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王洁吴 尔诺 王婷
一、前言
(一)孤独感
对现代社会来说,孤独感已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1]研究表明,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不例外。程苗苗、赵必华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都感受到过孤独。[2]张子珍的研究也表明,高职生孤独感体验较高,高职生整体属于高孤独感群体。[3]李想等的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孤独感呈中等偏上程度。[4]本文研究者用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某高职院校642名大一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孤独感较高(46.19±6.87;其中男生44.73±7.26,女生46.34±6.81)。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的需要和自身实际人际交往水平存在距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通常伴有无助、空虚、无聊、孤立、苦闷等负性情绪反应[5],孤独感是一种弥漫性的情绪状态,轻度的孤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重度的孤独会对学生生活有比较大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的正相关[4][6][7],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4];周思宁等对贵阳市7417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孤独感越高的学生希望越低[8],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孤独感有显著负相关(P<0.01)。[3]目前高职生都是00后,他们正处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过程中亲密对孤独的阶段,他们渴望友情和爱情,是建立亲密感的关键期。[9]
(二)团体辅导与孤独感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主要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促进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分享、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过程。[10]团体辅导的开展形式及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辅导方式将对社会支持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因为团体辅导正是增加社会支持资源的良好方式,团体辅导“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团体成员“能够感受支持与被支持, 相信与被信任”[11]。
目前,国内的团体辅导特别多,大部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上有长久且显著的效果。[12][13]黄琼、姜燕琴的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有效地改善了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状况,学生主观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14]与此同时,Nicpon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成负相关,即个体得到越多的社会支持,就会越少地感到孤独。[15]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高职贫困生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16]程利娜、楊洋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第一年和第三年是大学生孤独感发生的高发期,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和自尊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增长有抑制作用。[17]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提升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孤独感。
(三)问题提出
综上所述,孤独感在高职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尤其是目前处于后疫情时代,学校经常需要封校,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加重孤独感,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大一新生。所以研究者大胆假设团体辅导作为一个重要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可以增加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降低团体成员孤独感。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某高职院校21级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89,结构效度0.67。量表共28个条目,从四个维度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包括交谈方面、交际方面、待人接物方面、异性朋友交往。采取“是-否”评分制,分数越高,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
UCLA孤独感量表: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 0. 94,共计20个题目,11个正向计分题目,9个反向计分题目。该量表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孤独感越高。
(三)研究过程
(1)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某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施测,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根据测评结果,排查出总分是15-28分之间“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的大学生。对这些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回答问卷的真实性,排除部分不认真作答的学生。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4名同学参加“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作为实验组,另外随机抽取1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2)用孤独感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施测。对照组学生每周参加一次在心理咨询室举办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每次团体辅导90分钟左右,共六次。团体辅导结束后,再次使用孤独感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施测。并且由工作人员调查团体成员对该团体的作用的主观评价。
(四)统计分析
本研究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人际关系主题团体辅导方案大纲
(二) 量表评估
如表2所示,在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孤独感分数均很高,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对照组孤独感分数高于实验组,差异极其显著。
对照组前后分数未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参加团体辅导前后孤独感分数降低,差异极其显著。
(三)主观评估
一对一访谈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14名学生。大部分成员表达在团体中认识到其实团体成员都有类似的问题,大家真诚地开放自己,感受到了良好的氛围,能够让自己获得支持和更开放自己的内心。在团体中认识了新的朋友,扩大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
(1)12名学生反应在团体感受到了别人的接纳、尊重和理解。
(2)13名学生认为团体辅导活动提升了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人际关系。
(3)12名学生认为团体活动让自己更加全面认识了自己,让自己对人际交往更有自信心。
(4)10名学生表示参加团体活动认识了新的朋友。
四、讨论
实验组孤独感分数显著下降,说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体验。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中感受到了团体成员的支持,获得了友谊,给他们一些心灵慰藉,让他们的孤独感体验没有那么强烈。这和黄琼、姜燕琴的研究,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14]
一些高职生大学期间的孤独感体验来源于他们在宿舍和班级没有交到合适的朋友。有些是宿舍人员分配少,有些是和同宿舍人性格或者价值观相差较大,还有一些是自己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在团体中,具有人际困扰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团体氛围,大家敞开心扉,彼此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困惑,探寻问题的原因,获得新的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六次团体活动使来自不同班级的成员之间更熟悉,因为问题相似,大家会有一种获得同盟的感觉,友谊更容易形成。
虽然孤独感是一种常见的体验,但是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孤独感会导致大学生身心损伤和不健康行为,和抑郁、焦虑、社交回避、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自杀意图正相关,影响人的免疫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导致的行为障碍有逃避行为、成瘾性行为以及反社会行为。[18]长久的负性情绪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现代网络化时代,孤独感强的学生更容易沉溺于网络中,忽略现实,影响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高职院校应该在此层面关怀学生,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现实交往体验,提升学生的社交信心,帮助学生降低孤独感体验,恢复身心和谐,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2]程苗苗,赵必华.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J].皖西学院学报,2017,33(1):145-148.
[3]张子珍. 高职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李想.高职生智能手机成瘾对孤独感的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5):72-75.
[5]马俊军,安连超.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9,39(3):277-281.
[6]张亚利,李森,俞国良.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36-1852.
[7]白文峰,路丹丹,王楠青,苟赟洁,李凌璨,孙崇勇.高职生孤独感在无聊倾向与手机游戏沉迷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1,16(13):17-19+34.
[8]周思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职生孤独感及其与希望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6):169-172.
[9]刘佳.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1):100-105+112.
[10]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1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2]王月琴,李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9):1401-1404.
[13]崔元慧,李洋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69-74.
[14]黄琼,姜燕琴.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04):123-128.
[15] Qualter P, Vanhalst J , Harris R, et al.Loneli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 (10), 250-264.
[16]劉志强.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90-6192.
[17]程利娜,杨洋.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4):635-640.
[18]尹倩兰,邓光辉.大学生孤独感对心身健康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5):795-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心理育人体系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干预研究”(课题编号:2021b07)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