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
闵行区华坪小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多年来,学校在“和乐——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融通快乐成功”办学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创建百姓满意、和谐发展的绿色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健康主动、快乐成长的现代新人。学校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全国绿色学校”,连年获“闵行区义务教育办学绩效评估优秀校一等奖”。
责任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之需。小学生尚不具备健全的判断力和思辨力,在多元价值冲击下,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使他们明理并践行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这对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加强综合活动课程建设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跟随学习的传授模式,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过程中丰富经验,提升能力;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学生生活,聚焦核心目标,以跨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推动全科育人。
作为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市节约用水示范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国际生态学校,华坪小学的“水教育”研究至今已有10多年历程,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开创了资源、环境、活动、课程相依并存、和谐融通的局面。学校在多年的持续实践中突破传统学习方式,探索以“水教育”资源为载体的主题学习样态,以多样开放的学习方式支持学生素养滋长。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若干现实问题,学校努力创生鲜活的案例和经验,从学校层面开发符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南又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操作性的提升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据社会责任感在小学生身上的呈现方式,探寻具有年段特征的具体有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和路径。通过课程强化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学校育人新生态。
在实践介入的前期,学校进行相关的需求调研,以本校学生、家长和教师为样本,对家长、教师采用问卷方式,对学生采用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梳理并概括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小学各年段中的不同呈现,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调研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以及基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需求问题;同时,以本校教师教学为样本,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及实施方式,寻找课程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结合点。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出,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停留在表面,知行不一,没有成为内心自发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能体现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在缺少约束的情况下,意识就很淡薄;从社会层面看,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充斥着一些不良的舆论导向,对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一定影响;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缺少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缺少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在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学校现有的综合活动课程的品质有待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嵌入学科教学,缺少专门的课程;从家庭层面看,家长自身、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差距,影响着家庭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即使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也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此外,家庭和学校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之间缺少合作,存在一定割裂。
由此,学校明确基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课程建设方向:进一步梳理清楚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界定,使得课程框架、结构更清晰;将基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活动课程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确定课程目标,细化目标系统,再进行科学分类,最后设计指向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方法和评价策略。
(一)依据四类生活场景确定分层次有梯度的学生角色定位
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含认知、情感与行为三种心理成分,即社会责任感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维度构成。三者之中,责任认知是基础因素,责任情感是动力因素,责任行为是落实因素。学校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场景分为学校、集体、家庭和社会这四类,根据这四类生活场景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好学生”“好朋友”“好孩子”与“好公民”。其中,“好学生”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习惯;“好朋友”着重于人际交往规范和个人品行人格的养成;“好孩子”将生活、交往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家庭;“好公民”重点培养学生公共规范自觉,成为一名爱集体爱国家的小公民。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层次有梯度地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由于社会是无数个体以及个体组成的家庭和团队集合而成的整体,谁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活。所以,讓孩子们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与互尊互信,不给别人添麻烦,明白对自我与他人负责任,这是做人和交往的根本,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继而学会承担起对家庭和所在团队的责任,体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最终以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去服务他人,担当重任,发光发热。
(二)从角色意识与责任胜任出发细化责任感培养具体目标
学校从小学生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出发,分析四种角色相对应的责任情感,得出具体化、儿童化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具体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乐于合作、自理自立、尊老爱幼、遵守规则和爱国爱乡。这八个目标基本涵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取向,包括在学校中、伙伴中、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角色责任。
(三)遵循學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责任感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
确定培养目标后,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细化低年段(1—2年级)、中高年段(3—5年级)两个层级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责任行为,同时选择一系列符合儿童成长需求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资源,设计了32个有主题、有载体、有层次、符合责任感培养规则的综合实践活动,将“责任感培养”渗透于各年段具体内容的体验之中,初步形成分段实施、立体呈现的模块式链接,以及内外合力、知行同步的融通式驱动。
(四)梳理具有年段特征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学校还梳理了具有年段特征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具体的表现,如表1所示。
(一)开发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阶”“四好”“四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阶”(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四好”(好学生、好朋友、好孩子、好公民)、“四类”(主题日宣传活动课程、校园四季综合活动课程、“水教育”特色活动课程、“和乐”小岗位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在参与“四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
“水教育”特色综合活动课程:依托学校“和乐”教育中的“水教育”课程所积淀的资源与成果,融入新时代的要求,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绿色环保、“节水、爱水”的责任意识,已成为学校责任教育的品牌。
“和乐”小岗位实践活动课程:从班级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挖掘适宜学生的服务小岗位资源,包括“学校少先队岗位实践”“学校执勤岗岗位实践”“班级小岗位实践”“家庭小岗位实践”以及“社会职业体验”等。通过小岗位实践实现劳动育人,践行责任担当。
校园四季综合活动课程:用孩子的眼光重新审视四季,将自然节气、人文节庆、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了纵横贯通,最大化发挥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具体包括“别样生命趣萌动——探春活动”“快乐一夏添活力——嬉夏活动”“秋水潺潺秋意浓——品秋活动”“冬日和乐暖洋洋——暖冬活动”。
主题日宣传综合活动课程:围绕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选取国际或国家典型的主题日设计主题日宣传活动。如“世界读书日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学雷锋纪念日活动”等。主题日宣传活动将个人责任同国家担当相融合,让学生站在国家角度,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担当。
(二)形成内外呼应、双向互动的“两域四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
学校整合与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环境资源和活动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机融合,梳理出学校内外“两域四类”的环境资源,整合成内外呼应、双向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资源库包括校内“水教育”特色环境、综合活动课程资源和校外“周边教育场所”和“学生生活环境”。其中“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生活中的场景,有助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伦理道德、消费观、法制观念等;同时,也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榜样楷模、热点事件等,在体验感悟中明辨是非,学会担当。
(三)探索基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责任意识
学校将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室内拓展到室外,使学习时空变得更为充分和自由。除了校内环境,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打造了广阔丰富的校外环境资源。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中寻访、观察、劳动或实践,更易唤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2.构建多元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责任情感
基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个体体验和团队合作,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多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索和实验过程,激励更多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以此促进学生责任养成。
3.结合社会的文明创建,激励学生责任担当
结合日常的小岗位建设与社会文明创建,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选择和决定活动的主题,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把活动的主动权交于学生。
4.依托学校的教育特色,植根学生责任精神
学校结合实际,依托学校特色“水教育”课程,融入新时代的要求,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合作等多元的综合实践过程,并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分析、比较和反思,从而发展能力、养成习惯、涵养品性。
5.提炼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多元的学习方式,可有效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责任养成;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树立榜样,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犯的错误成为责任心培养的助推剂;注重家校社联动协同育人,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和社会的文明创建,打造学生责任精神,激励学生责任担当。
(四)摸索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的开发和实施路径
1.开发路径:资源集聚、动态调整
确立课程目标内涵,进行整合、精简、融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梳理;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集体生活、自然探究与社会活动中选择适切的主题;围绕主题梳理与配置资源,整合与开发成活动资源和内容,让儿童认识并发展自我,从角色体验和角色胜任意识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融入社会。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进行反思、调整与重构,形成典型经验,提炼实施策略,并探索关注过程、多元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2.实施方式:综合融通、注重体验
结合活动领域和主题特征,综合运用游戏、对话、参观、讲座、情景模拟、现场体验、小实验、小制作、表演、绘画等多元活动方式,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承担责任的能力,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责任感的知行转化。
实施过程中,努力控制要求、把握节奏、培养习惯、丰富形式,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等为主要实施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和操作的实践性任务,让学生收获真实的成长。
基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天性,遵循成长规律,结合学生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探究、参与活动、收获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规则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大幅度提升,主动健康成长;教师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育人能力持續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也获得相应发展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实现高品质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激活了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优化,形成“水教育”特色的责任教育品牌,营造了学校和乐育人环境。
一份对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螺旋式发展的趋势,小学高年段起,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始呈现不稳定的状态。究其原因,社会责任感相对而言,更多的是考虑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让个体在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尽量服从于集体意志、服务集体的利益。学生到了小学高年段,自我意识逐渐进入发展时期,正在逐步形成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过于强调社会责任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不理解,或者会压制学生的个性与天性。如何协调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个体的成长与集体的发展同频共振,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得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这将成为学校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