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凌云志 风华少年郎

2022-05-30 14:08:33翟海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作

翟海盐

清秀的面容,乌黑的板寸头,阳光帅气,一副黑边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挡不住他睿智的目光。在人群里,一眼便能望见他。

课堂上,他专注、沉稳,善于质疑问难;交流时积极主动,极富感染力及个性的思辨常常折服全班同学,大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尚坤!”的赞美声,教室里掌声连连。

他就是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李尚坤。

似乎文学之神特别钟爱他,参加各级文学赛事,他都能获得不俗的成绩。回望这一路,有坎坷、有彷徨、有成长,更有创作的快乐。

语文是李尚坤的最爱。“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妙的是还能在享受中学到知识。”他认为阅读就像一张网,从广泛地“捞”书到细细筛选,对文学的认知面能逐步扩大。在精读中深入思考,收获感悟。他四年级时读了《十岁那年》这本书后,便尝试用书中的语言形式写作。将现代诗的语言用到叙事中,在散文描写中运用短句。读完《狼蝙蝠》,他学写双线索故事创作;阅读完《百年孤独》,他又迷上魔幻现实主义……总而言之,“边读边学,边读边写”,是他的“语文学习之道”。

他阅读广泛,喜欢读散文、小说、诗歌等。其中最使他“放不下”的是西班牙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他说:“人物多样,故事情节复杂,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描写引人入胜却又难以让人理解,但在现实中却有事物与之一一对应。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既魔幻又现实,当之无愧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阅读素养逐渐融入他的创作中。文学创作时,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善于将主题思想以小说、童话以及故事的方式呈现。“想象天马行空,但情节发展要合乎逻辑”是他创作的宗旨,“人与自然”“梦想”是他最擅长的主题。

李尚坤最大的特点是“能写”。有好的构思,往往写几个小时也不停笔。在写《希望》这一作品时,连续几天写到十二点,甚至凌晨,完稿达两万余字。“回归”主题征文,作品《叶无归》长达两万七千余字,尚坤说:“思维没有完全倒空之前绝不会停笔。”

尚坤善于观察,情感丰富而细腻。他认为好的作文源于深度思考,源于观察生活中最令自己触动的事。

比如写家乡捣年糕的情景:

捣糕得要两个人完成。蒸粉的大爷将滚烫的熟米粉倒入石臼,一人抡起几十斤的捣杵,甩开膀子上下来回地捣。捣杵一下一下地落在石臼里,而另一人抓准时机,在捣杵上下挥动间,快速地沾水、翻动滚烫的糕团。那场景,恍若太极高手间推拿过招:一拿一引,攻守相防;一起一落,配合默契。

这里既有连贯的动作描写,又能虚实结合,画面感极强。

尚坤是温州人,每一次回乡,都牵动着他的绵绵乡愁。他在《家的迁徙》中写道:

和父亲并肩而行,我发现和父亲只有半个頭的距离。是啊,我早已挣脱父亲的怀抱好多年了!岁月从肩头爬上眉梢,时间随风飘散而去,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握着父亲那双历尽沧桑的手,在清晨的小道上,慢慢走……泪水隐隐地留在眼眶,一任思绪满怀。迁徙,迁徙,迁徙的是屋檐,不变的是家。依依东望,我的心时刻像迁徙的候鸟,始终朝春天奋飞……

文字质朴,情感深邃,饱含对家的深深眷恋,文笔老练,超出了少年的稚嫩。

他的创作形式多样化,注重构思。喜欢选物而非单纯选人作为故事的主角。故事《惊蛰》中,他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讲述了惊蛰时分,男孩春雷与一只螳螂的故事,倡导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故事中“螳螂”与“春雷”是两条线,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二者共同构成了故事主线。日常创作时,一片叶、一朵花,抑或是一个气球,都能成为他笔下故事中的主角。在《叶无归》中,“落叶”给了他创作灵感,延伸到对“理想”对“生与死”的思考。

在一首小诗中,他这样写道:

天空,布满云翳

地上,冰雪已消融

大地厚重的肌肤

似注入鲜活的血液

春日的苗头已经迸发

最坚硬的岩石也无法阻挡

暗藏在冰冷泥沼中的身躯

我蛰伏在黑暗之中

等候一场惊起万物的雷鸣

也许会承受委屈、困厄、压力

内心的笃定与奋起不会消亡

尚坤的优秀远不止写作。

运动会比赛中,他奋勇争先,不慎摔倒,导致髂骨受伤,只能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在那期间,身体的痛让他彻夜难眠,学习的焦灼更让他备受煎熬,但他不想因为受伤而落下学业。于是他跟着在线课堂学习,躺着用特制的支架写作业,酸痛的手臂在深夜里舞蹈,刺痛的眼睛在书本上奔跑,他暗暗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这一次经历,历练了他。他坐在轮椅上,登上了演讲台。他的顽强与坚毅,深深震撼了大家,同学们噙着泪,高声呐喊,为他鼓掌,为他骄傲!之后,从区演讲走向市演讲,并以市第一名的身份参加省级演讲。2022年3月他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主题演讲二等奖,令人佩服!

在学校古诗词项目学习中,他率小组成员编辑唐诗宋词选文集《什词》,写鉴赏、拟书名、设计封面、写序、写后记,不亦乐乎。他在后记中写道:

每当这岁月的手卷呈现在你面前,那唐人的肆意奔放,豪放派词人或恢宏、或悲壮的气慨,时时还在眼前演绎;那“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满腔热血,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悲郁叹息,时时还在耳畔回响。是的,能经得住时间的文化不会轻易消散,诗词是这般,豪放也是这般……

在他心中澎湃的,不只是诗词的豪放,更有对悠悠古典文学的诗意叩响。

只因心怀凌云之志,朝着文学之梦,坚毅执着,那笔底波澜,方显文字的力量!

在阅读与文学创作之路上,愿少年笃志前行,一路收获一路歌……

(特约记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之江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宝藏(2020年10期)2020-11-19 01:47:54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6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诗词创作“三要”
中华诗词(2018年8期)2018-12-06 09:31:48
《春日闲吟》创作心路历程和体会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5 19:21:45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