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将读过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属于一种教学方法。复述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简要复述、详细复述与创造性复述,前两种复述方式比较简单,是一种以原文为依托、简单的概括说明,而创造性复述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何为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指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选取内容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并自己组织语言对所选内容进行复述,这种复述不单单要做到复述课文,更要在复述中凸显创造性,是一个动态加工的过程。创造性复述的“创造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文内容上的重新组织与补充,复述课文时表现出新鲜感;二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复述时做到生动、有吸引力。
创造性复述的概念在语文教材中首见于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要求包括“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该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含有《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二)共三篇课文。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往往蕴含着古人的奇妙想象与美好愿望,又因流传已久,无据可靠,而富含着天马行空的情节和含蓄委婉的浪漫。在民间故事单元提出创造性复述的要求,为学生的初步尝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留有充足余地。
二、创造性复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中,创造性复述的练习方法主要有“变”“扩”“补”“演”四种,“变”指的是在复述时可以通过改变课文原文的人称、体裁、顺序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扩”和“补”分别指扩充、补写,这两种方法都着重强调在复述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要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对课文的留白部分进行合理、个性化地探索、推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演”则强调实践性,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色人物,表演书中情节,创设生动情境,在身临其境中切实体验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思想感情,这种方式生动有趣,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在表演过程中要通过动作、表情、对话等表演课文,可以增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四种练习方法各有侧重,在不同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相应能力,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益,“踮一踮脚”,学生才有进步的空间。想要更好地达到创造性复述训练的效果,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特点,不可操之过急,消减学生的求知欲,要在不同学段结合实际,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将知识学习与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其次,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写作、表演、演讲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加强学生表达欲与自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他们主动搜索学习资料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拓宽创造性思考空间,不过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旁做好鉴别、指引工作;最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有成效的创造性复述训练给出正反馈,达到正强化的效果;而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纠正,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训练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现实情况需要教师自己发挥教育机智来解决。比如一些科普类型、风景记叙类型的课文主要是介绍客观信息,可能留下的空白不够多,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不大,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注重形式上的创造性,像是让学生变身为小小讲解员或者小小导游,为学生成为讲述主體创造情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全情投入到课文复述中,有效利用教材来开展创造性复述训练。
三、创造性复述与新课标的紧密联系
最新颁布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里面涉及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与创造性复述训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认识到这种联系,按照新课标要求,重视创造性复述训练方法,达到小学学段的培养目标。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三个学段的要求关键词从“复述大意”到“感受作品”再到“交流感受”,与三种复述方式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建立在学生认识能力与学习能力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在创造性复述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能力,能够真切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与人物精神,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立德树人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第二点即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强调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根据学段特征,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发展要求也是如此,需要注重连贯性,在低年级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简要复述和详细复述能力,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过渡到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培养,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相应组织能力。如在一年级,课后要求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到二年级则增加了按图片顺序讲述课文、画出课文内容来讲述课文;三年级则开始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想象画面;到了更高年级,则又增加了领悟深意、起小标题、提出疑问等要求。语言既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所以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语文教材设置的课后要求在每个年级都是不同的,并且由浅到深,对学生语言应用与思考能力设置的标准逐渐提高,由简要复述到详细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运用能力,同时还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培养了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学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应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牢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实际,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复述训练方法,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当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鼓励他们真正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莫立玲.论小学语文创造性复述教学的有效实施[J].语文学刊,2013(12).
喻梅笑,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