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叙事

2022-05-29 10:44王威廉
青年作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类

王威廉

美劫案

劫持人质,这是让电影获得刺激和紧张的常用法宝。眼看着坏人就要被打败了,结果坏人突然劫持了我们英雄人物的挚爱——美丽娇弱的女友,或是无辜哭泣的孩子,英雄人物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兵器,这个时刻,电影的叙事来到了最高峰,事情会怎么样呢?难道就这样认怂了吗?有的时候,英雄人物扔出了藏在身上的暗器,杀死了坏人;有的时候,英雄人物听从了坏人的指示,不再反抗,可是坏人依然杀死了英雄的挚爱;到底是哪种情况,一般来说,这要看这个情节发生在电影的前半段还是后半段。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劫持人质呢?最常见的都是些走投无路的人,在他的脑袋里甚至从没想过劫持人质这回事,在警察拿着枪冲过来的瞬间,他无处可逃,无处躲藏,他能怎么办呢?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水面上的任何东西都会被疯狂地拽住,在那一刻,身体的本能控制了意识,只求活过这一秒,能多活一秒是一秒。因此,他的面容极度痉挛扭曲,将人质的脖子都划出了血痕,但最终依然被擒获或击毙。相对少见的情况是,人质受到了重大伤害。极为罕见的情况是,劫持者的诉求得到了满足还逃出生天,人质也没有受到伤害。但实际上,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对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样的好事深感怀疑。

当然,最精彩的当属那些策划精良、目标明确的大劫案。比如索马里海盗的成名之“劫”,2008年,阿拉伯天狼星号运油船遭到海盗劫持,船上运载了200万桶原油,还有几十名海员,海盗狮子大开口:拿300万美金来。阿拉伯方面毫无办法,只得答应,将赎金用飞机运到运油船上方进行空投。这恐怕是海盗最为骄傲的时刻。正是索马里海盗的猖獗,才有了中国派出军舰给中国商船护卫的事,这便是电影《战狼》的故事背景。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奇怪的定律,那就是劫持这种事情总会和电影发生关联。越恐怖越大型越奇怪的,越会。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种怪事也层出不穷。7月21日,乌克兰发生一起重大的人质劫持案,一名携带炸药和武器的男子在卢茨克市中心劫持了一辆公交车,车上有约20名乘客。警方在当天早上收到报案后,立即封锁了市中心。警方抵达现场后,执法人员一直在与嫌犯谈判。在此过程中,劫持者数次从公交车上向警察局大楼射击。当时,内政部长阿瓦科夫正在楼内开会。情况一度非常危险:警局大楼的二楼窗户被男子的枪弹击碎,同时,他还向车外扔出了一个爆炸装置,所幸没有造成伤亡。

面对这么穷凶极恶的劫匪,警察当然会问了,你有什么要求,你赶紧提,别搞出人命来就麻烦大了。他首先向警方提出一个要求:让乌克兰众高官包括内政部长阿瓦科夫、前总统波罗申科、国家安全局长等人发表声明,承认他是“合法的恐怖分子”。这个要求太诡异了,恐怖分子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承认自己不是恐怖分子才行动的,这个要求显然只是想取得一个免死金牌,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很快,人们便发现,该男子在劫持人质几小时前,在互联网上发布过一段视频:他拿着枪,大声反对乌克兰的现行体制,他在里边说了一句格言般的话:“反体制快乐,不要欺骗自己。”听起来他是为了快乐才搞出劫持行动的。

特种部队也来了,包围了现场,并在屋顶部署了多名狙击手,但一直没采取行动。对峙数个小时后,该男子让警察靠近汽车,把食物和水递进去。他对警方说:“我叫马克西姆·普洛霍伊。”但他在撒谎,他的真实身份已经败露,他的真名叫马克西姆·克里沃什。乌克兰内务部副部长格拉申科出面发布信息说,马克西姆·克里沃什于1975年出生在俄罗斯奥伦堡州的一个村庄,现为乌克兰公民。他曾因欺诈、抢劫、勒索和非法拥有武器等罪行被判入狱近十年。事实上,他曾两次入狱。在狱中,他还写过一本书,名为《犯罪的哲学》。在很多侦探小说里边,罪犯把犯罪当作艺术,这个家伙更加厉害,把犯罪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这样的书八成要被世界各国列入禁书名单。据说,在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包括详细的犯罪经历,以及在精神病院的经历。我脑中划过一丝涟漪:也许,这个人是我们时代的尼采呢。

“我这里有很多人,我和他们在一起,有妇女和儿童,他们和我都会被炸飞!”他对警方叫嚣道,“我还会引爆另一个炸弹,我早就把它藏在城市的另一个地方了!”

事情闹得有些大了,总统也被惊动了。泽连斯基总统表示,他已将局势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好戏就此迈入高潮,劫匪终于提出了终极要求:他要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声明,让大家都去看2005年的电影《地球公民》(Earthlings)。如果不满足这个要求,他就要引爆公共汽车,与人质同归于尽。

这样的请求估计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刚刚说的定律倒是又一次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大劫案往往和电影有关。难道他是那部电影的制片人什么的吗?并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只是觉得那部电影比较吻合他的思想。他不惜以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来推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要是还不火,那也太没道理了。

经过观看之后,发现这不是一部故事片,而是一部纪录片,它荣获2005年圣地亚哥电影节最佳纪录片、2005年波士顿国际电影节独立制片电影最佳内容奖、2005年艺术行动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这部纪录片说的是,地球公民不仅仅是指人类,而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活着的东西。但人类愚蠢而傲慢,以为自己对其他物种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戮,而且还会莫名其妙地随意虐杀,地球变成了可怕血腥的地狱。大哲爱默生的话是这部片子的核心所在:“我们优雅地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地隐藏起来。”

好吧,为了不残杀小猫和蟑螂,这哥们不惜要杀害二十多个无冤无仇的同胞以及自己。一次为了反杀戮的杀戮?这个事情在逻辑上似乎不大通。反正,警察们得知了这部片子的内容之后,变得英勇起来,很快,人质获救,均未受到伤害,劫匪自然也被逮捕。如果劫匪被视为精神病患者,免于起诉,基本上就完美了。毕竟,劫匪只是要我们去看那部片子,没让我们去实践那部片子,因此,我们不妨看看那片子,然后我们姑且认为他的诉求也得到了满足。

生命最后一次狂怒

鲸落,是一个很悲壮的意象。庞大而孤独的鲸鱼死去,如一座沉没的岛屿。这个巨大的身体,将滋养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因此,有句话说:“一鲸落,万物生。”但能够垂直降落到海底的鲸鱼,体重必须达到三十吨以上,而且还不能遭遇洋流,否则很可能被海浪冲到陆地上。

几年前,一只身长17米的巨大抹香鲸就没那么走运,它死后,身体搁浅到了海滩上。这个海滩不是远离人类的荒郊野外,恰恰距离市区很近。它很快就被发现了。这个消息传开,在很短时间内就有数百人来围观。能在陆地上,目睹山一般的地表最大生物,的确是个很难得的机会。小商贩们干脆在周围摆起了摊,摆上冷饮和小食,让人们看累了可以补充体力。

抹香鲸有着不小的研究价值,相关部门调配来一辆巨大的平板卡车,打算将其运到大学的实验室去。可发现需要3辆起重机才能把这个大家伙抬上车。终于,在起重机和五六十名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耗时13个小时,才把抹香鲸装好车。此时,已经是清晨,上班时间未到,正是运输的好时间。没想到路边早已站着许多收到风声的人们,他们屏息凝视,神情极为复杂,仿佛死去的鲸鱼是一位曾经影响他们的大人物。

阳光和煦,清晨的微风让世界显得无比静谧。可突然间,一声巨响,鲸鱼的肚子炸开了,猩红的血水、腐烂的肉块和粗壮的大肠弥漫了整条街道。顶级的腐臭让刚刚享受过早餐的人们呕吐起来。事情的突破性发展,远远大于他们的围观预期。他们虽然要忍受长达数周时间的腐臭,但这个可怕的事情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话题,陪伴着他们的余生。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是在金银滩草原,王洛宾写《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县城很小,被草原包围。一天,我们在县城边缘地带的垃圾场发现了一头倒地而死的驴。这头驴也许死了有一个多星期,它的肚子像气球那样鼓鼓胀胀,我们绕到它的面前,发现它的嘴唇已经腐烂了,里边白色的牙齿暴露在外,它的表情像是在放肆地大笑。我们感到了恐惧。我们开始攻击这头死驴。我们用石头砸它,它像是一面鼓,石头砸在它的身上,发出鼓点般低沉的声音,这种声音类似一种死亡的摇滚乐,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我们开始了更加欢快地投掷。一首音乐总是呼唤着高潮的到来。我们当中最年富力强的家伙,搬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他抱着石头走向死驴,两条腿像老人那样颤颤巍巍,我们充满期待,沉默地站在他的身后。他使劲把石头砸向了死驴的肚子,一声巨大而沉闷的巨响,那个肚子爆炸了,他的身上溅满了黑褐色的液体,空气中弥漫着剧烈的恶臭。

我们哇哇地大叫着,像是被恶狗追逐一般,疯了一般开始奔跑,我们跑出县城,向草原跑去。草原的绿色让我们感到安全,草原的小溪可以让我们洗干净身上的衣服。罪魁祸首是最后才抵达的,他似乎跑不快,他像是丢了魂似的,摇摇晃晃地走向我们,我们感到害怕,只得向更远处跑去。他嘴巴里嚷嚷着什么,我们完全听不清楚,但后来,我们听见他的声音变成了哀号。我们终于停了下来,转身看着他,原来他在号啕大哭。

我们重新接纳了他。他来到我们身边,散发着臭烘烘的死亡气味,他脱光了衣服,在小溪里搓洗着。然后,他把衣服展开,铺在比较高的芨芨草上边,一两个小时的工夫,衣服就晒干了。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闲着,我们开始捕鱼、抓青蛙,把蝌蚪放在河边的石头上暴晒。我们不知道生命有多么宝贵,只知道追逐乐趣。而只有活着的生命,才有更多的乐趣。

但“死驴”这个外号并没有送给那个砸爆了死驴肚子的家伙。那是一周后,死驴的故事已经在班里广为流传,人人都知道了这个吓人的故事。那天上课的时候,一位男同学放了个奇臭无比的屁,大家用力扇着书和本子,驱赶着臭气。有人说,这种臭已经比得上死驴肚子里的臭气了,大家表示认可,那位同学就获得了“死驴”封号。我们通过这种转移,成功地抹平了心底的恐惧和恶心。男同学恼羞成怒,极力反对着这个外号,但他反对得越激烈,大家笑得越大声,他只得沉默了。随后的几天,我们叫他:“死驴!”他并不理我们,或是对我们翻个白眼。我们会哈哈笑一下。一个月后,我们叫他:“死驴!”他会很快答应,语气和缓地说:“干什么?”我们也不再哈哈大笑,而是很自然地和他说:“放学了去玩呀!”“好啊。”他答应着。没有什么好笑的东西了,叫死驴和叫他的本名是一样的,甚至,经常要想想,才能记起他的本名。我曾经以此写过一首小诗,觉得人类就是常常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自身的历史。

鲸鱼的爆炸远比一头驴的爆炸要吓人得多。但它们之间仿佛有种微妙的关系。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最初,某种力量圈定了一个空间,然后不断和世界进行交换,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生物的最小单元:微小的细胞,就是通过细胞膜来划定自己的一丁点范畴,从而获得了最基础的生命。生物的内在是一种奇迹,人们越是研究生命的内在机理,越是觉得神奇,越是产生更多的未解之谜。那是看不见的部分,被生物形态各异的外表所遮蔽。鲸鱼,驴,当然还有人,这样的大型动物,当死亡降临之后,那种完美的内在立刻遭到了破坏。那种爆炸,完全就是狂怒式地敞开,仿佛在说,既然这个空间保不住了,索性直接炸开吧,让毁灭来得更猛烈一些,因为,这是最后的反抗。

疾病也是奇迹

尼克早上起来又呕吐了,房间里充满了宿醉的臭味。妻子说,你怎么又喝酒了?尼克说,我没喝,真的,一点都没喝。妻子才不相信他,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他藏酒的地方,而且晚上也睡在一起,没有发现尼克有什么异动。难道是趁她睡着之后,他去偷偷喝的?可她睡眠很轻,他半夜去卫生间撒尿都会吵醒她。

为了找出真相,他们一起去医院做了许多检查,包括三次大肠镜检查和三次内视镜检查。似乎没查出什么问题。妻子的怀疑日甚一日。终于,在尼克吃了一顿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大餐后,医生才得出诊断结果:尼克的血液酒精浓度竟高达每百毫升120毫克,这等于喝了七杯威士忌,这种病叫“自动酿酒症候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即使只吃一些薯条或土豆片也会有醉意,因为其胃部会产生过量的酵母,可以将任何碳水化合物变成酒精。这等于说,他的体内自带一座小型酿酒厂,专供自身一醉。

尼克现在改吃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但是,每月仍然会发作(醉)一两次。说句开玩笑的话,他这种情况真不妨找几个酒友,趁机一醉方休。

人体内部的奥妙有太多未解之谜。比如,胃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含有胃酸的皮袋子,将我们咀嚼过的食物翻来覆去蠕动,进行消化。即便这样的常识,人类得来的过程也并不容易,估计会颠覆很多人的三观。

两百年前的1822年6月6日,一个叫马丁的人在船上忙碌着。他来自加拿大,是美国皮草公司的船夫,主要负责划船到各个港口收购皮草。突然,一声枪响,他感到自己被重创而当场倒下。这不是谋杀,没人要谋杀他,只是他太倒霉,附近有人的猎枪走火了,恰恰打中了他。他的左侧肋骨断裂,胸腔与腹腔之间,被轰开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窟窿。伤口附近的肺和胃,都被子弹烧焦。尤其是他的胃部已经穿孔,早上吃的食物,混着血水从这个洞中流出,情况看上去万分危急。

周围的人赶紧给马丁做了简单的伤口包扎,然后叫来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博蒙特医生。博蒙特医生来到现场,看着瘫倒在血泊里的马丁,摇摇头说:“这个病人很可能活不过36个小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马丁肯定完了。

但是,36个小时之后,马丁还活着。他吞下去的食物,基本都会从胃的伤洞处漏掉,只能靠补充营养液维持生命。可他还是活着,极为坚韧地活着,撑够了一个月。此时,他的胃上边的洞尽管没有愈合,但是恢复了工作,可以勉强消化一些食物了。博蒙特医生感到了振奋,他觉得自己能够治好马丁。可任凭他使尽浑身解数,马丁胃上的洞就是没法愈合。大约十个月后,他胃上的洞口和胸腔外面的伤口粘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瘘孔。于是,一个神奇的景观形成了:他胃里的内容物可自由地进出体内外,但又不会流到腹腔内部,腐蚀脏器。每次进食时,马丁都要拿纱布、木塞等东西堵住伤口。而在平日里,他也得格外小心,一弯腰,胃液和食物就可能会漏出来。如果没有强劲的胃酸对伤口进行消毒,他很可能会死于感染。抗生素还需要一百多年才会出现。

马丁成了一个奇人,也是一个废人。他被美国皮草公司解雇了,即将被遣返加拿大。博蒙特医生担心马丁会在遣返的跋涉中死亡,更是因为那个诡异的伤口,他决定收留马丁。在此之前,想要观察一个人的五脏六腑,只能对尸体开膛破肚。但尸体和活着的身体,差别太大了。因此,胃的奥秘一直隐藏在身体内在的幽暗之中。为了研究活人的胃,有医生甚至不惜做起了自体实验:吞下装有食物的小布袋,过一段时间,又从喉咙扯出来进行观察。即便如此,所得也不多。现在,马丁的胃居然有一个敞开的洞口,身体的幽暗直接与外界接通了,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博蒙特便捷地取出胃液,送给其他科学家进行化学分析。他还会用绳子将小块食物,如牛肉、面包、蔬菜、水果等从洞口塞进马丁的胃里,隔一段时间,又将食物抽出,观察其消化情况,进行记录研究。后来,甚至还将温度计、汤匙这种不可能消化的东西也放进去进行观察。作为小白鼠的马丁深感困扰,多次要求离开,博蒙特为了挽留他,便雇佣他,让他在家随便干点活,给他支付薪水。

八年过去了,博蒙特在马丁身上做了238个实验,得出了51条关于消化生理的重要推论。原来,胃液中本来就存在着盐酸,并非食物发酵的产物。胃能分泌一种能保护胃壁的黏液,这与胃酸的分泌是两个不同的过程。除了盐酸之外,必然还有其他物质参与了消化,这为后来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奠定了基础。1838年,博蒙特出版了《胃液和消化生理学的实验与观察》一书,他成为“胃生理学之父”。这也启发了许多生理学家开始在动物身上开瘘口,观察活体的内部。

1833年,马丁逃回了加拿大。博蒙特联系马丁,希望他能回来继续配合实验,可马丁拒绝了,他再也不想当小白鼠了。马丁摆脱了博蒙特,可没有摆脱噩梦。胃上有洞的马丁变得名扬四海,很多医疗机构都盯上了他。1856年,一个骗子伪装成医生,把马丁骗进了马戏团,然后送到多个城市进行巡回展出,让老百姓围观马丁胃上那个神奇的窟窿,骗子赚到了一大笔钱,而在此三年前,博蒙特医生已经死了,终年68岁。

马丁带着胃上的窟窿,继续活着,居然一直活到了86岁,他的生命力之强韧令人惊叹。他的家人担心他的尸体会被盗走,把他的尸体放在阳光下暴晒四天,使之尽快腐烂,然后深埋在一个没有标记的坟墓里,并盖上了厚重的岩石。

1962年,马丁的孙女终于说出坟墓的位置。为了纪念奇迹般的病人马丁,人们在他坟前给他立了一个纪念牌:

他的苦难,成就了全人类。

灵魂的形状

宋代有本奇书,叫《洗冤集录》,作者是宋慈。顾名思义,这本书是跟破案有关的。虽然书名的文学色彩很强,但它不是小说集,而是出自亲身实践,是世界上法医学领域中最早的一部专著,元明清三朝刑法官吏必读之书,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始还逐渐传播到全世界。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就是以宋慈断案为原型改编而成的。

古人用文俭省,因而《洗冤集录》很快就能翻阅一遍。书的第十九章《自缢篇》中有这么神奇一条:“若真自缢,开掘所缢脚下穴三尺以来,究得火炭方是。”这则让人一时无法理解。假如真是自己吊死的,应该在死者脚下三尺挖出火炭来,才能确认。自缢身亡,脚下土地里边怎么会有火炭呢?有些古代资料说,这所谓的“火炭”就是人的魂魄。自杀者的魂魄是沉重的,掉进了地下,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宋慈的这本书都是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这个黑色物质的出现,犹如读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里出现了没有铺垫和解释的魔法情节。

检索这种灵魂化成的物质,竟然有更多的发现。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了这个怪东西,书中把这玩意儿叫“人魄”,而且还是一味可以治病的药。集解是这样写的:“时珍曰:此是缢死人,其下有物如麸炭,即时掘取便得,稍迟则深入矣。不掘则必有再缢之祸。盖人受阴阳二气,合成形体。魂魄聚则生,散则死。死则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魄属阴,其精沉沦入地,化为此物;亦犹星陨为石,虎死目光坠地化为白石,人血入地为磷为碧之意也。”在经过这番玄学探讨之后,李时珍认为此物可以“镇心,安神魄,定惊怖癫狂,磨水服之”。宋慈和李时珍都是说话有分寸的专业人士,怎么都会提到这个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古代的迷信糟粕,是不用细究的,但是我想,这当中绝非空穴来风,还是要找到背后的真实情况,而不能以今人的观念简单否定,这会让我们遗漏掉古人的真实生活。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孔夫子的本意是那些高贵的礼仪会传播到民间并保存下来,当礼仪的源头溃散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民间找回它。这个思路是非常睿智的,他很早就发现了民间及其重要性。什么是民间,其实很难给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有跟官方相对称的意思,却不只于此,因为民间并非有一个实质性的空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民间一定是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就像是一种强大的黏液,它吸附了一些东西之后,便会产生抗拒时间的魔力。朝代更迭,多少堂皇和律令早已灰飞烟灭,只有民间的生活中还能依稀发现过往时代的痕迹。

果然,宋慈的故乡福建便有相关的墓葬习俗。在墓坑中燃烧芝麻秆,是为暖坑,让逝者身下有一方热土,希望逝者尽快转世投生,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世更比一世活得好。因此,自杀者在离开此生之前,也给自己脚下留下这一方热土,是希望来生重新开始,这符合古人的生命观,与绝望无助的现代人是不同的。现代人认为生命只存在这一世,而在古人那里,生命是轮回的,这一世的生命会对下一世的生命有所影响。因此,宋慈根据民间丧葬习俗以及文化心理破案,在当时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于明代李时珍对于“人魄”的解释,也符合古人的世界观念。中医认为“心补心”“肺补肺”“肝补肝”“肾补肾”。实际上,在前现代,不仅中医,而是在所有文化中的医学,都具有这种“以形补形”的朴素观念。比如在古巴比伦,人们以肝补肝是极为流行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肝脏才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是灵魂所在的位置。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研究了许多文化之后,得出结论:吞食动物或敌人的内脏,从而治疗相应脏器疾病的神秘观念,是极为普遍的,来自于人类的原始象征思维。那么,李时珍的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象征基础上的,黑炭既然是人的魂魄所归之处,自然能够治疗相应的精神疾病。这便是前现代思维方式的自然推演,这种思维方式的关键点不是实证,而是一套象征的话语。

这套象征话语的极端例子是一种被称之为“蜜人”的药。什么是“蜜人”呢?根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有位老者,自愿舍身济众,不吃其他的食物,只进食蜂蜜,用蜂蜜洗澡,浑身被蜂蜜浸透,死之后,将尸体放进装满蜂蜜的石棺中继续浸泡,百年后开封,便成为“蜜人”。若有人身体患有重伤,吃点“蜜人”就好了,包治一切跌打损伤。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将这味“猛药”收录其中。这味“猛药”绝对堪称是“以形补形”的集大成者,让整个人体都变成了象征物。所幸的是,它只是存在于条目中,存在于传说中,从未被实践过。

说点题外话,有一次孩子生病,口腔有点小溃疡,医生给开了个喷剂,叫“康复新液”。我拿过来,看了看说明书,发现这是从“美洲大蠊”身上提取的。什么是“美洲大蠊”?好像很熟悉的样子,一百度,发现就是蟑螂,小强!这个“康复新液”的具体化学成分不明,是把小强的身体进行完整萃取。这个药物的研发动机,显然与“原始思维”脱不开关系,生命力顽强的小强在宇宙真空中都能存活一刻钟,我们也需要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我这样说也只是调侃,而不是否定,我是期待着“康复新液”能在这种象征的关联中找到实证的关联。据说,这药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特别希望今后能把这种“作用”的科学机制进一步明晰出来。

躯壳中的宇宙

1991年,一对德国夫妇在阿尔卑斯山探险,发现了一具俯卧在冰雪中的尸体。又是一个登山遇难者,他们这样想着,走了过去。如果能找到什么线索,可以联系他的家人来认领。走到近前,才发现不对劲。这个人是赤裸的,周围连点衣物风化的碎片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此人带着一把比人体还长的弓,旁边能隐约看见箭镞。另外,还有一把形似斧头的武器。

古代人!他们惊恐不安地想。

根据发现的地点,冰人被称为“奥兹”。根据测定,冰人奥兹躺在那里居然已经有5300年的历史了,人们被震惊了,也许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尸体。高清晰的三维扫描图像显示,一个箭头在其左锁骨下面的一根动脉上,撕开一个口子,从而造成大量失血。他中箭后,应该是拔出了箭杆,而箭头仍留在体内,最终,他死于失血过多。对冰人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人们又从他的胃里发现了他生前吃进去的食物,有肉类和谷类,营养还蛮均衡,并判断出他的年龄应该是45岁左右,并已经有轻微的动脉硬化和心脏病。

关于他的身份之谜,也引发了许多争议,那把铜斧造型精美,把人类制铜用铜的时间足足提升了一千年之久。那么,执掌铜斧的人是否拥有更高的地位?他是不是死于一场权力谋杀?这些想法让人不禁揣测起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围绕着冰人奥兹也出现了一些可怕的传闻。有数名曾经接触过尸体的人相继死亡,于是,跟开启了金字塔陵墓的“法老诅咒”类似,“奥兹诅咒”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2012年4月18日,“冰人研究小组”负责人康拉德·斯宾德勒教授患病辞世,成为第六个死亡者。接着轮到的是DNA专家汤姆·罗伊,他曾在冰人奥兹的衣服上发现了四种不同血型的人类血迹,估计冰人生前经历了剧烈的搏斗。“奥兹诅咒”给这个科学理性解释一切的世界带来了困惑和恐慌。

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新疆罗布泊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的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边放置着羊角、草篓等。她穿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脚上穿着一双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子上还插着数支翎羽。她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被称为“楼兰美女”。据测定,她生前距今约有3800年历史。这使中国典籍中记载的楼兰多出美女得以印证。楼兰即鄯善国,敦煌汉长城出土的汉简中,就提到“东叶捷翕侯、故焉耆侯虏址妻即鄯善女”。楼兰美女不仅让强权武夫不惜开战,而且令佛门高僧都枉费了修行。公元420年前后,克什米尔高僧昙无谶来鄯善弘扬佛法,竟然抵御不了美貌公主曼头陀林的诱惑。高僧与公主发生了私情,这件宫廷丑闻很快败露,昙无谶不得不仓皇逃往甘肃武威。

如今,楼兰早已成为茫然可怖的沙漠,有多重原因毁灭了这座盛产美女的国度。据说有肆虐的瘟疫席卷了楼兰,人们纷纷死去。还有外来的蝼蛄昆虫,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将土筑的民屋蛀得千疮百孔,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离开。最终,环境剧变,这里从茂盛的绿洲变成了荒凉的黄沙。

1995年,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又发现了一位印加少女,她被冰封在海拔6700米终年不化的冰雪中。她低头垂目,盘腿而坐,表情陶醉,仿佛对于自己的命运坦然接纳。她死的时候仅仅只有12岁,被冰封的岁月大约有500年之久。此时,她的印加帝国早已经烟消云散,她脸上的笑容似乎也有点儿无处依托。当然,相对于上边两位,她确实是太年轻了。她胃里的残留物表示她吃得很好,而头发中的信息显示出她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曾大量饮酒,还服用过古柯叶,这在今天被视为毒品。因此,她死时没有痛苦,而是在亢奋的幻象中走向了她的使命。她是献给山神的祭品,印加人相信只要给山神献祭,就能够得到食物和水,还能够阻止雪崩的发生。

这三个人,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三个人的物质躯体,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女孩,他们都不是人类精心处理的木乃伊,他们是因为某种地理气候的巧合,才跨越了时间的腐蚀,将生命那脆弱的肉身交付给我们。他们身上携带着关于他们所处历史年代的重要信息,让我们对人类的过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那漫长而混沌的史前时代,人类的生命置身在各种残酷的环境中,与猛兽、饥饿、疾病、献祭甚至同类做着斗争,然后有那么一部分人幸存下来,成为我们的祖先。

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和动物便出现了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有很多种说法,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的意识将生命跟宇宙万物关联在一起。比如,在郑州考古发掘出的5300年前(正是冰人奥兹生活的年代)的仰韶文化晚期巨型村落遗址中,有九只陶罐,它们被摆放成北斗星的形状,代表着人类那时候就把地面上的生命跟天空中的星辰联系在一起。

尽管远古时代的种种方式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出自一种幻觉的狂热。但是,未来的人看我们,又何尝不觉得今天的我们也充满了幻觉的狂热呢?

谁敢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

老虎!老虎!

他的脑袋里在嚎叫。

他渴望变成老虎。

这种渴望不是精神的隐喻,而是一种真实的改造。对着镜头,他龇牙咧嘴地叫喊着。他的额头高耸,两颊隆起,上嘴唇中间被切开,嘴唇上穿过十几个金属钉,上边挂着长长的虎须。他的脸上文着虎脸一般的纹路,只不过是蓝色的。不止是脸,露出的身体部分,也覆盖着同样的虎皮刺身。还有指甲,锋利而狭长。他喜欢爬树,必须每天吃肉。他的宠物是一只猫,在他看来,猫就是缩小版的老虎。

这可不是偶尔心血来潮的Cosplay扮演游戏,这是上千次血淋淋的手术,没有回头路。他无法再回到那个眉清目秀的样子,他曾经还戴着眼镜,斯文得像个知识分子。

他叫丹尼斯·阿夫纳,是美国退役海军。他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争,心智没有受到过创伤,也就是说,他这样干,不是因为他受到了什么不堪忍受的刺激,而是主动选定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些虚妄的名声,伦敦一家博物馆的开幕式还把他请去,让他充分展示他的“风采”。

大多数时候,他还得做回人。在生活中,他踏踏实实,在社区修理电脑赚钱糊口。除了博物馆,还有不少电视综艺节目也邀请他展示“风采”,可惜,他没有因此赚到钱。只因他对变成老虎的渴念是无止境的,一笔笔钱,都贡献给了整容医师。叫“整容医师”并不准确,依照相关法律,正规整形医生不能接受阿夫纳的整形要求,因此他多数整形手术,是由人体改造艺术家史蒂夫·海沃德施行。“人体改造艺术家”,好吧,一个新的职业,不知道客户多不多。

在心理学家看来,他或许患上了一种“躯体变形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非常反感,比如耳朵、比如眼睛、比如鼻子……患者会陷进这种思维漩涡深处,觉得自己非常丑陋,任何人的安慰都没有效果,因而不得不去整容。

的确,这个时代,人们通过屏幕上的“完美之人”来反观自己,差距变得永远难以填补。但是,他可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完美之人。他想变成老虎。他没有精神病,到底为什么呢?追问的人太少,人们看见他,在心底惊讶和辱骂一番就完事了。可这对他来说,却是他的生命的核心所在。

他生于1958年,具有印第安人的血统。他的社区里,处处都住着印第安休伦族和拉科塔族人,但在22岁之前,他过的还是正常人生活,甚至还参加了海军。22岁的某一天,他和部落酋长的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酋长看着这个眉清目秀又不乏健硕的年轻人,感到了深深的担忧。在酋长看来,这已经是一个美国人了,而不是一个印第安人。酋长决定跟这个年轻人好好深聊一次,他们聊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和文化,聊了今天的生活方式,聊了如何继承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这应该是印第安年轻人的责任。

“世界是如何有了光的?是我们的神踏入篝火燃烧了自身。跟神一起燃烧自身的,还有山鹰和老虎,它们一个被烧黑了,一个被烧黄了。”酋长的鹰眼盯着他说,“而你,阿夫纳,你有老虎的勇敢灵魂,遵循老虎的生活方式吧!”

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灵魂被洞穿了。

“酋长,那我该怎么做呢?”

“我们会用彩绘的衣物和铁环,把自己装扮成本部落的图腾。”酋长的脸上和身上还有着刺青的印痕,因为衰老,看起来像是一些老年斑。

他下定决心,要在虎与人之间完美转换,集虎与人两种生物于一身。就像他的祖先所做的那样。他找到了“人体改造艺术家”,后者为自己能够大展拳脚兴奋不已。

在此后的32年里,他便在通向老虎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他没有娶妻生子。很多人对他的私生活很好奇,他说:“我见过很多女人,她们清楚,对我来说,成为一只老虎比做人更重要,但是很多女人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他没有说,他变成的老虎为什么还是只母老虎。

“那你变成虎人快乐吗?”

“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乐趣,”他沉吟一下,说:“但我的灵魂感受到了野性的呼唤。”

大约2005年的时候,他搬到了一个岛上居住,这里的原始环境更适合与自然交流。一个网名叫“原子弹醉汉”的人看到新闻后,在论坛留言说:“你敢搬到我们这儿?我们这里到处是猎人,如果你想搬来的话,你最好待在森林里别出来,不要穿黄色的衣服。”

2012年11月5日,在太久没看到他之后,人们在他的“虎穴”中发现了他,他已经死了。死因不明。有些人觉得他是自杀,更多人认为他是因为整容过度,而导致身体衰竭。但他的朋友说,可能因为他长期无法融入社会而导致了抑郁症,他本意是想在人类和老虎中任意切换,但事情并不像他预想的那么顺利。这一年他54岁。

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让可怜的主人公一觉醒来就变成了甲虫,阿夫纳也想一觉醒来就变成老虎,可他找不到作者。我想起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一书,里边提到原始思维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互渗性”,即一切存在之物既是其自身,又是一种神秘力量,且神秘力量是其本质。阿夫纳就认为自己既是阿夫纳,又是强大的老虎,而老虎更是自己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列维·布留尔读了司马迁的《史记》法文译本后,对太史公写的星象与人事的关联大感震惊,才萌发了研究“原始思维”的念头。

另一个人类学家名字中也有个“列维”,列维·施特劳斯,他的《野性的思维》认为,过去人类的具体性思维与现代人类的抽象性思维,并非是等级化的,不说前者低级而另一个高级,而是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的两种平行发展、各司其职、相互补充与渗透的思维。此书影响力非常大,直接拉开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大幕。而在谈论文化的学术话语当中,结构主义至今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存在。

阿夫纳不一定读过这两本书。当一种文化的土壤已经失去,还能否坚持住原来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其中的神秘?神秘为什么随着文化的逝去也失去了灵光?但他一定读过并喜欢布莱克的这首诗:

“老虎!老虎!你金色辉煌

火似地照亮黑夜的林莽

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睛

敢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

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睛,敢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那一定不是“人体改造艺术家”的手。

伟大的身体也可以雌雄同体

人类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如果站在外星人的角度来看人类,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像人类看猫一样,看上去都是猫,至于是公猫或是母猫,若非猫奴,是绝不会关心的。但是,身而为人类就不一样了,在我们人的眼中,男女之别简直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奥秘。

比如说,突然有个长胡子的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你,她是个女人,你该多么吃惊。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过这么一个奇女子,她叫罗斯,在美国俄勒冈州。从青春期开始,她就一直在和自己过于旺盛的体毛和胡子作斗争。她13岁的时候,下巴、脸颊和嘴唇上方就开始长胡子。当时她快疯了,每天都盯着镜子看,一旦发现胡子的踪影就立马刮掉。但这还是改变了她的生活,进而改变了她的性格。她很少参加社交活动,总是穿着长袖和高领的衣服来掩饰身上浓密的汗毛。她从不参加体育项目,她不想在公共更衣室里被别人看到。经过日复一日地刮胡子、拔胡子,甚至昂贵的激光手术,胡子依然犹如倔强的野草,在她的嘴巴周围茁壮生长。她不敢再拔了,皮肤变得脆弱,再也经不起可怕的折腾。

她哭了好几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管了,就这样吧。

胡子很快就蔓延开来,但是,她的身体依然是女性的,无论是胸部还是胯部,都能够传递出女性独有的信号,这样一来,她走在街上,迅速吸引了周围的目光。那些捂着嘴的窃笑,让她差点儿崩溃。但慢慢她习惯了那些诡异的笑,那些笑只是笑罢了,也谈不上多大的恶意,不妨坦然接受吧。这样想着,六个星期过去了,她养出了一把好胡子,还是络腮胡,跟蓄着胡须的大叔没什么区别。她的心理也经历了变化,她想:“我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么独特,如此一来,我反而获得了自信。因为我太独特了,我比他们都独特。”

她把自己的情况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找到了很多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看到那些勇敢的女人在网上大方晒出自己真实的样子,她受到了莫大鼓舞。她的朋友以及家人都很宽容,不介意她的胡须,她越来越自信,终于还获得了恋情。记者来采访她,她说:“自从扔掉剃须刀后,我反而觉得自己更有女人味、更性感了。我认为女人味不仅仅是由外表决定的,还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我很庆幸终于接受了自己真实的样子。”

这种独特的“女人味”让我想起美国作家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中性》。书中的主人公卡尔·斯蒂芬尼德斯原名叫卡利俄珀,出生时是个漂亮姑娘。她生活得无忧无虑,直到14岁那年,她在家乡的女子中学读书,爱上了爱抽烟、有表演天赋的红发女同学。如果仅仅是同性恋,困惑还没那么大,更大的困惑是,她身上出现了一些男孩才有的特征。她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医院,医生在详细检查之后说,她是个两性人。这个发现震惊了每一个人。医生建议,按她的成长背景,可以对她进行变性手术,让她成为真正的女性。14岁的卡利俄珀听闻后,却大惊失色,离家出走了。她决心不再做女孩,于是,“她”变成了“他”。他经历了复杂的自我认知,还有宏大的家族脉络,因此,《中性》被誉为一部性别史诗,荣获了普利策文学奖。

中性人并非纯然虚构,现实中的确就有。梅·韦尔比出生于英国佩斯利,当时性别为男。孩提时代,他随家人移民澳大利亚,并在28岁时做了变性手术,成为“女儿身”。但梅·韦尔比对新性别仍不满意,几年后停止服用雌激素药片。如今,医生也无法确定“她”到底是男是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为梅·韦尔比颁发新身份证明文件,“性别”一栏标注:不详。梅·韦尔比成为世界上首位受官方承认的“中性人”。当然,泰国的“人妖”是另一个话题。

未来,性别的界限肯定会越来越模糊。

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就对这一议题做了大胆想象。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厄休拉·勒奎恩,发表于1969年,获得了星云奖与雨果奖。小说的情节不复杂,金力·艾是星际联盟的使者,他来到终年严寒的格森星球,试图说服这个星球上的国家加入联盟。格森星球,又称冬星,是一个气候异常寒冷、生存极为严苛的行星。格森人乃双性同体,平时在生理上并无男女之分,但在每个月一次的卡玛期(意即发情期)中,会随机分化为男性化或女性化状态,事后除非女方怀孕,否则又会再恢复为双性同体。在卡玛期,一个人会变化为何种性别,全无规则可循,一个格森人可能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因此,格森社会的状态极为特别,人们并无特殊的性别习性。

对于未来的人类来说,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更加随着心愿去选择性别身份,性别身份不再是偶然性给定的命运。这种情况,现在其实已经开始了。当然,还局限于男性转变为女性,而女性转男性,在技术上尚没法做到。当然,女性的男性化装扮已经是潮流之一种。我所设想的未来当中,恐怕还有第三种人的出现,那就是双性人。可以在一个身体中,容纳异性的体验,估计会对很多人构成诱惑。那么,双性人会否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当我们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恐怕没有想过“伟大的身体也可以雌雄同体”。那时,必有类似波伏娃写的《第二性》一般,诞生《第三性》这样的著作吧。这对人类的文明形态恐怕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想想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

它搞不清怎么回事,就被人类捕捉了。它看着那些人类,跟自己是差不多的,只是身上裹着东西,把自己包起来。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包起来呢?应该是因为他们身上没什么毛发吧?他们手中拿着可怕的东西,亮闪闪的牙齿突然开始旋转,就把树给锯倒了。树一棵棵倒下了,它没地方藏身了,傻愣愣钻进树叶下面,屁股还露在外边。人类走过来,用锁链把它一捆,丢到了卡车上的笼子里。

卡车开到了村子里,把它弄下来,送给了一个吸着烟的老太太。老太太把它带到房间里,里边有好多男男女女,对着它哈哈大笑。老太太忽然有了主意,对它说:“从今天起,你叫波尼,知道吧,波尼。”它当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后来它就明白了,凡是人类发出“波尼”这个音,就是和自己有关的。若不立刻做出反应,就有挨揍的可能。老太太拿了把剃刀出来,对它说:“波尼,你不要再当大猩猩了,你要变成人类,一个漂亮的女人。”说着,她就开始刮它的毛,它吓得叽哇乱叫,但无可奈何,链子锁着它,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毛被刮干净了,露出了黑褐色的皮。

老太太开心地笑了,她问旁边的小姐们拿了眉笔和粉饼,在它的脸上画了起来,它看上去像个怪物。然后,还给它戴上了戒指、项链和耳环,它变成了她。

“从现在开始,波尼,你获得了一份工作。”

这恐怕是令人震惊的故事,但是,这是事实。波尼所在的地方,是印尼婆罗洲热带雨林中的某个小村落,老太太经营着一家妓院。老太太是一个资深老鸨,在大猩猩身上打起了歪主意。意想不到的是,很多男人对波尼很感兴趣。老鸨便开始训练波尼,只要有男人靠近,波尼就会转身旋转,做动作展示自己。每接待一次,老鸨就能挣到2英镑。波尼又不需要工资,因此,老鸨从它身上挣到的钱是最多的。

某个动物基金会的成员意外发现了波尼,他们完全懵了,完全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他们打算解救波尼,但是当地人拒绝交出,并且拿起了刀枪,将他们赶出村子。事情变得如此艰难,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因为当地的文化、观念乃至法律,对这件事是难以界定的,是在暧昧幽暗的道德区域的。他们没有放弃,不断做工作,直到更高层的政府当局同意派出警察。他们跟着35名装备武器的警察,小心翼翼地进入村里,这才终于将波尼解救出来。

波尼在经过救治之后,又让它重新返回了森林,现在它已经恢复了正常,与正常的大猩猩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里边人对动物的虐待,自然是明摆着的。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人类如何对待动物,蕴含的是对自我乃至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可以选择和动物一样,也可以将自身与动物严格区分开来,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观念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拯救大猩猩波尼的过程中,是两种观念的冲突。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在今天被反复反思的话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惜去毁掉其他生命的做法,已经大受诟病,人类开始寻找另外的参照物来理解生命。就像很多素食主义者认为动物作为有灵性的生命,是不应该成为人类的盘中餐的。我不评价这种观念本身,我感兴趣的是这种观念是否终结了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说,它更加强化了某种人类中心主义?当人类置身于自然界当中,成为其中一环的时候,它能否真正摆脱自我的立场呢?我对马克斯·舍勒的观点念念不忘,那就是人类的自我理解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基础。实际上,大部分人是在没有自觉理解的情况下直接行动的。他们的行动便代表了他们的自我理解。也正是他们出人意料的行动,展示出人类那些支离破碎、自相矛盾的自我理解。

2020年1月18日,重庆涪陵的一个旅游景区内,蹦极项目正式开业。开业仪式上的重头戏是将一头重约200斤的肥猪捆绑后进行蹦极。现场视频在网络上开始疯狂传播:一头150斤重的大白猪,被绑上绳子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从68米高的蹦极台上被推下去,猪在整个过程中发出阵阵嚎叫。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并举起手机拍照和摄像。这的确是邪恶广告学的典型案例。许多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涉嫌虐待动物,当地有关部门随即介入调查。1月19日下午,涉事景区对此回应称,诚恳接受广大网友的批评和建议,并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致以诚挚的歉意。有记者追问猪的下落,相关人员说,猪没有受伤,很健康,已经被平安地送到屠宰场了。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让网友的讨论陷入了僵局。

法国哲学家史怀泽说:“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这个说法无疑是令人警醒的,但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也需要清醒地看见。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想看看小猩猩和小孩子一起长大会怎么样。于是,他找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猩猩,与自己的小孩子一起生活。虽然猩猩和人类不是同一类,但他们都年幼,在一起也是个伴。原计划是让他们在一起生活五年,不过,仅仅一年后,情况就超出了预料。人类的生长周期和动物的生长周期是不同的。当人类长到一岁的时候,孩子可能还站不稳,但是猩猩或者其它动物已经相当成熟了。因此,幼稚的小孩模仿的都是猩猩的动作。猩猩没能进化成人类,人类反而要被猩猩驯化了。于是,这个实验立刻停止了。我不免想到了电影《猩球崛起》,如果让猩猩统治地球,人类估计才能真正克服人类中心主义,转而服从猩猩中心主义。

伊卡洛斯的当代飞翔

我坐飞机的时候,喜欢望着窗外的云海发呆。但我也时常提醒自己,那里可不是什么天堂,如果没有飞机的外壳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那种缺氧和严寒的环境瞬间就能把人类吞噬。还有那种可怕的无止境的坠落。

现代人喜欢的极限运动里边,就有高空跳伞,可以长时间体验那种自由落体运动。但如果没有伞,不知道还能不能体会出快感来。

这天,在英国伦敦南部的一处花园里,忽然传来一声巨响。男主人打开门去看,差点崩溃。草坪上到处都是血,而那里趴着一个支离破碎的人。后来,经过查证才知道,那是一名偷渡者,从肯尼亚航空一架飞机的起落架舱坠落。坠落的时候,距离地面差不多有一千多米。

事故处理部门在这架飞机的起落架舱还发现了一个包,里边有水和食物。这表明那个坠落的人之前就是藏在那里的。没人知道,他在坠落前是否还活着,是否还具有意识。是的,据研究,那破碎的人是“他”而不是“她”。他必须在零下60摄氏度的缺氧环境下,坚持9个小时的旅程。9个小时坐在飞机里边也不好过,何况外边,显然,他没能撑过去。

偷渡有很多方式,坐货车、坐火车、坐船……都在常见范围之内。可搭乘飞机偷渡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以及极高的想象力。

他要越过层层阻碍,才能进入停机坪,然后,钻进飞机的起落架舱里。说是舱,其实和外界是连通的,并没有封闭。当飞机穿过云层,他才是那个真正俯瞰云海的人。

但他并非是独一无二的。还有和他一样的几个人。海关的人说,这样偷渡的人,基本上很少有幸存的。在飞机起飞之初,由于轮胎和液压管还有一定热量,偷渡者可以依靠这点热量勉力维持,很快,热量就散发殆尽。飞机进入高空,尤其是三千米以上时,人就会因为缺氧和低温而陷入昏迷。当飞机准备降落,轮子落下时,他们就会滑落下去,成为不自觉的极限运动者。

2014年4月,一名16岁男孩在从加州到夏威夷的起落架舱内躲了5个多小时。他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飞机落地之后,虽然他看上去相当虚弱,完全悬垂在起落架上,几乎要死掉了,但他活着,而且有力气从起落架跳到地面上。他趴在地上,恢复了一点体力后,居然站起来了,开始往机头方向走,还向地勤人员要水喝。那一刻,他完全不是偷渡者,而是个胜利者。

按照古希腊神话,伊卡洛斯和他的爹应该是人类利用飞翔偷渡的先驱。他的爹代达罗斯流亡到克里特岛上,跟当地女人结婚,生下了他。他爹厌倦了当地的生活,想要逃走。若想乘船,必将被发现。自己造船,则动静太大。所幸,他爹是个能工巧匠,用蜡和羽毛造了巨大的翅膀,给自己和他安上,他们就飞了起来。这样看来,他爹厌倦的生活当中,估计主要就是那个当地女人,要不然应该一起带走。想想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还把匈奴妻子带回了大汉。不管怎么说,伊卡洛斯还是个少年,单纯而快乐,充满了激情,跟他爹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他飞在空中高兴极了,尤其是被光芒万丈的太阳所吸引,他竟然朝太阳飞了过去,结果翅膀上的蜡融化了,羽毛散开,尽管他是个神话里的人物,但他毕竟是个人类,没有了翅膀,便得服从物理定律,开始做自由落地运动。等他爹发现时,已经晚了。羽毛在海面上散开一片,人已经不见踪影。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自由落体运动,不过是被迫的。北齐皇帝高洋,耗费巨大,修建了高大的金风台,这里既是关押政治犯的牢狱,也是他的高级娱乐场所。某日,高洋突发奇想(他经常突发奇想,极为疯狂),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处刑方式。他命人将死刑犯绑在巨大的风筝上,命令他们从高台上跳下。他许诺,只要谁能飞上天,还能活着回来,便可赦免死罪。一个个犯人都坠落而死,但其中一个人却成功飞行到六七百米之外,还活得好好的。他叫元黄头,应该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滑翔机驾驶员。不过,高洋皇帝再一次证明,他不是个“金口玉言”的明君,还是把他杀掉了。

偷渡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反抗。国家说我们是有边界的,而有些个人说,我看不见那个边界,或是我觉得那个边界不合理,或是我在这边犯了罪,我得跑到另一边去。理由自然跟每个人的生命故事息息相关。可与这个看不见的边界作斗争,随时都会搭上小命。

利用飞机起落架偷渡的幸存者,被发现后,一定会被遣返。不过这一次,可以坐在飞机里边回家了。当回望来时路,他心中应该充满自豪,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做到呢?也许,这种自豪感已经让他忘记了为什么要逃离。

是啊,究竟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可是问到了这个世界的痛点上了,没人能回答得漂亮,更别说做得漂亮了。

引力波和难解的终极追问

引力波属于那种很好理解又很不好理解的东西。有人告诉你,你把空间想象成池塘,丢进两块大石头,激起的涟漪,那就类似引力波。好吧,确实很好懂。但是,空间怎么成了池塘?不是大气层以外的宇宙差不多是真空吗?怎么还有类似液体的东西能激起“涟漪”?以太?那个曾经被认为充满宇宙的假设,似乎早已经破产了。这就要说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了,他认为引力的产生跟质量造成的时空弯曲有关,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引力,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弯曲的表象。

这种说法够颠覆的,但实际上,一百年前,英国人爱丁顿利用日全食,就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光线经过太阳时会弯曲。爱因斯坦对此相当淡定,他说如果宇宙不按照广义相对论来运作,他会对宇宙感到遗憾,因为广义相对论作为理论太完美了。后来量子力学将基本粒子的“测不准”作为宇宙本质接纳下来的时候,爱因斯坦发飙了,他喊道:“上帝不会掷骰子!”实际上,爱因斯坦并不反对量子力学,更不反对随机性,他只是觉得量子力学还不够完备,随机性一定能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得到阐释。这就意味着,理论也有其视野分辨率,分辨率越来越高,我们就能确定对象越来越多的细节,直到锁定宇宙中的那些最小粒子。听起来很美好,但分辨率是否有一个极限边界呢?这个边界会否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观察者身份?

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执行主任大卫·瑞兹宣布:“我们成功检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年,正好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百周年。爱因斯坦当年预言了引力波,但他觉得引力波太微弱,是人类探测不到的,因此这个结果既证明了他,也颠覆了他。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来自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合并的最后阶段。第一颗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9倍,另外一颗黑洞是太阳的36倍。它们绕着彼此越来越快地旋转,然后碰撞在一起,合并成了一个更大的黑洞。在这个过程中,这两个可怕的大家伙对宇宙时空产生了巨大的扰动,引力波开始以光速向宇宙不断传播,在13亿年后,终于抵达了地球。如果有人非要问,此时此刻,那两个黑洞怎么样了?这样的问题科幻作家倒是可以演绎一番,比如构成了一个更大黑洞,可怕的引力控制了好几个星系,其中的一个星系上边出现了生命云云。若去问物理学家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有个表哥就是研究物理的,他保准恼火:“别再问什么‘与此同时’这样的问题了,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我们和那两个黑洞不在同一个时空框架内!”但我浪漫地想,在神的眼中,十三秒和十三亿年估计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写引力波,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位曾经的物理系老同学,告诉我中山大学研发了一颗卫星,叫“天琴一号”,专门探测引力波的,2019年底开始已经在地球上空流浪了。“天琴一号”无拖曳飞行的控制精度可以达到30纳米以内,这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更加精准的测量,可以检验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是否有偏差。

我想起了2014年上映的电影《星际穿越》,这是一部请科学家来参与严格设定的科幻片,其中的核心桥段是发现了离地球最近处的虫洞,人类借助这个虫洞才能抵达宇宙中遥远的行星。而发现虫洞,其实是观测引力波的副产品。这是科学顾问基普·托尔内的设定,他预计人类会在十年内观测到引力波,因此他在电影中把发现虫洞的时间安排在了2019年,而现实中,科学家观测到引力波比托尔内的预测早了3年。这非常值得庆幸,但我们绝不希望电影中地球的灾难也会提早到来,尤其是在这灾害肆虐的2020年。

关于引力波最宏大的构想,我所看到的还是刘慈欣的科幻短篇《朝闻道》。孔夫子曾经感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曾经让少年的我震撼不已,求知比生命摆放在更高的位置上方,中国文化的起源是非常高贵的。今天,再次重温这句话,我依然是感动的。刘慈欣的这篇小说就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人类沿着赤道建立了非常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就在快要探测到宇宙大一统终极理论之际,宇宙排险者出现了,让粒子加速器化为乌有,然后与人类的科学家进行了对话,告诉他们,这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会导致出现超高能量,导致这个宇宙的毁灭。至于根本原因,排险者没法告诉人类。因为更高层级的知识是不能向低层次文明泄露的。人类科学家提出:告诉他们想要知道的宇宙奥秘,然后毁灭他们。宇宙排险者同意了。原来在宇宙中,求索真理是最为普遍的价值观念。

小说的高潮部分如果拍成电影,应该是极度恢宏的。在祭坛上,一个个渴求真理的科学家问出困扰自己一生的终极疑问,然后得到解答,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会儿吃惊、一会儿愉悦,然后是一片无限的平静。十几分钟后,他们的身体化成了一团烟雾,消散在宇宙中。物理学家们也终于知道了为何探测大一统理论会毁灭宇宙,因为宇宙曾经就被这样毁灭过。排险者所在的文明就是探测到了上一个宇宙毁灭后残留的最后引力波,才掌握了宇宙大一统的终极理论。但这绝非知识的极限,因为这个理论只是这个宇宙,在这个宇宙之外还有无数的宇宙。

猜你喜欢
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人类没有进化好
人类过去长啥样
出发!去最北人类定居地
人类第一杀手
共建“人类之眼”
人类,快醒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