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洁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含量不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含量>0.01%)和微量元素(含量<0.01%)。其中,氧(O,65%)、碳(C,18%)、氢(H,10%)、氮(N,3%)、钙(Ca,1.5%)、磷(P,1%)、钾(K,0.35%)、硫(S,0.25%)、钠(Na,0.15%)、氯(Cl,0.15%)、镁(Mg,0.05%)这11种元素组成了大量元素,其余为微量元素。
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及铁(Fe)等8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它们参与了人体的生命活动,保障了人体的正常运行,含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同一种化学元素在人体中不同部位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铁(Fe)主要分布在血液中,碘(I)主要分布在甲状腺。此外,同一种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会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例如钙(Ca)、铁(Fe)、锌(Zn)和铜(Cu)的含量在逐渐减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土壤、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不同,食物和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也不同。
钾(K)、钠(Na)、氯(Cl)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其中,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钠则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氯在细胞内、外体液中都存在。这3种元素共同参与调节,能使体液维持接近中性,而且决定了组织中水分的多少。同时,它们对于内分泌也非常重要,氯用于形成胃酸,钾有助于神经系统传达信息,而且钾可激活多种酶,对肌肉的收缩非常重要。
人体大量元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示意图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饼状图
氧(O)、碳(C)、氮(N)、氢(H)、硫(S)和磷(P)是构成人体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例如,碳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每一个单体(如氨基酸)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再由许多单体构成多聚体(如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多糖(如淀粉)等都属于生物大分子。而脂肪虽然不属于生物大分子,但它的基本骨架也是碳链。
细胞外液是指人体内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组织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液、脑脊液等,占体液总量的1/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细胞内液是机体细胞总体所含的体液,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的基质的细胞液,占体液总量的2/3。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的体液。需要注意,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虽然来自于体液,但它们只是在体内暂存,能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体液。
在人体内,钙(Ca)元素99%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占0.1%。离子态的钙可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使伤口处的血液凝固。钙在其他多种生理过程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肌肉的伸缩运动中,它能活化ATP酶(三磷酸腺苷酶),保持肌体正常运动;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达和放松;降低细胞膜的渗透性,防止有害细菌、病毒或过敏原等进入细胞中;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加速体力恢复。
体液的组成示意图
镁(Mg)也是生物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人体中的镁50%沉积于骨骼中,其次在细胞内部,血液中只占2%。镁和钙一样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是很好的镇静剂。严重缺镁时,会使大脑思维混乱、丧失方向感、产生幻觉,甚至精神错乱。镁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催化剂,又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摄入足量的镁,可以防治心脏病。镁又是人和哺乳类动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人体中每一个细胞都需要镁,它对于蛋白质的合成、脂肪和糖类的利用及数百组酶系统都有重要作用。
钴(Co)元素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钴过量可引起红细胞过多症,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耳聋、心肌缺血。
元素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构成世间万物。在认识元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神奇。关于元素更多的神奇力量,等待着我们去繼续探索!
(责任编辑 / 张丽静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