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5-29 02:51徐丹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

徐丹丹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临床治疗以及诊断的重要性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成为很重要的一项疾病检验内容[1]。在检验科中,设备和理念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使相关操作的准确性、可行性和全面性得到巨大提高[2]。在临床血液检验中主要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精准检测血细胞数量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更多重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却忽略了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检测,时有发生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3]。为了更加深入分析探究现代血液细胞检测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针对血液细胞形态学展开研究,并和检测正常的同等数量标本做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0例异常的血液标本,将受检者随机编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纳入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在29~60岁,平均年龄为(41.56±4.11)岁;神经内科59例,普通外科55例,呼吸内科48例,妇产科38例。观察组纳入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在30~58岁,平均年龄为(42.15±3.58)岁;神经内科53例,普通外科52例,呼吸内科50例,妇产科45例。两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均为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能够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要求与指征充分吻合。本次研究使用到的检测仪器和试剂有:血红蛋白检测试剂、血细胞分析用稀释液、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染色液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溶血剂等。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检验:检验前叮嘱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采集清晨空腹状态下3 mL静脉血,将其放于抗凝管中,充分混合,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器进行血常规检查[3];主要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进行测定。观察组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同上,使用瑞氏染液将薄厚适中的2张血片进行染色,再使用全自血液分析仪检查[4]。主要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进行测定,同时能够动态观察红细胞与血小板。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样本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样本临床症状分析情况和检验结果。观察组200例血液标本内,有129例正常血样,有23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有21例血小板数目异常,有27例白细胞形态异常,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35.50%;对照组200例血液标本内,有160例正常血样,有12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有11例血小板数目异常,有17例白细胞形态异常,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20.00%,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样本临床症状分析情况和检验结果

3 讨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目前已普及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临床检验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血常规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准确等优点,大大提升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基本上能够取代传统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4-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分为很多种。临床使用的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以白细胞体积为基础,对其他血液细胞进行分类和处理,只能得到中间细胞群百分率、粒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法区别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也在辨别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上具有很大的难度。虽然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更准确的精度,可以弥补一些三分类分析仪的不足,可依旧适用于正常血液细胞,对于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细致的内部结构无法观察辨别[6-7]。因此,对于临床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还需进一步研究,但如果将其忽略又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患者后续的诊疗,所以科学有效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是现阶段检验科人员关注的重点[8-9]。

白细胞形态改变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化脓性感染、放射性肿瘤、严重传染病、造血系统性疾病和中毒等。但是在常规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查中并不会显著呈现,如患者受到急性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会较正常状态大大增多,细胞核发生明显左移或者右移,血细胞也会出现体积不均的现象,甚至在内部产生空泡杜勒体、中毒颗粒和核变性等;此外也有一定概率出现大面积的血小板聚集或者淋巴细胞聚集[10-11]。贫血患者则不仅在红细胞的数量上发生变化,也会出现形态改变,易诱导产生靶形红细胞、核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等[12-13];严重传染病患者体内单核细胞会增多,加之过敏反应、支原体肺炎、病毒感染等的影响,还会使异常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血细胞形态改变如果只依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将不会得到准确的数据,相比而言,传统血细胞涂片染色检验将能够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帮助操作者看到形态变化,对多种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的作用[14-15]。

本研究选取了4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血液检验,观察组200例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见,对照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20.00%,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35.50%,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检出率较高,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弥补血细胞分析的缺陷,与常规血液检验相比更具有临床优势[16]。

以往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形态染色检测法虽然效率低,操作相对繁琐,但操作者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的观察到细胞形态、细胞数量、血细胞内部结构、形态改变等,特别适合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也适用于幼稚细胞检测和血液寄生虫疾病检测,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可大大降低所有检测指标的漏检率,确保结果十分准确可靠[17-18]。因此,在血常规检查时将传统涂片检查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结合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分别对2种方法取长补短,互相弥补,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20]。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的加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等现象的出现,这种科学高效合理的方法能够为后续的一系列诊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及可靠的依据。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属于过筛式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在细胞内部结构辨别和多类型细胞判断上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形态学检查方法。作为血常规检查指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血液细胞形态学改变是多种疾病诊断的关键,如果单纯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易遗漏相关数据,造成诊断失误。而临床保留涂片检查的原因就是为了弥补自动分析仪的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要合理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得到更准确的血细胞参数,争取满足各层次患者的临床需求,全面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