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2-05-29 02:51吕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3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依从性用药

吕阳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帕金森病性痴呆是老年群体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数据显示,我国男性帕金森病性痴呆患病率是1.7%、女性患病率是1.6%[1]。通常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精神异常等表现,现今医学界尚无根治性方法,患者需长期、终生口服药物控制临床症状,阻断病情进展[2]。但因患者认知障碍、行为异常,随意停药或间隔服药,进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因此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时,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3]。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具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疾病,改善患者结局[4]。因此,笔者现对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旨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84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66±6.35)岁;病程1~12年,平均(7.48±1.65)年;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12例,初中11例,高中11例;观察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5~78岁,平均(61.01±6.32)岁;病程1~12年,平均(7.51±1.62)年;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15例,初中10例,高中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等综合检查,与《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5]中帕金森性痴呆标准相符。②无药物禁忌证。③家属知情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原发性震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者。②恶性肿瘤、构音障碍、重度痴呆者。③伴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④颅脑占位性疾病、重要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个人需求等,采用分级、针对性护理,监督患者用药,做好日常生活干预。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的建立,由科室主任1名担任组长、护士长1名作为副组长,组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4名责任护士。对小组成员行集束化护理培训,学习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相关知识、用药方法,以此掌握护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②获得循证护理依据。由小组成员根据帕金森性痴呆发病机制、用药知识,结合护理过程,确定护理方法。从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查阅资料,结合他人经验、患者需求及医院实际情况,提高护理干预的依据性。③加强护理安全。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进展期间,极易出现四肢障碍、吞咽异常等症状,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摔倒、误吸、坠床等行为。因此每位患者床头需配置安全提示卡,标记防止跌倒、防止坠床、防止误吸等标语。于每张床配置床挡,卫生间设置防滑垫、扶手。每位患者需佩戴腕带,填写姓名、床号等个人信息。④强化基础护理。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多伴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故护理人员及家属需具备高度的耐心,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干预,并指导其穿衣、洗漱、进食等活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音乐疗法以及歌唱方法,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结合患者准确的康复训练措施,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⑤用药护理。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用药剂量、方法及时间。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用药次数、种类,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寻找不良反应小的药物。采用电子提醒药盒,设置用药提醒时间及提醒语言,将不同药物置于相应格子内,按照医嘱在规定用药时间20 min内服用药物。⑥认知康复管理。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与食物,通过制作成图片、实物工具,要求患者选出操作者说出的物品,鼓励患者大声说出来,并要求患者自行记住。在患者病房、床头贴上常见的水果图案,反复提醒患者所住的病房房间、床位等,使患者能自行找到自己的房间及床位。通过调动患者最深的记忆,制作与患者相关的亲情相册,供患者随时翻阅,激发患者远期记忆。同时可带领患者参加益智游戏,如游戏榜、多米乐骨牌等,可延缓痴呆进程。两组患者护理至出院结束。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6]评价,内容包括洗澡、穿衣、修饰、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如厕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使用我院自制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完全依从:患者在规定用药时间10 min内服用药物,完全依从药师指导用药;部分依从:在规定用药时间20 min内服用药,出现5次以内不规律用药,如超过用药剂量、减少用药次数等;不依从:超过规定用药20 min服用药物,未遵医嘱用药;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7]评价,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8]评价,量表共11个检查项目,总分30分,认知功能正常:总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9],总分52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2.2 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 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n(%)]

2.3 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负性情绪HAD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负性情绪HADS评分比较(分,±s)

2.4 比较两组认知功能 两组患者护理前MoCA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MoCA评分较护理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MoCA评分增加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s)

2.5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护理前QOLAD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QOLAD评分较护理前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比较,观察组QOLAD评分增加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3 讨论

帕金森病性痴呆是当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也增加了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通常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存在运动与非运动症状,失去思维、记忆及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因临床患者个体差异、锻炼强度不一及康复护理专业性不同等,仅采用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影响康复效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其目的是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最佳的护理服务,以此改善护理结局。集束化护理干预是结合一系列具备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处理某种难治性疾病,使每项护理措施均能改善患者结局。因此对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行集束化护理、帕金森病性痴呆的培训,并结合护理过程,从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查阅资料,结合他人经验、患者需求及医院实际情况,进而使每项护理措施均能获得循证依据,以此提高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护理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多失去自理能力,伴随着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其原因在于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使患者基础护理具备循证依据,通过规范、合理的康复训练,锻炼患者穿衣、刷牙、洗漱等措施,以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同时明确患者康复期间的不良事件,如出现四肢障碍、吞咽异常等症状,出现坠床、误吸、摔倒等行为,故此需夯实护理安全及基础护理,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10]。认知异常是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常见表现,其认知障碍随病程发作而加重,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本组研究,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MoCA评分、QOL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了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异常,提高其生活质量。原因是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认知功能训练,利用图片、实物等方法要求患者辨认,并引导患者大声说出来,可增加患者的记忆力及语言功能;同时在门口及床头贴相应图片,帮助患者确认位置,增加患者的独立辨别能力;并通过追忆往事,激发患者深处记忆,有利于更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能感受到来自亲人的陪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及用药充分依从,不擅自加减药物剂量,以此达到遵从医嘱的行为。服用药物是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规范用药护理,并使用电子提醒盒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11]。史广玲和邢浪萍[12]研究报道指出,试验组采用电子提醒盒给药后,患者按时给药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电子提醒盒给药能够提醒护士按时给药,督促患者准确用药。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研究提示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明确给药方法,并采用电子提醒盒按时给药,以此能提高用药质量。

综上所述,在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服药依从性,减轻其负性情绪,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依从性用药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