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以五下《跳水》教学为例

2022-05-28 07:55冯践知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船长习题情境

文|冯践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

崔允漷教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的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任务并非教学目的,它是教的导向、学的手段。学习任务的意义在于“用以致学”“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做中、创中、合作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学时须谨防无效“伪任务”、繁杂“碎任务”,做到定准靶向,统整内容,科学设计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任务,突显真实情境、达成结果、主体行为、实践支架、评价标准等要素。下面,试以五下第六单元《跳水》一课为例,谈谈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的具体策略。

一、问题导向,体现层次感

问题是学习任务的启动器和导航仪,也是任务设置的重要凭借。通过一个个精准而有层次的问题衍生出结构化任务,可以把学生的言语实践引向深入。实际上,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习任务与教学问题要有较高的匹配度,使“学什么”与“怎么学”深度契合。

(一)着眼单元整体,提炼主问题

《跳水》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单元课文《田忌赛马》与《跳水》虽都体现人物思维的灵光乍现,但也有诸多不同——情境:前者在比赛,后者临绝境;目的:前者为求胜,后者为救人;时限:前者可细思,后者需立断;方式:前者“扬长避短”,后者“两害取轻”。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联系课后习题三可知,引导学生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体会突破常规、果敢决断的优秀思维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本课教学的主问题之一即可定为“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时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二)聚焦单篇特点,设计问题链

问题的提炼,既要观照单元整体安排,也要关注“这一篇”的独特之处。读小说,情节、人物、表达均不可忽视。品味《跳水》一文,可以体会情节起伏,领略人物风采,揣摩特色表达,收获智慧启迪。本课的课后习题也已经给出明确的提示:习题一,指向整个故事的情节结构;习题二,指向推动情节发展的表达艺术;习题三,看似指向思维过程,实则隐含着对于船长人物形象的品读。小说是写人的艺术,读人物是小说教学绕不开的话题,船长的思维品质和处置态度正体现着他的智慧与果敢。以上每一个学习落点都自成一体,又互相勾连,形成了环环相扣、拾级而上、具有逻辑关联的教学问题链。

二、情境召唤,彰显儿童味

学习任务的设置离不开真实情境。真实情境的创构,意在激趣、启思、促学。王宁教授认为,“情境”是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真实”是指这种语境能在学生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再次遇到。一节课中,各学习任务的情境应当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依托课文语境,对接教学问题,进行通盘设计,形成有效的学习场域,助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一)角色代入,读懂情节

聚焦问题①,可以创设情境任务“危机事件大回放”——危机已经过去,船长想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你是船长的儿子或船上的水手,你会怎样向船长讲述呢?这是一个仿真情境,它从结局出发,对故事进行生活化的再延伸。以角色代入的形式复述故事,要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把小说的大致情节说完整;要深入角色、走进内心,把人物的心理变化说清楚。如此一来,学生既跳出文本抓全貌,又贴近人物谈体验,整体感知和品读感悟也就有机融合、互为表里了。

(二)责任判定,揣摩表达

聚焦问题②,可以创设情境任务“事故责任大讨论”——了解事情的全貌以后,船长召开了全员大会,他会把谁判定为这次意外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呢?这是一个“开放情境”,所谓“主要责任人”难有定论,但学生可以结合情节,阐明理由。不同结论必将打破认知平衡。此时,教师可以搁置争论,引导学生关注水手们的“笑”、猴子的“放肆”、孩子的“气极”,明确不同人物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前后关联中,揣摩文本表达,发现水手之“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联系。

(三)思维复盘,感知人物

聚焦问题③、问题④,可以创设情境任务“船长行为大揭秘”——孩子得救了,他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要用枪逼自己跳水,船长该怎么回答?了解原因后,孩子又会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交互情境,聚焦船长的临危反应,借孩子的视角展开对话,以语用为主线,以品读为旨归,促进学生对小说关键情节的透彻理解。教师要用好情境,落实单元要素,带学生逐一分析各种救援方法,复盘思维过程;推敲玩味“立刻”“喊道”“又喊”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三、支架赋能,强化实践性

学习任务自带实践属性,完成时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经历语言转换的复杂过程,因而具有一定挑战性。要在应用或创新情境中顺利激活学生的“能力之知”,让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需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支架的搭建,基于学情、因需而设,能减缓任务坡度,化解实践难度,协助学生穿越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一)活动分解

情境任务“危机事件大回放”,可分解为三个由易而难、前后联动的具体活动,利用逐层搭建的导图支架,引领学习任务的纵深推进。

活动一,找人物。出示三组词语,在词语学习后,点拨发现每一组词语分别与谁有关,进而找出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借助词语说说人物的心理变化。

第一组:放肆、摘帽子、爬桅杆、龇牙咧嘴。

第二组:哭笑不得、吓唬、发起抖来、心惊胆战。

第三组:取乐、笑得更欢、吓呆了、跳进大海。

活动二,理关系。以水手与猴子间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进行归纳。再借助思维导图,以人物关系为基础,让学生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活动三,说情节。借助课后习题一中的箭头图,从孩子或水手的视角向船长完整叙述整个事件的过程。

(二)具象转化

情境任务“事故责任大讨论”的教学落点,是去研究水手们的表现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展开个性讨论之后,可以通过具象思维将文本情节与日常事物相类比,推动学生达成对课文表达特色的通透体悟。当事故责任的讨论陷入胶着状态时,不妨架设问题支架,相机追问:“孩子越来越生气,他的情绪像一团大火越烧越旺。那么,是谁点的火,是谁扇的风?”学生自然发现,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每个人物在事件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而水手的哄笑逗乐则是一步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具象转化,有助于探明情节跌宕起伏的秘妙。

(三)比较分析

情境任务“船长行为大揭秘”的设置,旨在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表格支架的引入,能有效帮助学生探明分析问题的路径,指引思维方法,破解学习难点。先结合课文描述,梳理出当时情况下人们可能想出的几种办法,逐一分析优劣,判断其可行性,完成表格,明确船长的办法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再组织学生交流,在情境中船长会如何回答孩子的疑问,以及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要紧密联系文本,将表格内容和“立刻瞄准”进行对比,将“风平浪静”和“四十秒钟”进行联系,体会船长的急中生智、当机立断。

四、评价进阶,催生发展力

评价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学习、促进学习,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值。由于课堂评价牵涉较多,难以完全量化,因此须依托教学问题的核心目标,着眼整体,分层设计,抓大放小,弹性评价。布置学习任务时的要求,要与完成任务后的评价相一致,真正为学习定向,为评价定标。

在学习任务的推进中,除教师入场评价外,还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当融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全班展评等形式,突显过程性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只有让学生实时监控和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自信、有能力、有思想的自主学习者,在学习中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猜你喜欢
船长习题情境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出发吧,船长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