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西玲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解决社会中威胁青少年个人生命安全的问题,美国政府不断规范、调整法律政策,引导青少年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也在此时兴起。我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家庭、社会对其重视度还应继续加强。因此,研究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式,学习和借鉴美国开展生命教育的丰富经验,能够为我国的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一、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为增强中小学生对生命内涵的正确理解,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既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也是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1995年,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明确规定学生经过健康教育要做到:(1)知道健康和相关疾病的定义,尝试着避免任何疾病的发生;(2)学会考虑家庭环境、同龄人、文化媒体等多种因素,分析其在健康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3)了解相关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展示其中有价值的内容;(4)学会在人际关系中主动运用沟通技巧,促进健康发展;(5)能够设定促进健康的目标和决策;(6)积极展示降低健康风险和增进健康行为;(7)学会从个人、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积极倡导健康行为。另外,美国政府也积极呼吁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立法者、家长、社区团体等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
2.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19世纪末,有关开展品格教育的项目在美国出现,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其品格教育主要包括8种特质,即慎思、勇敢、自律、公正、关心、尊重、负责、诚实。要求中小学生具备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愿意尊重、关心他人,积极勇敢,诚实友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美国还开发各种训练中小学生品格的工具,如品格教育手册、教材课本、各种品格教育的应用程序。他们认为最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工具就是教育准则的制定,通过准则的发布来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遵守学校的纪律,意识到品格的重要性。
3. 生计教育(Career Education)。学会生存是每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点。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就注重对学生的生计能力实施培养。美国生计教育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被划分为“二层四阶段”。“二层”的教育对象为一至十二年级全体中小学生,要求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具备了解自己的个人喜好和特长的能力,也要求学生通过生计教育能探究社会中各类职业存在、发展的意义,并知悉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四阶段”的教育内容为:第一阶段(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广泛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第二阶段(初中一年级与二年级),学习并探索职业;第三阶段(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学生确定职业的范围,深入探讨职业,学习就业方法、技能,丰富就业经验;第四阶段(高中二年级与高中三年级),强化对特定职业学习的深度。
4.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美国的死亡教育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分别是死亡教育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认知层面上,学生应全面深刻地了解死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情感层面上,学生主要了解死亡发生时,亡者家属的态度转变、情绪表现和真实感受;行为层面上,当死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学生应该与那些处于痛苦中的人正确沟通,而不是躲避他们;价值观层面上,学生知道生与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从这四个角度进行死亡教育,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防止吸毒、酗酒、践踏他人生命以及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正因为美国对中小学生死亡教育的宣传和普及程度,现如今,上千所美国中小学已经将死亡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在社会、社区还是家庭环境中,如何应对死亡已成为美国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教学形式
美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渗透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前者强调教师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后者指学校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1. 渗透式教学。单独的、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美国是少见的,美国受历史观念、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健康教育、品格教育、生计教育和死亡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知识。教师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进行生计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个体生命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一步。除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外,美国的中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讲座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科普生命理论。渗透式教学在美国中小学无处不在,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广泛、更全面地学习有关生命这一领域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自我生命的丰富性。
2. 实践活动。除渗透式教学外,校外的实践活动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国中小学也以实践活动作为辅助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比如,大部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医院、殡仪馆等,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特定环境下的氛围,正确直视死亡发生的现场,考虑死亡背后的原因;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有关生命主题的电影,让学生对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流露出的生命意义产生共鸣。校外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会选取各种风格的素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全方位理解生命的內涵,学会正确对待生命,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发
1. 出台完备的生命教育条例和法规。美国政府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推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政策及法规。为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于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二章的“战略主题”中,也要求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纲要的颁布意味着生命教育是全民、全社会关注的教育内容,但关于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生命教育法规仍然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及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国应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纲要,着力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体系的建设。
2. 渗透生命教育于其他课程中。由于美国中小学很少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所以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生命理念。进行某一学科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随机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对“生”与“死”的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认识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面临着生命教育读本和教材缺乏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中小学生接受生命教育,学校和教师应从国家、地方开设的其他课程中深度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充分地整合、利用现有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渗透式教学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美术、体育、科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
3. 重视师资队伍生命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我国目前在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才刚起步,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还有提升的空间。要重视教师专业化的生命教育能力培养,师范院校、进修校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面向培养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群体,师范院校必须设立生命教育专业,确立相关研究方向,开设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必修课程。另一方面,面向学科教师群体,进修校要开设生命教育培训课程,加强在职教师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培训。各学校要定期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为在职教师创造与其他优秀的生命教育教师交流的机会。
4. 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共同推动。中小学生命教育需要依靠集体力量共同推进。首先,学校推进。美国中小学的校园氛围整体上渗透着“生命”思想,我国中小学也可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走廊、文化墙、宣传栏等的建设中,将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和学校的校园建设、校风塑造相结合。其次,家庭配合。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开展生命教育,从建设良好的家庭生命教育环境开始,父母应掌握开展家庭生命教育的方式,正面教导青少年爱护生命、崇尚生命。最后,社区参与。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宣传工作,号召居民积极投身到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工作中,帮助中小学校承担宣传生命教育的责任,做好开展生命教育的志愿活动。总的来说,学校、家庭、社区要努力找好自己的定位,共同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