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从三年级开始,同学们正式学习书法了。当然,有的同学或许很小就开始学习书法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历经了3000多年,从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等发展为大篆、小篆、隶书,再定型至草书、楷书、行书,在有序发展的同时,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最开始用于卜辞。商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
甲骨文于188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被发现,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距今已有3000多年。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神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期,出土铭文最多。
小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的文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调整,创制了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
小篆字形呈长方形,平衡对称、上紧下松,笔画横平竖直、圆起圆收,粗细基本一致。小篆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其字体优美,颇具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因此在印章刻制时,尤其是封建王朝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小篆。
隶书
从出土的简牍来看,隶书始创于秦朝,一般认为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是对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字形多呈宽扁形,橫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分为秦隶、汉隶等,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使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大约从东晋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汉代的草书被称作章草,当时的新体草书则被称作今草。章草是较为标准的草书,笔画省便却有章法可循。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从字体的潦草程度上说,草书又有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之分。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草书由于字形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它不能像隶书取代篆书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流字体。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如今,广义的楷书始于汉末,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唐朝时期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我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代的欧阳询(欧体)、唐代的颜真卿(颜体)、唐代的柳公权(柳体)、元代的赵孟??(赵体)。
行书
行书是继楷书之后产生的一种书体,相传也始于汉末,到东晋发展成熟,达到顶峰。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它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率,基本上中规中矩,靠楷书叫行楷,靠草书叫行草,介于两者之间的叫行书。
行书的特点在于不温不火,有板有眼,章法不乱。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的《祭侄文稿》劲挺奔放,被古人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时至今日,书法依旧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等都从书法中汲取了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元素。书法在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创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