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棘豆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2022-05-28 06:59王晓琴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维管束蓝花甘油

于 娟,贾 鑫,王晓琴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Pall.)DC.]为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东北棘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大青山地区)、河北、山西等省区,生于海拔1200 m 左右的山坡或山地林下,国外俄罗斯和蒙古也有分布[1]。蓝花棘豆是优良牧草之一,同时也具有药用价值[2]。作为民间药用植物,收载于《晶珠本草》“叶似黄芪叶,花碧蓝色,较小”。《甘露本草明镜》记载:“多年生草本;根细而长,外皮淡黄色,内面白色,有须根;茎青绿色而细,状如黑萼棘豆,匍匐生长;叶青绿色,细短,羽状复叶,全缘,两面被疏生的白色柔毛,对生;总状花序顶生,花深蓝色,有光泽,花轴细而长;果实扁而小”。蓝花棘豆与上述记载基本符合,为藏医所用的“塞那”的其原植物。全草入藏药,味甘、涩,性温,利尿,解毒,愈伤,用于各种水肿,中毒症,创伤等[3]。全草也可入蒙药,味苦、涩,性凉,清热,治伤,消肿,用于创伤,浮肿,全身水肿[4]。

目前关于蓝花棘豆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种子萌发、群落与种群、花卉栽培方面[5-10],未见蓝花棘豆性状与显微鉴别相关研究。本文首次对蓝花棘豆全草地上部分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品种的鉴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奥林巴斯PD25数据采集器、BX41数码显微镜、CX21 数码显微镜以及解剖镜、粉碎机、镊子、解剖针、刀片,培养皿、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水合氯醛、间苯三酚、浓盐酸、稀甘油等。

1.2 药材

蓝花棘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由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王素巍老师鉴定为豆科棘豆属植物蓝花棘豆[(O. coerulea(Pall.)DC.)]全草。蓝花棘豆原植物及药材图见图1-2。

图1 蓝花棘豆原植物图Fig. 1 Plant diagram of O. coerulea

2 方法

2.1 性状鉴别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和口尝对蓝花棘豆药材的形状、颜色、表面特点、质地以及气味等进行观察、鉴别,并加以文字记录。

图2 蓝花棘豆药材图Fig. 2 Medicinal materials of O. coerulea

2.2 横切面显微鉴别

取蓝花棘豆大小相近的叶轴或者叶,浸润软化;徒手切片,用水合氯醛透化材料至透明,滴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使其染色后,滴加稀甘油封片;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试液,使制作好的横切片保持干燥清洁便于观察;将横切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调整好光线、位置和清晰度,利用显微镜进行拍照,绘制墨写图,并加以文字记录。

2.3 表面片显微鉴别

选取蓝花棘豆的叶片,置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及稀甘油软化,用镊子撕下表皮,水合氯醛透化2~3 次,稀甘油封片;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试液,使表面片保持洁净便于观察,拍照并文字记录。

2.4 粉末片显微鉴别

取适量蓝花棘豆的全草,粉碎,过60目筛,用解剖针取适量粉末,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装片:不经透化直接稀甘油装片;水合氯醛透化之后,直接加稀甘油装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后,用间苯三酚和浓盐酸染色后,滴稀甘油装片。将成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特征,选择结构清晰且明显的组织进行拍照,并文字记录。

3 结果

3.1 性状特征

本品密被长柔毛,茎短缩。叶轴细长。叶黄绿色,多从叶轴上脱落,较完整者可见单数羽状复叶,小叶轮生,小叶长圆形、线形或披针形,长5 ~10 mm,宽1~2 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时内卷,两面密被贴伏长柔毛;头形总状花序,花红紫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披针形,花梗被微卷曲绒毛;花萼管状钟形,萼齿线形,被短柔毛;气微,味淡。

3.2 显微特征

3.2.1 叶轴的横切面

圆形,波状起伏,像花瓣一样。表皮由2列细胞构成,排列整齐。细胞类圆形及类椭圆形,外侧较小,内侧较大。表皮外被厚角质层。皮层较窄,由数层薄壁细胞构成,内皮层细胞明显,为一列较大较长的类椭圆形细胞,并切向延长。维管束外韧型,为16~20 个,大小相间隔排列,形成连续的环。韧皮部较窄,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多列,大小不等,全部木化,包括木射线细胞。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上侧较宽,下侧较窄,木化或为微木化,多呈月牙形,连续环列。髓部宽广,髓细胞常呈类圆形,为较大细胞,排列整齐。蓝花棘豆叶轴横切面图见图3-4。

图3 蓝花棘豆叶轴横切面详图Fig. 3 Detailed view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leaf axis of O.coerulea注:1.表皮;2.皮层;3.中柱鞘纤维;4.韧皮部;5.木质部;6.纤维束;7.髓

图4 蓝花棘豆叶轴横切面简图(10×10)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leaf axis of O.coerulea(10×10)

3.2.2 小叶的横切面

主脉横切面:上表皮为一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呈类长圆形。叶的下表皮细胞多呈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上、下表皮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内侧均有1~2 列栅栏组织,栅栏细胞多为长圆柱体形。上表皮栅栏组织通过主脉,下表皮由厚角组织代替。叶肉海绵组织窄小,仅有1~2列细胞。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1 个,近圆形。韧皮部由较小的细胞组成,木质部的部分比较宽,木化。维管束鞘明显,由一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蓝花棘豆叶横切图见图5-6。

图5 蓝花棘豆叶横切详图(40×10)Fig. 5 Detailed drawing of cross section of O. coerulea leaf(40×10)注:1.上皮层;2.栅栏组织;3.维管束鞘;4.木质部;5.韧皮部;6.下表皮

3.2.3 叶的表面片

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定式多见,亦有不等式;表皮细胞可见非腺毛基部,基部周围的细胞多呈放射状排列。蓝花棘豆叶表面特征图见图7。

图6 蓝花棘豆叶横切简图(40×10)Fig. 6 Cross-cut diagram of O. coerulea leaf(40×10)注:1.上皮层;2.栅栏组织;3.海绵组织;4.木质部;5.韧皮部;6.下表皮

图7 蓝花棘豆叶表面特征图(10×40)Fig. 7 The surface features of O. coerulea leaf(10×40)

3.2.4 粉末特征

粉末呈绿色或黄绿色。气孔多为不定式,亦有不等式。非腺毛为单细胞,壁厚,壁疣明显。垂周壁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导管以具缘纹孔导管为主,常木化,直径12~18 μm,也有螺纹导管。纤维较多,多碎断,成束存在,木化或微木化,直径37~156 μm,纤维壁稍厚,胞腔较大。蓝花棘豆粉末特征图见图8。

图8 蓝花棘豆粉末特征图(10×40)Fig. 8 The characteristic map of O. coerulea powder(10×40)

4 讨论

棘豆属植物普遍具有极短缩的茎。蓝花棘豆的地上部分主要观察了叶轴和叶的组织构造。叶轴的形状以及其维管束的形状、大小、个数是棘豆属间的主要显微鉴定要点。粉末中可见成束的纤维、单细胞的非腺毛、不定式气孔。以上可作为蓝花棘豆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

本研究为蓝花棘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性状和显微鉴别依据,同时也可为其开发利用、科学评价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维管束蓝花甘油
桃果实生长发育及维管束研究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与西蓝花开战
题蓝花楹
Auto—focus Eyeglasses
表姐变成了紫雪公主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
“隐身”的小瓶子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