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各类新兴技术也逐渐成熟。如何通过构建应用场景促使这些新技术快速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应用场景为创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试验场所,同时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其重要意义体现在:第一,应用场景能为创新型产业提供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技术测试环境和新产品应用环境等,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促进更多新企业衍生与汇聚,有利于促进跨界融合创新;第二,应用场景建设为政策创新提供了试验场所,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第三,应用场景建设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将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城市科技资源集聚起来。
表1 国内城市应用场景建设主要做法
北京市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9 年4 月,北京颁布了《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负责应用场景建设的统筹负责机构。2019 年6 月,北京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应用场景需求,105 家企业参加了需求发布会,“智能化市域动车”等7 项场景进行了招标,共14 家企业所掌握的27 项应用场景建设相关技术入围,签订合同总金额达到20亿元。2020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2022年,冬奥会实现了212项创新型技术落地应用。
上海市围绕“智城计划”,建设各类应用场景来培育新兴产业。上海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先行先试,同时,围绕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新的全球性应用场景。在注重单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已经开始向其他地区推广示范经验,从解决某个技术问题转向驱动整个行业发展,为城市发展赋能。上海发布的第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吸引了全球约170 个解决方案,涵盖了10 大领域的19 个具体技术点,“揭榜人”包括诸多国际著名企业,如微软、华为、IBM、旷世、科大讯飞等。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已经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关注民生需求,包括医疗、社区、文旅、城市管理等。上海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将围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政务和金融业的融合展开。
深圳市在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其中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场景建设发展较快。《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 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现实应用场景中的落地,结合深圳实际发展情况,搭建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场景,在智能物流和商务等方面打造应用场景试点示范。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因此政府针对各类新经济业态进行应用场景的建设,同时,应用场景建设也为新经济企业提供了试验新技术的平台。
新形势下,利用应用场景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杭州要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建设,为技术商业化应用找到立足点,为产业转型升级找到解决方案,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目前,杭州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创新性应用场景建设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场景建设在技术前瞻性方面不足,大部分应用场景是针对当前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应用,在评选应用场景试点项目时,未能出台专门针对创新性技术应用的评价指标。
二是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城市大脑”为例,关键应用场景的构建主要围绕舒心就医、多游一小时、便捷泊车、街区治理、警务操作系统等便民利民的服务展开,应用场景落地需要进一步扩展到产业层面。
等等。你确信是我发的?没搞错吧?没陷害好人?丁小强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说错了,忙扭头看了一朵,一朵的脸色果然一改刚才的飞扬暗淡下来,于是忙不迭地说,我说得不对,我的意思是我记得给你的短信内容不是这样写的。
三是供需对接机制不畅。一方面,大量先进技术成果由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龙头企业掌握,应用场景建设过程中缺乏对这些单位成果的了解。另一方面,高校院所等的先进技术成果大多是实验室成果,其产业化效果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市场中也难以快速匹配合适的应用场景。
四是扶持政策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扶持政策是采用财政资金事后补助的方式来助力创新型技术研发,但是创新型技术要转化成产品恰恰需要前期或者中期的支持与投入。产业引导基金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对研发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够。创新项目往往成本大、周期长、风险高,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敢轻易投入或不愿足额投入;少数企业愿意承担部分风险,但不愿或者无力承担全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将难以撬动民营资金进行投入。
五是应用场景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在应用场景中测试新技术和产品,承担单位将面对技术和产品被复制的风险,还将面对商业解决方案被抄袭的风险,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更需重视。
推动创新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中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个人信息的共享,包括电子档案和数字身份等。强化新技术在监管领域中的应用,对政府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在互联网执法监管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执法监管信息有共享、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
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超高清视频等技术在智慧社区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推动5G 图像传输处理技术和终端接收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加快大数据下的综合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发展。利用低功耗物联网终端构建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对公共区域的人流进行智能化综合监控,一条龙打通从预判到处理的各个环节。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诸多关键问题,采用人工智能算法、GIS 系统和大数据平台进行问题识别,并自动完成基础组织任务分配,提高智慧城市运行效率。
推进城市重点活动标志性应用场景落地。借鉴冬奥会经验,以城市重大活动赛事(如亚运会)为重点应用场景,针对活动前建设、活动中组织和活动后服务等环节,组织企业将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 通信等创新技术应用于重要试验场所。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应用场景。重点与国内外大型高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广泛征集场景解决方案。依托杭州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在数据、算力、监测等方面的优势,聚集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协作体系。支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应用场景测试基地,挖掘优势资源,培育新一代高增长数字经济“独角兽”和“鲲鹏”企业,形成活跃的智能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构建数字应用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和服务的上下游产业合作,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将新技术的应用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创新进程,高效配置产业链,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应用平台。
支持园区自建应用场景。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数字化需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集成应用,加强园区数字资源整合。依托高端科研机构,探索园区数字化转型,加强各类服务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的部署,加快实施智能防火、智慧楼宇的建设,打造园区运营的可视化应用场景,鼓励在园区内搭建5G切片网络服务平台,推进优质生态智慧园区的建设。
引导传统产业发掘应用场景。以科技创新为契机,扶持新兴制造业,鼓励传统产业积极整合高新技术,探索应用场景。围绕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建设智能工厂赋能平台,加强建设智能车间和未来工厂,推广工业机器人等工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对接科研单位,打造应用场景实验室。积极对接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园建设中规划应用场景实验室,为优秀科研成果提供产业化实验基地,实现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的有机衔接,打造顶尖科研技术机构孵化产业链。
组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治理等领域开展未来应用场景的评估,并鼓励企业在以上领域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对承担项目的企业分阶段给予资助。鼓励园区、平台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发掘场景、对接场景项目等服务,支持园区打造特色各异的“场景实验室”,为园区内部企业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新技术试验场所、展示空间等资源。
设立“飞地产业试验区”。开展应用场景跨区域战略合作,鼓励各区县设立“飞地产业试验区”,吸引外部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试验。
提升数字化消费场景。推广数字生活场景应用,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无人经济、电商新零售等数字新业态。建设智慧街区、智慧餐厅、智慧商店、智慧影院。鼓励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商店上网、商圈上线。完善金融服务协同体系,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场景应用,构建10分钟数字未来生活圈。
优化现代数字教育环境。在现代教育中大力应用数字化手段,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课堂建设,解决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互动问题,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水平。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构建在线课堂、互动答疑等在线学习系统。推广智慧课堂中的精品资源,实现学情可视化、资源推荐差异化。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文化设施的数字化,提升公共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资源供给质量,聚焦财政、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三大关键要素,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构建应用场景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针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建设示范基地,实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评选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各类新兴技术以及“卡脖子”“禁运”类技术等的应用场景给予补贴。对应用场景中顺利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按照技术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力。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风险补偿力度,发挥政府创投和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投资应用场景中的创新项目。完善政策性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创新应用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政府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场景提供担保。探索科技项目保险机制,发挥政府各类基金的重要作用,为“卡脖子”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保险机制,失败项目按照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成功项目政府基金按照规定退出。
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在应用场景建设过程中开发自有知识产权。开展知识产权交易和质押融资等改革,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理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