩手机话聊,“逼婚”就成了固定的主题。这边急急地问“见了吗”“谈着吗”“有感觉吗”,那边就拖着长腔应答“见……了”“谈……着”“感觉……好得……很很很”。

我们明显听出了,那边在敷衍。

直到有一天,幸福来得太突然。儿子主动打来电话,头一句就是:“想两位老人家了。”

我直接怼过去:“不务虚,是缺银子了吧?缺多少?”

谁知这一回还真不是。儿子确实谈了一个,和他同在师部,是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职务也是连指导员。紧跟着就给我们发来一张照片,一位清秀的姑娘,正同儿子在南京城外休闲郊游。

谁知妻子却反而不安起来,说:“该不是我们逼紧了,他随便发个照片糊弄我们。”

细思极恐。现在的青年人呀,恋爱不热心,结婚不热心,糊弄家长倒是一套一套的。我们得多长个心眼。

最能够摸清确切情况的莫过于直接去南京。

急如律令,迅速落实。端午前,我们准备了魔芋干、旬阳馍片和粽子等,直接去了南京。一出站台,就见他拥着一位姑娘,老远向我们挥手。妻子“没出息”的毛病顿时又犯了,不停眼地瞄着人家,之后暗中向我递眼色,那目光中分明写着惊喜和满意。

姑娘显然发现了我们的百般审视,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地接过我们携带的大包小包,放进后备箱,由她来开车,说是为了叫儿子好好陪我们说话,并取出她昨夜亲手烤制的杨桃巧克力酥,叫我们尝尝。说实话,我吃不惯,但嘴里却一个劲儿夸奖“好吃好吃”。妻子捻起一块麻辣魔芋干递给她。她尝了一口,立即反馈“太辣,吃不惯”。

“好吃”是我们长辈的世故,“吃不惯”是年轻人的率真。两代人的区别在见面后的几分钟之内就显现出来。

之后的几天,在陪我们游览南京的几个景点时,她把“准儿媳”的角色发挥得恰到好处,挤进人群中排队买票,为我们背着水杯,给“准婆婆”撑伞遮阳。儿子牵着妈妈,她则调皮地搂着儿子,被我定格进抖音里,叫“温馨三人行”。端午那天,在夫子庙,她特意从保温盒里取出我们带来的粽子和她爸妈从南通寄来的粽子,剥给我们吃。那一刻,西北粽子的纯甜,南方粽子的甜中带咸,都吃出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家人般的甜蜜和温馨。

临走时,她为我们快递了好多南京小吃,有几包品质酥软的,说是特意给儿子的外公外婆的。估计儿子给她说过,小时候他是趴在外公外婆的背上长大的。我们给她准备了红包,她执意不要。妻子急了,说按我们老家的风俗,若姑娘不收红包,表示对这门亲事不中意。她这才直发怔,随后用征询的眼色看了看儿子,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一咬牙,十分爽快地收下。妻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再下来的程序,是邀姑娘到旬阳这边来,老规矩叫“看家儿”。

几次热情相邀,姑娘终于答应国庆节过来。这下,我们两个“老骨头”才叫一个忙。妻子刺鱼剔虾捣糯米,捧着菜谱学做淮扬菜。我腰系围裙,戴着用报纸卷成的高帽子,刷烟尘、挪花盆、擦桌子、拖地板。妻子把我叉腰扶墙、喘气流汗的场景拍成视频发过去,换来儿子一句调侃:“他找儿媳妇,他不累谁累?”

是的,我累我快乐,我累我幸福,我累我心甘情愿!

“准儿媳”回来了,被儿子牵着手,怯怯地跨进门。我们小心翼翼地应付着,生怕说错话办错事。还好,人家在家族聚会上,很自然地给长辈夹菜聊家常,很快乐地与几个弟妹谈歌星、说学习,搀着八十多岁的外公外婆散步,还把聚会的场面视频发给她远在南通的外公外婆。

尽管他们是自由恋爱,中间没有媒人,但我们还是要主动去见姑娘的家长。我们试探着叫姑娘征询她父母的意见。反馈很简单:“时间上随时欢迎,态度上热烈欢迎。”听听,光这句话,就能看见他们的敞亮。

姑娘的爸爸也曾是军人,转业后在纪委工作。妈妈是女强人,在当地一家专科学院任处长。与他们在一起吃饭,除了气氛融洽,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生活好习惯。吃饭,不多菜,不夹菜,不馋酒。一举一动都显示出是过日子的人。因年龄比我稍大月份,我自然尊称他们为“哥哥”“姐姐”。

姐姐告诉我们,他们曾经从西北拉回整车苹果,下班后摆摊兜售。但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却从不吝啬,请家教学钢琴练唱歌,还叫女儿在“同一首歌”栏目里合唱舞蹈。哥哥话不多,却极有内涵,淡淡地说起某个同事才退休,正是享福的年纪,却早早走了,原因是常年喝酒。他是在委婉地规劝我这个经常喝酒的乡镇干部。当我们小心地扯出提亲的话题时,哥哥很认真地说:“养女百家问,养儿问百家。我们当大人的不过多干涉,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喜欢。”

聽听,听听,这境界,这心态!

我告诉他,我们家在西北贫困地区,家境只是能过得去,和你们这边不能比,姑娘能看上我们的孩子,是亏了她。

哥哥说:“谈不上亏,会挑的选儿郎,不会挑的选家当。她选对了人,日子就越过越顺,这无关富裕贫穷,无关南方北方。”

临走前那晚,我们未来的一家人,严肃认真地商量孩子们的婚姻大事。哥哥说:“女大当嫁,终有万般不舍,还是人家的儿媳妇。”

姐姐红着眼圈哽咽着说:“我们其他都不要,但六斤割心肉的风俗要讲的。”就是男方要给女方送六斤带着两根肋条的猪肉。二十多年前,她生下六斤多重的女儿,一把一把拉扯大,现在要送给别家,不正是拆了为娘的两根肋条吗?

细细梳理,谈婚论嫁的几个细节,尽管意见各异,但都是父母的“爱”啊!

猜你喜欢
粽子外公姑娘
好吃的粽子
秋姑娘的信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端午节,粽子香
泥姑娘
胖姑娘看过来
端午节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