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政贺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如何有效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常常苦思难解。坚信“背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教师,偏执地要求学生进行单一大量的文本背诵练习,但收效不佳。或只在用词和句型结构方面有些提高,而整个写作框架的构建还有欠缺,对整个写作内容的掌控缺少抓手。在人教版英语新教材读写模块部分的引领下,笔者研究发现,注重结构与语言特征的分析与总结,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本单元中的“学生简介”要求高中新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自我概述和介绍。“学生简介”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让读者有所了解,并力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选择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避免就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成就做过多解释或细节描述。形式上尽量丰富,除了文字介绍,还可以使用照片、座右铭等引起读者的兴趣。作为一年级新生的“个人简介”,读者是同龄人,主要用于加深印象、增进了解,所以在语言上无需太过正式。但是对毕业生来说,如果“个人简介”是用于申请大学或谋职,就需要注意形式的选择,词汇语气要正式、严肃。
该板块是一个体现完整写作过程的仿写活动。其中前两项是写前准备,活动三是写作练习,活动四是写后展示。
活动一,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两篇范文,初步了解这种文体。
活动二,要求学生针对两篇范文从结构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学习。
活动三,写作落实。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决策的心智活动,所以步骤1 要求学生在提纲(outline)的帮助下确定写作内容,并根据写作框架完成初稿(draft)。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提纲,例如:补充自己的特长、所参加的课外活动、取得的各项成就等。步骤2 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评价清单(checklist)对同伴的初稿进行评价(peer assessment)。步骤3 是学生根据同伴评价进行修改。步骤4 是进行作品的版式设计。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使自己的简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四,成果展示。收集学生作品制作一本班级档案以展示自我,增进了解。该活动重点是掌握描述性格和学习风格的短语和句子,并充分利用它们写出一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学生简介。
【成果展示】可以清楚看到,结构与语言特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效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点,熟练运用精炼短语式完成个性突出又不失完整的个人简介。(具体例子略)
本单元围绕青少年生活展开,在“人与自我”的主题下,探讨了中外青少年在学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真实、客观地了解和思考高中生活,能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规划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青少年思想活跃,渴望独立,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徘徊,在这个特殊年龄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该板块引导学生思考网瘾、早恋、孤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等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最终落实到一封“建议信”的书写。此项活动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互相沟通、真诚相助的重要性,并能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解决现实问题。在练习册中有与该板块相对应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内容涉及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低头族”问题及代际沟通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换位思考的机会,从成年人的视角看待自己这代人的问题,以增进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相互理解。
该板块由四个活动组成,按照“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写作情境设置——完成写作任务——展示写作成果”的顺序展开。
活动一属于语言输入阶段,学生阅读“建议信”,并讨论信中所提建议。活动中设计的三个问题分为三个层面,层层递进。问题1 是对文本中基本信息的理解;问题2 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建议作出评价并阐述原因,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3 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二属于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设计了两个任务。任务1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信的结构。常见的回复为:先了解来信人的问题,理解来信人的感受;提出建议,说明建议的理由和对解决问题的期望等。任务2 引导学生关注信的语言特征,即提出建议的表达法(“I recommend that...”“I think you should...”“Why not..”)。活动3 属于语言输出阶段,即写作部分,呈现整个写作过程:从明确写作任务,进行写前准备,到按照提纲完成初稿,再到与同伴互评修改,最后确定终稿。活动4 属于作品展示阶段。作为写作灵感的来源和丰富内容的手段,本单元练习册中的读写部分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考使用。学生可以跳出教科书提供的语言框架,尝试用first of all、first and foremost、more importantly 等来衔接说话的内容。教师提醒学生平常要多积累类似词汇,只有日积月累,实际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可以从内容、语言、表现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适当评价。
本节课对“建议信”结构与语言特征的分析对学生的实践写作指导效果明显。面对“建议信”写作,学生不仅成功构建了建议信三步推进意识:第一段复述对方的问题;第二段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告知对方你的建议和提出该建议的原因;第三段展示解决问题后的结果,而且能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应用所推荐的表达,成效显著。
本单元主题是人与社会,主题语境是文化遗产。本单元讲述了中外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
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多文化遗产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岁月洗礼,面临年久失修、亟待保护的危机局面。数字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生机和可能。本文正是一篇有关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敦煌莫高窟文物图像的新闻报道,作者认为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关注与了解,从而更好地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理解与合作。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兴趣特点,积极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付诸行动。
新闻报道一般具有比较鲜明的文体结构特征,包括标题(headline)、新闻导语(lead)、和主体(body):标题一般生动形象、短小精悍,常用一般现在时态、短语、省略或缩略词,首字母大写或全大写;导语往往是新闻第一段中的开始部分,故要简述新闻梗概,给出what、who、where、when、why、how 等信息;正文部分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及结果,支撑性细节信息会得到展示,一般按照事件的重要性来排序(有时也按时间先后等来排序)。
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此外,新闻报道多用直接引语、被动语态,一般不发表主观评论,但字里行间会体现立场倾向且常提供背景信息等,以体现其客观、真实、有说服力等特征。
1.解释(paraphrase)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或导语的信息比较浓缩,这时需要作者简要解释。如本篇报道中导语后的两句话就是对help increase knowledge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a's ancient cultural heritage 的解析。
2.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
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有背景知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本篇报道第二段就是对敦煌莫高窟背景知识的简要介绍。
3.引述动词(reporting verbs)
引述动词是表示直接引用或转述引用的动词,常见的 引述动词 有say、tell、ask、explain、comment、suggest 等。本篇报道的引述动词就是引语前的动词explain。
4.表示比较或对比的词
本篇报道中表示比较的表达是“… as international as they were …”,将现在的敦煌莫高窟与古时候丝绸之路的敦煌莫高窟作比较。
另外,本篇报道用到了定语从句,让学生找出写人、事物和时间的定语从句,并标出句中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Things:…the Mogao Caves,which were a key stop…
People:As one researcher who is working on…
Time:…at the time when people…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剖析后,可以从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细化的写作指导。
目前,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对结构与语言特征分析对于写作提升的意义认识还不够,而此次人教版新教材在读写教学这方面的科学处理势必会带给大家很大触动,从而促进教师把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指导,以期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