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大数据时代下文科方法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2-05-30 23:28李先知
科技风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方针的确立,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诸多行业越来越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以及对基本的数据分析技能的需求。但文科方法类课程教学中面临现实需求和现实挑战之间的张力,一方面,从学生知识体系上完全缺乏方法类课程基本认知,另一方面,从学生构成情况上以文科学生为主,学生对研究方法课程存在误解。本研究以传播学专业为例,通过实践教学过程的探索,提出了“授人以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线上教学借力多方平台采集数据和统计分析,“借力而行”采用“小步走路”策略。

关键词:方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

文科方法类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生专业必修课。当前,文科教学中开设的研究方法类课程主要分布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中,相对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文科研究方法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而相对于工科研究方法类课程,它又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因此,文科类专业在教学上就与纯理论和工科研究方法类课程不同,文科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必须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强化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基于此,我们必须探索一种能够兼顾两者的教学方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查阅、收集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文科类专业如何开展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的并不多。董天策关于《中美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比较》的论文发现,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方面有待加强,且在数据的精确性和研究的规范性上有待改进。但此类研究大多是基于思辨性理论探讨,大多也是基于已有资料开展,而没有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也没有基于学生视角进行具体的社会调研,这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探索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创新。

本研究将以传播学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文科方法类课程面临的现实需求和挑战,并从实践教学角度探讨文科方法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现实需求:探索课程新教学方式的背景

(一)素质教育方针的推进

随着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方针的确立,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方法课程内容涉及基础统计学的知识、社会调查的各种具体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相关统计学软件的使用,因此形成了该课程与其他理论性专业课程有诸多不同的特点。

也正因为有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得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有其特殊之处。一般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们对数理心存畏惧,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感到吃力、理解不了老师讲的内容,甚至感到找不到这门课在其业务领域内的应用。这都增加了研究方法这门课的教学难度。

(二)数据新闻的发展

而当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诸多行业越来越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以及对基本的数据分析技能的需求。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数据新闻这一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被视为未来新闻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思维转变、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技术的进步以及丰富的数据资源,给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也对我们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现实挑战:学生特点分析

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必须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具体需求和特点。综合来看,传播学专业方法类课程主要以《传播研究方法》课程为主,其授课对象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从学生知识体系上,学生完全缺乏方法类课程基本认知

研究方法类课程对大多数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此前并没有任何的接触和认知。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还处于刚刚接触阶段,还没有构建起对研究方法的基本认知,知识体系还十分薄弱,所以一方面需要給学生建构起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理论讲授应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操作上,真正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数据搜集、数据呈现和报告写作,成为专业化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从学生构成情况上,以文科学生为主,学生对研究方法课程存在误解

传播学专业招生中虽然是文理兼招,但基本以文科学生为主,理科学生占比非常少,学生天生对数据有畏难情绪,甚至有固化的错误认知。学生一听到数据二字,就认为是定量数据,所以主观上对传播研究方法有错误认知,认为研究方法等同于数量统计,这种感性且片面的认知,从主观上就阻碍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门课程。

(三)授课对象均为00后,思维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偏好都有其特点

在思维方式上,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比较活跃,但体系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差。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需要有新鲜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对应,同时又要注意授课内容体系的逻辑完整性。

三、教学方式探索:“授人以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方法类课程的学习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更为系统科学地知道如何开展一项规范化的研究,也更加利于促进培养他们观察、分析、理解当代各类社会现象的基本思维。因此,本课程不是停滞于理论讲解式的“授人以鱼”,而是侧重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研究的能力,使教学进入“授人以渔”的更高层面。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以往只有线下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第一,理论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第二,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采用线上课件学习和学生实操为主。

(一)线下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为主

基于学生对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认知的完全缺失以及偏差认知,因此,课程理论课程讲授非常必要,也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

对于理论知识讲授,课程设计上主要采用线下课堂讲授的方式。理论知识体系的设计上,遵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特征,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报告呈现的这一逻辑主线出发,分别设计了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而这一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线上操作和课后实践紧密结合。

(二)线上教学:借力多方平台采集数据和统计分析

教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能对该课程有系统性的认知,但是在教师主讲的传授型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接受信息的地位,只知道理论,却不知道这些理论当初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以及是不是存在研究设计的问题等。而方法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单纯的接受知识点,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因此,该课程设计上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注重学思结合。

由于该课程学生以文科生为主,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数据普遍有畏难情绪等特点,该课程要适当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有效填补学生的劣势和弱点,所以课程教学上,尽可能让学生知道数据如何来的如何用数据说话、如何读懂数据,但不要求学生编程抓取数据。在数据操作部分采取“借力而行”“小步走路”的策略,不让学生学习枯燥难懂的数据编程、数学统计等原理性内容,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能够学得懂、乐于学、用得上。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等内容进行练习,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针对近年来数据新闻的兴起,该课程将重点训练学生在数据新闻报道方面的能力,通过数据+新闻+可视的方式,进行新闻呈现,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可视化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因此,在线上课程设计部分,我结合当前数据新闻的实际需求,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的数据采集平台,并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可视化展示,同时对于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系统指导。

1.数据采集平台

以往学生数据采集主要采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采用实地发放或者问卷星的线上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数据采集途径。在巩固此路径基础上,为适应大数据搜集的要求,课程设计上还为学生提供网络数据爬虫方法的指导。在网络爬虫方面,基于“可用有用”的原则,并不要求学生进行编程,而是学会如何借力网络爬虫平台提供的爬虫模块,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2.数据分析工具

结合传播学学生没有数学和统计学先导课程的情况,在数据分析工具选择上,尽量做到“知原理懂运用”,并不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统计原理的学习。在数据分析工具上,选取了适合社会科学学生容易上手的SPSS进行操作。该软件无需太多编程知识,对于传播学研究所需要的大多数数据统计都有模型提供。

四、特色与创新

(一)线下理论知识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

本课程理论部分知识,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综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运用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社会现象作为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做到学以致用。

(二)线上数据采集分析,“借力而行”采用“小步走路”策略

本课程在数据收集和分析内容部分,并不以专业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主,也不以编程命令撰写为主,而是在学生明白基本社会统计和分析的原理基础上,学会获得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数据,借力许多成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借力而行,消除学生对于数据的畏难和恐惧,不是采用大步流星的方式一股脑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采用小步走路策略,让学生乐于学、爱上学、善于学。

(三)授人以渔,采用过程管理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目标不以考核为目的,以知识运用为目的。本课程采用过程管理的教学方式,课程之初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一个传播现象或问题,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分别完成研究选题、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法选择与实施、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写作。每次课后教师会布置学生线上操作部分的作业和课后实践操作内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是前后有关联的,新作业都是在上一次作业的基础上布置的。这一方面能保证学生实践操作和课堂教学紧密同步,同时也能从系统性上让学生对研究方法课程有整体掌握。

(四)举一反三,共性问题进行反面案例总结

每次课程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老师会将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点。

总体上,本课程将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学生线上数据采集、计算机分析及制图、课外社会调查实践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业务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通过课程建设,既强化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迎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110112.

[2]杜香丽.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4):2830.

[3]汪红兵.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3):2931.

[4]高玉喜,张金会.基于SPSS分析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教学效果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6):155159.

[5]胡新,段江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必然性探讨[J].福建电脑,2020,36(10):4244.

[6]薛松.论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学改革措施[J].农家参谋,2020(20):256.

[7]梁艳霞,黄声巍.分段式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混合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9):4243.

[8]吴志红,刘学平.面向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大学学報(自然科学版),2020,47(03):284288.

[9]党中华,蓝建平,孟莉莉.基于协同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J].教育观察,2019,8(32):5660.

[10]邱纯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风,2019(07):42.

[11]马国富,王子贤,刘太行,任建通.大数据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7,9(02):2224+43.

[12]崔凤生.文科方法类课程效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有效教学分析的视角[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02):103106.

[13]钟育三.高校文科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05):6974.

[14]董天策,昌道励.中美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比较——以2000—2009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和《Jounal of Communication》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07):126129.

[15]王鹏飞.大学文科方法类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传播学研究方法》为例[J].文教资料,2009(22):216218.

[16]许淑华,李宗华.统计类课程在文科教学中的方法探讨——以《社会统计学》为例[J].文教资料,2008(07):219220.

基金项目:本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改立项“大数据时代下大学文科方法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传播学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先知(1982—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传播与社会。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口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