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芳芳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第九中学心理教师)
小阳是一名初二的女生,中等个子,身材较瘦,脸色暗淡,黑眼圈比较重,成绩中等,性格较为内向。父母从事财务工作,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小阳是独生女,小时候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住。近期,小阳因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大且有自杀念头而来咨询。
根据与小阳的交谈,小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无希望感。感觉学习和未来都没有任何希望。小阳小学时成绩不错,初一时还能勉强保持在年级靠前的位置,但进入初二之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感觉学习和生活都找不到希望了,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
自我厌恶。小阳极度讨厌自己的名字,在来访记录上只愿意填写化名,并且希望周围的人能用化名称呼她,一直想要去派出所改掉自己的名字,但是爸妈不同意。同时,也讨厌自己的外貌,以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特别自卑,总希望能变成想象中的另外一个自己。
人际交往有困难。小阳描述,小学时她就经常被同学排挤,上初中后情况有好转,但总觉得周围的同学都不相信她。前段时间和隔壁班级的一个女同学发生口角,在网络上互相谩骂,因此被班级中的部分同学排挤。平时,她喜欢和自己的玩偶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感觉现实中没有一个朋友。
自罪自责。小阳经常和父母发生矛盾,但又觉得因自己的问题让父母焦虑,给父母带来了困扰,心中很是愧疚难过。
存在轻生念头。小阳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优点,感觉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脑海中会经常浮现出自杀的念头。
在经过咨询之后,分析出导致小阳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生理原因。小阳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生物学原因。家族中爷爷曾患有抑郁症,可能带有遗传倾向。
第三,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较为粗暴,经常负面评价孩子,可能造成她负面的自我评价。
另外,还有小阳自身的心理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排挤、成绩下降明显、父母经常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语言暴力,由这些生活事件引发出负面情绪。由负面情绪带来的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认为成绩下降人生就没有了希望,觉得周围同学都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名字是不好的,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觉得父母只对别人友好,对自己不好。最终形成了因害怕别人的异样目光,而回避和他人接触,也逐渐形成以各种原因请假逃避学习的行为模式。
根据小阳自身的特点及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决定在保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种疗法可以用来调整小阳的非理性信念,让她理解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外,小阳的问题受家庭影响较大,所以同时采用了家庭治疗技术对其和家人(主要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助力小阳的健康成长。
第一阶段(第1~3 次咨询):评估状态,确定主要问题。
1.了解基本情况。
小阳反映她从小学开始在班级就经常被欺负,初一的时候情况有所缓解,但最近和隔壁班级同学发生矛盾后,在班级又被一些同学非议。父母经常逃避问题,曾表达出不想当自己家长的想法,总是负面评价自己,在他们眼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还不允许自己有任何负面情绪。而且,她曾多次请求家长带自己做心理治疗,但家长并不重视,最后只是找了一个公益机构让自己去做咨询。最近感觉自己有些异常,会情不自禁地笑,又害怕被人发现,也觉得自己很可耻,感觉活着没意义,脑中会冒出自杀的念头。
根据小阳的描述,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小阳施测,发现得分为71.5,判断可能有中等程度的抑郁。
2.建立信任关系,确定主要问题。
在来访初期,建立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咨询中主要运用尊重、倾听和共情等方式对小阳进行无条件接纳和关注,由此建立了较为信任的辅导关系。
随后,按照小阳的描述,我运用焦点解决短期 治 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将辅导进程转向正向运作的辅导目标:怎样做可以调整好状态及与他人的关系。最终达成共识:首先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允许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花费一些时间,需要去看到自己已经在做的努力和优势,只是目前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这样的状态并不代表自己是无能和可耻的。
3.建议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辅导中,我发现小阳的抑郁状态较为明显,结合访谈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建议班主任联系家长带孩子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并且强调遵照医生的建议。
第二阶段(第4~6 次咨询):学会识别不合理信念,纠正认知偏差。
在第一阶段来访后,小阳连续3 个星期没有来咨询,在与班主任的沟通中,了解到家长有带她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并开始服药,状态时好时坏,但可以继续咨询。
当前阶段,小阳认为家长和班级同学对别人都很友好,但是对自己却很差,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这些想法都和她的不合理信念有关系,因此给她介绍情绪ABC 理论,当出现认知偏差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负性的情绪体验,这些认知偏差通常表现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特点。
在和小阳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她还有一个核心的自我观念:我是非常可耻的,不想要这样的自己。她觉得自己学习不好,人际关系也搞不好,没有任何优点,连名字都非常难听,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想换一个名字和模样生活。对此,我让她对自己的负性信念进行重新解释,引导她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使用“最高标准”,对每种负性的想法都探讨其可质疑的地方:回忆父母对自己比较好的时候,学习方面不错的成绩(据班主任反馈她学习能力较强,只要花一点时间,便能较快地掌握一些知识,成绩较好,属于中等),比较过去自己最糟糕的时候,发现现在进步的地方,回忆班级里对自己比较友好的同学……
经过仔细回忆,小阳觉得父母虽然大多数时候让自己感觉很不好,但是他们有些时候是关心和在意自己的;班级的一小部分同学虽然对自己有些异样的眼光,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友好的,至少是礼貌的,没有针对自己,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公平地对待自己;学习方面也能找到一些自己的优势,如英语和语文学科,都是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虽然比起前几名的同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整体还是不错的。
通过第二阶段的咨询,小阳对自己的评价稍微有些变化,但是依然对自己的名字耿耿于怀,对于自己不太擅长的科目如数学和物理等,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会被相应的老师严厉批评,觉得十分丢脸,不想来上课。为此,我和班主任商量,请相应科任老师适当降低对小阳的要求,以帮助她更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第三阶段(第7~10 次咨询):家校合作,助力成长。
虽然前期通过班主任与家长取得了一些联系,但是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因此邀请了小阳的父母前来咨询,期待通过家庭治疗技术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互相支持,使得家校协同,共同助力小阳的成长。
这一阶段主要围绕家庭支持系统开展工作,通过搭建沟通的平台,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在家里没有机会表达的一些情绪及其想法,让彼此都学会倾听对方的心声,然后采取家庭治疗的方式,有效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提升。同时,将家长作为支持孩子发展的主体,融合家庭资源,共同协助孩子成长。
在本阶段的沟通中,母亲多次被小阳的沟通打动,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哭泣。小阳和父母都听到了在家里未能表达的一些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期待和需要,进一步理解了彼此。父母双方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和小阳好好沟通,对过去做过伤害孩子的言行表示道歉,希望小阳能原谅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改进,对于小阳想改名字的强烈想法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只是因初二即将面临小中考,报名后再改名字可能会影响到考试,因此答应中考结束之后按小阳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要更名。小阳同意父母的建议,也表示今后会努力和家长好好沟通,只是希望家长不再出现过激的言辞。
几轮沟通之后,小阳表示和家长的关系缓和了许多,配合药物治疗,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改善了不少。
升入初三之后,小阳的咨询暂停了一段时间,最后一次咨询时反馈自己的状态恢复得还不错,比初二的时候状态好了很多,现在也不再纠结和班级同学的关系了,和爸妈的关系也好了许多,目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觉得初二时浪费了不少时间,初三复习时间紧张,所以现在想要抓紧时间努力追赶其他同学,因此没有继续来咨询。
这次咨询,我又给小阳做了一次抑郁自评量表,发现得分已经下降了很多,只有轻度抑郁的水平。据班主任的观察和反馈,最近小阳的状态不错,学习的劲头很足,一直来询问自己不会的问题,成绩也比之前有所进步,再努力一下有希望考取较好的普高。
总体来说,在得到一系列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技术的支持后,小阳已经能够带着问题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重新找回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也能顺利参加中考,达成咨询的阶段目标。
面对有抑郁状态的学生,需要在咨询中确认学生的自杀危险等级,询问就诊和服药的情况,与其班主任和家长做好沟通,一周随访一次,了解学生的睡眠、情绪、人际、学习等各方面的状态,共同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因此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家庭咨询中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