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彦羽
徐州夜景
随着国家城市群政策不断完善,淮海经济区各市之间也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密切。其中,徐州、淮北、宿州三市之间相邻,经济互补性强,人员往来密切,是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域。特别是最近几年,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三座城市同城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以徐州为中心的多个地级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远离各自省份的行政中心,且都位于长三角、京津冀、郑州都市圈的边缘地带。宿州和淮北与徐州相连,到徐州主城区的直线距离甚至比徐州下辖的县市还要近。
近年来,徐州市、宿州市、淮北市之间规划相互衔接、交通互联互通、园区合作共建、社会事业互融互促,三市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徐宿淮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宿州和淮北同处安徽最北部,地缘相亲,两市主城区之间的直线距离仅约20公里。两地行政区划犬牙交错:宿州市从东、南、北三个方向环绕淮北市区,而淮北市杜集区也有一块“飞地”嵌入宿州市域范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淮北、宿州与徐州同根同源。古时,如今的淮北市域全境曾长期属于徐州;宿州的萧县和砀山县也曾是徐州下辖县,直到1955年4月,为治理洪泽湖需要,萧县和砀山县才划给安徽省。
徐淮宿地图
徐宿淮三市主要经济指标(截至2022年上半年)
淮北、宿州是距离徐州最近的城市,三座城市市区相互之间距离都不足50公里。徐宿淮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往历来密切,近年来,随着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三座城市同城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2021年11月7日,安徽北部的宿州市和淮北市,不约而同地在市政府官方微信平台发文称,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表示,皖北地区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安徽在区域联动方面将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安徽明确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发展后,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只有做强城市实力、提升发展能级、增创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把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徐州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主动服务周边、带动周边,更好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引领淮海经济区加速崛起。
在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和淮海经济区成员城市中,在市级层面加强战略协作协同,共同打造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徐宿淮是首次探索。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区域合作突破省际、市际行政壁垒,实现从行政区向功能区转变的最新探索。
徐宿淮之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平台上,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各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此次国家发改委点名江浙沪帮扶皖北的重点任务,有相同之处,即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淮北市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就在与徐州接壤处、淮北的“飞地”——段园镇。
目前,徐州市区至淮北市区、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以及徐州至宿州市区、萧县县城 ,已经基本连成一片,徐宿淮跨省城市群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徐州的部分产业转移到淮北、宿州,徐州轨道交通、快速路将延长到宿州萧县、淮北,带动淮北、宿州的发展。另一方面,徐州都市圈交通、医保、公积金等一体化,也吸引淮北以及其他周边地区人口到徐州工作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徐州的城市量级和活力。
去年以来,徐宿淮三市以徐州高新区、泉山开发区、宿徐现代产业园、段园工业集中区(淮北)、萧泉工业园(宿州)等为依托,在规划、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多方面深化战略协作,加强区域协同,共同打造新型功能区,为徐州都市圈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形式,为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依据徐淮、徐宿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徐州市铜山区、泉山区、睢宁、徐州经开区与宿州市埇桥区、萧县、灵璧县、砀山县分别签署了四个合作协议,推进徐宿现代产业园区、泉山萧县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提档升级,搭建多层次产业、经贸对接平台。
徐宿淮三市其他經济指标(截至2021年底)
淮北市杜集区与徐州市铜山区签署了《杜集—铜山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共建框架协议》。淮北充分发挥在机械加工、精密智造良好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等外溢性较强产业转移。
围绕共同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战略定位,徐宿淮三市各毗邻县区、开发区实现“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协作一体化、园区合作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同时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专题工作协调会、功能区合作机制等相关工作推进机制。
淮北市依托段园镇,研究制定段园产业规划,同时加强段园土地后备资源和闲置资源梳理,编制完成近3000亩先行启动区连片开发方案,为徐淮两市共同编制新型功能区国土空间布局方案奠定基础。
无独有偶,宿州市依托埇桥开发区,委托徐州规划设计院编制《宿徐一体化发展概念研究性规划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规划》,框定园区2035年约3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全方位衔接徐州市铜山区和徐州高新区发展规划。
在三市协作的基础上,淮北市发改委积极与安徽省发改委沟通,将徐州、宿州、淮北共同打造“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
目前,由徐州宿州两市合作共建的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已正式挂牌,并入选首批18家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园区积极对接徐州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入驻企业130多家,其中与徐工集团配套企业55家,已成为配套徐州世界级装备制造中心建设和推进苏皖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从产业合作到交通互联、社会事业互融,徐宿淮三市联系越发紧密。三市在市场主体准入、共守安全底线、知识产权保护、人才交流、执法协作、行政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公积金互认互贷、医疗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互助、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徐宿淮努力打破省际行政壁垒,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公交通勤同城化,基本公共服务、安全环保应急联动一体化,城市功能衔接、要素市场流通便利化。
徐宿淮共同打造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动了宿州淮北融入徐州的步伐,拓展了徐州发展的战略纵深,增强了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巩固提升了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重要路径,为实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