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周
巨野县北城医院骨外科,山东菏泽 274900
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多发于人体四肢末梢,主要与外界创伤有关[1]。 临床调查研究显示,人体在紧急避险时容易用四肢保护或者格挡, 所以骨折概率要高于其他部位[2]。四肢骨折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手术方法为主,通过骨折处矫正、复位、固定等多种方式加快其愈合,纠正骨组织异常[3-4]。四肢骨折手术过程中,其固定手术方法有多种,如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方法、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等,后者术后骨膜刺激更小,固定牢靠,可以减少手术中钢板松动情况发生,预后情况更佳,能够显著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生活质量[5-6]。目前临床多项研究表明,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四肢骨折固定效果, 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7-8]。鉴于此,选择该院2018 年1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0 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甲组(40 例,常规解剖钢板固定治疗)与乙组(40 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 甲组男31 例,女9 例;年龄34~65 岁,平均(49.36±2.17)岁;致伤原因:车祸14 例,高空跌落17 例,殴打受伤9 例;送医时间35~65 min,平均(42.18±0.39)min;骨折部位:肱骨8 例,桡骨10 例,股骨9 例,胫骨13 例;AO 分型:A 型17例,B 型12 例,C 型11 例。 乙组男32 例,女8 例;年龄33~66 岁,平均(49.37±2.18)岁;致伤原因:车祸15 例,高空跌落17 例,殴打受伤8 例;送医时间35~65 min,平均(42.22±0.41)min;骨折部位:肱骨9 例,桡骨10 例,股骨9 例,胫骨12 例;AO 分型:A 型16例,B 型12 例,C 型12 例。 该研究已经当地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四肢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要求;②符合四肢骨折的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者;②合并多处脏器损伤;③危重症患者;④研究期间死亡病例;⑤精神异常。
基础手术治疗:①骨折患者被收入到该院后,立即对其实施超声检查,观察其骨折情况,注意是否存在内脏损伤; ②由医务人员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如果患者送医时间较短,需要立即对其实施四肢骨折手术,提高手术效果;③如果患者送院时间较晚,已经出现严重的肿胀情况,则需要提前对患肢进行固定牵引,消除肿胀后才可以接受相关手术;④手术麻醉方法主要以全身麻醉为主; ⑤手术过程中用影像学设备协助手术过程,获得手术视野;⑥手术复位过程中, 需要确保患肢复位后患肢长度与健肢长度相一致,并且旋转角度一样;⑦软组织分离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骨膜;⑧各组实施相应的固定治疗方法; ⑨固定完成后开始实施手术缝合, 放置引流管,在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并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⑩给予同等护理措施。
甲组四肢骨折患者接受常规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根据患者四肢骨折情况选择长度相符、形状契合度高的解剖钢板,对其实施手术固定治疗。
乙组四肢骨折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①根据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 ②将锁定加压钢板放到四肢骨折患者的骨表;③根据患者骨折情况进行钢板调整;④用加压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骨折的近远两端; ⑤检查骨折位置复位稳定情况;⑥使用4 枚单皮质锁定加固;⑦如果患者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状或者骨质较差则需要采用双皮质锁定进行固定。
治疗效果:①无效:手术失败;②有效:手术成功,有并发症;③显效手术成功,无并发症;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生活质量:①生理功能(10~30 分);②身体疼痛(2~12 分);③健康状况(5~25 分);④生理职能(3~6分)。由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人员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松动情况:①无松动;②松动。 由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人员记录四肢骨折患者松动情况。
并发症:①感染;②肺炎;③静脉血栓。由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人员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
疼痛指数:①手术后48 h;②手术后72 h。 由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人员使用VAS 量表评估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指数。
手术指标:①术后引流量;②住院时间;③愈合时间。 由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人员记录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护理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身体疼痛 健康状况 生理职能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15.35±1.71 18.41±0.21 11.233<0.05 4.55±0.34 6.51±0.15 33.357<0.05 11.23±0.12 14.21±0.13 106.530<0.05 4.33±0.11 5.31±0.23 24.311<0.05
护理后,乙组松动情况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松动情况对比[n(%)]
护理后,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护理后,乙组疼痛指数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疼痛指数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者疼痛指数对比[(±s),分]
组别手术后48 h 手术后72 h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6.14±0.32 5.12±0.11 19.064<0.05 4.45±0.11 3.16±0.31 24.803<0.05
护理后,乙组手术指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6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 愈合时间(周)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276.36±11.36 88.54±10.36 77.262<0.05 18.12±1.32 11.39±2.47 15.198<0.05 18.09±1.27 12.39±2.15 14.437<0.05
四肢骨折主要是由于外伤所导致的骨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患者在患病后有明显的肿胀,疼痛感严重时难以行走、用力,其功能状况受到影响[9-10]。 由于四肢多为长骨,起到重要的人体支撑与保护作用,因此在受到外力创伤后容易出现损伤, 骨折发生概率高[11]。 一般性四肢骨折症状患者通过手术可以复位骨组织异常结构,但重症患者同时伴有休克症状,合并内出血,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病死率高[12]。 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主要原理是通过复位、 固定方式加快骨组织愈合, 术后患者还需要接受相应的功能锻炼措施,才能够有效恢复骨组织功能[13]。
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与手术过程中侵入性过强、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长期预后效果欠佳[14]。 因此提升手术效果,必须优化手术过程,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提升手术固定与复位效果。 传统常规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措施其手术方法操作过程中侵入性相对较强, 容易出现钢板松动情况,增加对骨膜的刺激,不利于患者预后。相比之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固定更加牢靠,并考虑到患者骨质情况给予针对性固定,手术效果更好,减少刺激,治疗效果十分明显[15-16]。
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研究, 可以发现甲组手术松动发生率(25.00%)高于乙组手术松动发生率(2.50%)(P<0.05),主要与手术过程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方式有关, 通过多个固定操作提升了固定效果,减少了松动发生概率,所以乙组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甲组(75.00%)(P<0.05)。 刘红博等[17]在相关研究中选择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2 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住院指标、并发症与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手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论同此次住院指标、并发症研究结果相一致。 吴皓等[18]在相关研究中选择陕西省商洛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80 例患者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住院指标、 并发症与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手术) 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0%,效果十分显著, 数据也同该次研究结论相一致。 此外, 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说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方式在术中引流量更低,住院时间短,愈合快,乙组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中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固定效果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