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彬彬
摘 要:本文以西咸新区大力发展非遗、推进非遗赋能乡村旅游的工作实际和探索为例,研究分析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梳理非遗赋能乡村旅游路径和范例,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非遗;乡村旅游;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2011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为进一步加快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非遗赋能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添彩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非遗助力添彩,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借力,共生共荣。更重要的是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可以提高当地经济收入,提升乡村文化发展水平,加快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非遗赋能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產,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具有活态流变、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等特点,具有以文化人的礼乐作用和较强的实用性。非遗能为乡村旅游赋能,大大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开发和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非遗+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确定一批“非遗+乡村振兴”试点,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能够带动就业的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这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乡村就业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三)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目前,非遗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和重要抓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乡村旅游赋能助力添彩,体现出了很大的带动价值,同时在助推我国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脱贫致富带来新生机,形成了一些“非遗+扶贫”好的经典案例和推广模式,发展和形成了一些规模化的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如非遗茯茶在扶贫方面成效显著,带动了产业兴旺和村民增收致富,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四)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对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提升作用
十九大报告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乡风文明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灵魂。作为以乡村为重要土壤和生存空间的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我们需要积极挖掘和传承利用,发挥其对乡村旅游的最大赋能作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很强的教化和引导作用,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贡献着重要力量,能够助力乡风文明的提升,使人民群众共沐文明乡风,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非遗赋能乡村旅游的重要路径探析
(一)非遗+乡村旅游,让乡村振兴更具烟火气和生命力
陕西省西咸新区充分依托非遗茯茶项目,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非遗+乡村旅游”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咸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泾河新城双赵村打造中国茯茶博物馆和茯茶小镇,现已建成了集茯茶制作、茯茶品鉴、茯茶销售、茯茶文化旅游体验、城乡统筹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茯茶小镇,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年综合产值4亿元以上,带动了双赵村及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增收。非遗茯茶现已成为西咸新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和体验项目,成为陕西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代表性项目之一。近年来,西咸新区围绕非遗茯茶开发了“周而茯始”“秦半两”等茯茶文创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好评;策划出版了以茯茶为主题的小说《金花》《茯酽》,对茯茶小镇和茯茶产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现如今到茯茶小镇体验手工筑茶、煮茶品茶、坐而论道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让乡村振兴更具烟火气和生命力。
(二)非遗+研学旅行,让乡村旅游更具实践性和体验性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由教育部等部门颁发实施的《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打造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西咸新区充分依托茯茶、秦腔、皮影、剪纸、古琴、陶瓷等陕西优势非遗资源,打造了中国茯茶博物馆、三秦非遗馆、国艺馆、国学馆、崇文塔、诗经里、张裕酒庄等非遗研学旅行基地,推出了系列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开发了生动而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和活动,现已成为全国和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人次15万左右,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的独特魅力,学习一种非遗技能,尝试一次实践创新,体验一回乡村旅游生活,感受一下乡村振兴新变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积极探索出了“非遗+研学旅行”模式,成为一个文旅品牌,让乡村旅游更具实践性和体验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非遗+科技体验,让乡村旅游更具想象力和时尚性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使得科技体验在非遗传承、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中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吃香。5G+VR、5G+AR、“非遗+科技”互动式沉浸式表演体验秀越来越受大众青睐,其科技感、互动性、趣味性和即时性深深打动着广大游客和体验者,如今科技体验提升已成为旅游提升的重要内容、时尚标准和发展趋势之一。目前,茯茶小镇、诗经里、张裕酒庄等已形成“非遗+科技体验”推广模式,建成5G体验景区和场景,发挥了非遗挖掘保护、宣传推广、传承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作用,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景区每年不定期进行科技体验改造提升,使得西咸新区的乡村旅游更具想象力和时尚性。
(四)非遗+配套政策,让乡村旅游更具动力和持久性
我国非遗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都非常需要强有力的综合配套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西咸新区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主要做法如下。1.加大獎励力度。非遗产品取得全国级旅游商品大赛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省级的奖项依次给予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对有一定规模的非遗文化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奖励。参加全国展销推广活动给予一定补助等。这些政策激发了非遗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2.加大采购力度。西咸新区加大在乡村旅游活动和重大文旅推广活动中优先采购秦汉战鼓、泾河竹马、茯茶、五陵原黑陶、古琴和埙表演等非遗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力度,丰富了乡村旅游体验活动,使其常态化更具动力。3.申报扶持资金。积极引导和组织茯茶、秦汉战鼓、泾河竹马、五陵原黑陶等项目争取到省级非遗扶持专项资金,增强了非遗赋能乡村旅游的持久性。4.搭建展销平台。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展演展销推广平台,引导和帮助黑陶、茯茶等入驻电商,组织非遗项目参与各类乡村旅游展销展演活动等,邀请流量网红主播及非遗传承人进行直播带货,引领非遗消费风尚,提升其市场营销能力和造血功能。5.加强宣传推广。西咸新区加强全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以抖音短视频、微信、网络媒体等为主,加强非遗的场景化活态推广,年均宣传推广100条次左右,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非遗赋能乡村旅游更具动力和持久性。
(五)非遗+人民共享,让乡村旅游迅速惠及千家万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非遗传承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目前,虽然我们的非遗IP培育和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较快,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体验过其发展成果,并没有完全实现“人民成果人民共享”的初衷和初心。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推广“非遗+人民共享”模式,建立推广协调机制,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扶持,推出一批非遗巨匠和工匠,培育一批非遗传承推广队伍,加大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力度,建成一批非遗工坊和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一批非遗产业和技艺示范项目(景区、街区),搭建线上线下非遗展演展销推广平台,加大数字化宣传推广力度,讲好非遗传承、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故事,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乡村旅游惠及千家万户,让乡村振兴全面开花结果。
(西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