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第一幼儿园 张科慧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指出,“积极研究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关系,为《指南》的全面实施创造条件”。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得到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大班幼儿流失,各种幼小衔接班火热的现象足以说明幼小衔接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幼儿园、家庭、小学“三位一体”协调配合,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与幼儿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共同发挥教育作用。
在《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学前教育领域规范文件的指引下,在各类督导评估活动的推动下,幼儿园环境以及教师队伍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作为幼儿从家庭生活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期,幼儿园需要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和“入校焦虑”两大难题。在克服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中,教师与家长沟通配合用心养育,用爱教育,让幼儿适应集体的生活,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克服“入校焦虑”问题中,部分幼儿园对“幼小衔接”认识不到位,管理层为了生源迎合家长要求,忽视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教师团队自身素质因素,对大班幼儿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使得“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是幼儿师范的专科生,他们在“轻理论重技能”的培养模式下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支撑,由于缺乏高中阶段的通识性知识积累,其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加之没接受过高校的学科教育,对各个学科的知识存在认知偏差,错教、漏教现象频繁。
我园地处农村移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薄弱,对幼小衔接普遍存在误区,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怂恿下,一些家长不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大班年龄段幼儿送入校外学前班提前学习一年级的学科内容。且不说校外学前班教师专业素养良莠不齐,所授内容不规范容易误人子弟,单是提前学习一年级教材内容就足以令幼儿进入小学后产生优越感,从而忽视课堂听讲,进而养成过于依赖课外辅导的习惯。更有甚者,某些家长还提出幼儿园应以小学形式向幼儿教授拼音和算术等一年级的学科内容的这种与反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国家规定相悖的要求,这一状况会让幼儿园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如此,不仅不能形成幼小衔接的家园教育合力,反而阻碍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和小学对孩子的学习方式、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其在一年级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和进度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是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小学,不论小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学习规定的课程,更有甚者,面对已经参与过学前班的学生较多的实情,部分教师会加快进度,使得未参加学前班的学生和家长面临更大压力。在幼儿园中,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幼儿始终处于教师的视野中;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学习成为孩子的主要任务,而且由于班额大,教师对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如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有效衔接,就容易产生“陡坡效应”,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倦学校生活,由此产生焦虑、恐惧、自卑和其他不良情绪。
作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幼儿园只有与家庭和小学加强沟通,互相配合才能使幼儿顺利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幼儿园管理层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指南》《纲要》等规范性学前领域文件指导下开展保教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教师面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贯穿在幼儿园教育始终,涉及到诸多领域。从小班的自理能力到中班的集体意识再到大班的规则意识、早期阅读、前书写等能力的培养,都是在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走进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需要不断提升师资质量,通过网络研修、外出培训和园本教研等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者水平。在上级教育部门和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构建符合本地区幼儿需求、体现园所特色的课程体系,避免“小学化”倾向。
家园共育是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所以幼儿园方面要改进家园沟通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并听取家长合理化建议。
一方面,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开展“美丽的行走”“幼儿园社区手拉手”“心灵驿站”等活动,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家中,与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针对幼儿出现的种种问题,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获得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等形式让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中,使其认同幼儿园课程体系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独特价值,并以此为契机向家长提出幼儿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还邀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到幼儿园参加活动,积极与家长和孩子互动,向家长宣传小学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对新生的入学要求等相关情况,对家长重点关注的上课时间、家庭作业、考试内容、校纪校规等进行解答,让家长安心,积极配合。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而是要与小学加强沟通,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由于幼儿园注重保教结合,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家长;而在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相比幼儿教师要减少许多,新入小学的孩子可能会对新的师生关系感到生疏和压抑,很难接受。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应互相学习、相互配合。
一方面,在幼儿园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内容丰富的主题环境,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同时组织幼儿到就近的小学参观,由小学教师带领孩子们体验小学环境设施与幼儿园的差异;参观升旗仪式、课间活动和课堂活动,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差异,促使幼儿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小学校园生活的魅力,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幼儿园应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
1.情感衔接——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作息时间衔接——适当改变孩子的日常作息制度。
3.“意识”衔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4.习惯衔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行为衔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另一方面,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幼儿园,进入班级观摩幼儿一日生活流程,听取小学教师在幼儿适应能力、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入学意识教育方面的合理建议,同时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温馨的班级氛围,并适当改进一年级教学设计内容,合理推进学习进度,使幼儿顺利融入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面临的主要难题,做好幼小衔接仅仅依靠幼儿园是不够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位一体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