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虹 谢天晓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衣冠服饰,以其独有的形式反映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民俗、审美追求,衣冠服饰的相关研究,给予我们一个具象的视角,从工艺、材料、设计元素、功用、礼仪等角度去挖掘不同朝代的审美礼俗,还原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流派。清代,作为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交接点,在头饰艺术的工艺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头饰之集大成者。文章以清代女性头饰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装饰特点、工艺技术、风俗礼仪、审美情趣等内容,对我们了解头饰设计的文化渊源,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满清时期的衣冠服饰,在兼容并包中发扬原有传统,吸收多民族文化的特色,在这样的借鉴与交融之中满清衣冠服饰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始终保持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清代头饰是清代女性配饰中一种当代礼俗文化的体现与象征,并形成了无形的道德力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头饰,顾名思义是头部的装饰,包括发饰和头饰物两种主要类型。头饰艺术诞生在头饰之后,是与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精神活动的需求相应而生的。头饰有的是为了御寒、遮羞、劳动,而头饰艺术使头饰有了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技术,也表达出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社会观念。
一般来说,清代女性头饰可以分为冠饰、发型、发饰、额饰、耳饰和项饰几种主要类型。《礼记·问丧》中说到“冠,礼之始也”,可以说冠是衣冠之首,代表着礼制、礼仪,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功用。冠亦有男女之分,清代女性的冠饰主要可以分为朝冠、吉服冠、钿子和凤冠,朝冠等级最高最为庄重,多用于出席嘉礼庆典、吉礼祭祀等活动时佩戴(如图1);吉服冠分冬夏两种,是在佩戴朝冠以外的礼仪场所所要使用的,相较朝冠要简单一些,吉服冠的等级区分主要是依据不同颜色的宝石、贵金属、花纹装饰;“钿,金华也”,自汉魏以来钿子就是中国古代妇女常用的一种头部装饰,早期钿子多为装饰,后期钿子可以分为插在发髻、两鬓、额前等部位,成为一种与彩冠和发饰部件共存的头部装饰,可分类为礼服钿和常服钿(如图2);凤冠得名于以凤鸟为饰,也是礼冠的一种,在宋代时就被列入了冠服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明代,皇后、皇妃以及命妇所佩戴的冠服称为凤冠,其上多点缀凤鸟、龙、翠、花钗、流苏、八仙等纹样。
图1 清代镶珠宝石青绒凤冠
图2 清代金镶珠宝点翠钿子
清代女性发型颇具民族特色,受到了满汉两族的双向影响,又受到了西洋文化的冲击。在发型上清代主要有盘髻和编发两种形式,满族女性主要采用旗髻,汉族女性多采用高髻、垂髻和平髻。发饰,指直接插在头发上面的饰品,包括簪、钗、扁方、步摇等,这些都是独立存在不依附于冠、钿、头巾的。额饰即置于额头的装饰,最初是为了御寒保暖,主要具有实用功能,皮毛织物较多,后期装饰意味增强,额饰可以是佩戴在额头也可以绘制在额头的,佩戴的多为皇室的金约、民间的眉勒,等级意味明显。耳饰历史悠久,品类丰富,贯穿从上古到近古的整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以来,各类材料、款式的耳饰就多不胜数。以清代的耳饰为例,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装饰性耳饰和功能性耳饰。功能性耳饰是为了让耳朵在严寒的天气不被冻伤,起到保暖舒适的作用;装饰性耳饰则是中国古代女性耳饰的主要类型。清代的耳饰材料丰富、款式多样,汉族人一耳一坠,满族女性则三卫三钳,主要有耳环、耳坠、耳钉三类,跟现代社会一致。项饰在山顶洞人遗址上就有所发现,至清代项饰更加繁复华丽,工艺造型也具备了非常高的水平。清代项饰主要包括领约和朝珠。领约又称为项圈,呈圆环状,多为皇室贵族和命妇所用。在材料上各类玉石、宝石、贵金属搭配使用。朝珠是清代官服上的一种配饰,朝珠的珠数计108颗,再搭配4颗佛头、30颗纪念,一共142颗。朝珠所有珠料与使用人的身份地位有着严格要求。
清代女性的服饰在汉满融合的前提下,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严苛系统的冠服制度,同时依据《大清会典》,亦形成了魅力无穷特色突出的清代女性头饰文化,其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既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对现代设计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饰品上的纹样组合,既起到一定的装饰美观作用,更代表着深刻的寓意,头饰上的纹样亦是如此。总体来说清代头饰的造型设计纹样是“福、寿、喜”为中心,寓意幸福美满、家族兴旺、国家繁荣昌盛、家人福寿安康。清代头饰设计纹样多采用动物植物类、自然景观、静物小件、神话传说中的虚拟形象以及传统和宗教吉祥纹样。常用动物纹样包括龟、鹤、鱼、鸳鸯、蝙蝠、蝴蝶等;植物纹样如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牡丹、莲花、葫芦、佛手等;静物小件包括花瓶、乐器、灯笼等;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麒麟、八仙等神兽;传统和宗教纹样如佛教八宝、民间八宝等,或取字义或取引申义,经历代传承,形成“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国头饰设计艺术理念。
头饰纹样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通建构。一是象征,这是纹样设计的基础手法,比如梅兰竹菊象征着高洁的品格、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金龙象征着皇权富贵等。这种认知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久以来人人逐渐达成的一致性。第二种为谐音法,即对读音相同又有美好寓意的事物进行关联,这种手法从古至今都广为采用。如“葫芦”谐音“福禄”、“蝙蝠”意同“福”等等。第三种为符号意象,也就是将一些具象的事物抽象为一些固定的简单的图案,作为一种寓意吉祥如意的固定意象,如宝相花、如意、回纹、八宝图等。这些手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头饰设计制作人员会依据需求,搭配使用各类纹样,以追求视觉上的精致和意义上的完美。清代的头饰纹样设计充满了革新精神,通过各种意象的组合,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盛宴。
清代女性头饰设计工艺主要有宝石打磨、镶嵌、烧蓝、点翠、累丝、寥花、刻线、錾刻等工艺。受封建社会等级思想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头饰工艺、材料和款式上都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首先,从材料上来看,皇亲国戚多以金为基材,镶嵌珠宝玉石,且相较之前的朝代,清代除金等贵金属外,还采用了蜜蜡、珊瑚、碧玺、珍珠等天然石材;而普通百姓则以银为基材,镶嵌物也是极为普通的装饰物。从工艺上来看,贵族首饰的制作不在乎用料用时,只追求华贵完美,常用垒丝、花丝工艺,普通百姓则采用刻线、寥花等简单却又耐用的工艺。受西洋工艺的影响,清代宫廷的头饰技术也有所提高,特别是珠宝加工技术,在清代,能工巧匠们以高超的技法为花卉、草虫造型,让珠宝绽放出独有的光彩。同时明清时期的点翠首饰不失为一种珍宝,技艺巧夺天工,外观无与伦比,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更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匠人的高超技巧和创新精神。
在色彩运用上,不管是华丽鲜亮的宫廷头饰,还是朴素简单的民间头饰,都显得主次分明、层次清楚、色彩端庄得体。各种宝石的搭配冷静、理智,各种比例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包容力强。冠、钿子等大件一般主框架选用黑色或蓝色,再搭配金、红、绿等艳丽的色彩。簪钗类在色彩上的运用也极为丰富,多以镀金材料打底,镶嵌各类各色宝石,通过点线面的排列,色彩上显得丰富又统一。另外,扁方之类则选用玳瑁、珊瑚等材料作主体,颜色偏棕,再搭配浅色的装饰,显得分层递进。这也反映出清代女性对美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形成了颇具系统的头饰设计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如前文所述,清代的工艺装饰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其审美风格和志趣情操也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对美的独到理解也同样体现在女性头饰设计上。虽然清代女性的头饰可以分为满族和汉族两个类型,但事实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前提下,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返璞归真自然而然方面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受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影响,清代社会发展较为稳定,人文艺术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艺术门类都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进入鼎盛时期。无论是宫廷中的建筑、皇室的金银首饰,百姓们的衣服,所有的宫廷的、民间的一切艺术特点都趋向于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和期待,清代头饰设计是中华民族吉祥观念集大成的时代。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而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清代女性头饰设计的艺术风格独特、工艺技法巧夺天工,可以说把审美与工艺进行了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准,留存于世的众多头饰更是让人感叹其精妙经典,为之震撼而难以忘怀。清代头饰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也在不断地得到传承与创新,主要表现的材料和技术方面、审美方面、头饰与现代嫁娶礼仪方面,但民族传统与现代诉求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女性头饰设计是反映着社会审美标准的风向标,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更是如此,小小的头饰是社会等级的缩影。进入现代社会,无论男女,所有的装饰艺术、服装艺术都趋向于简单明快,等级制度慢慢弱化了,珍贵的原料不见了,复杂的工艺也消失了。很多文化符号元素在现代社会得不到正确客观地解读,也难以运用在各类装饰设计之上。例如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的头饰设计,很多是不符合历史背景也不符合礼仪规制,但很无奈的是影视剧成为当代人了解清代头饰的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发式上影视剧一涉及清代均采用大拉翅造型,很多是违背了清代的冠服制度,搭配相当混乱。而一些普通消费品只为营利不为文化传播,琳琅满目的饰品市场却表里不一、胡乱搭配,现代元素与传统符号不明所以地嫁接在一起,宝贵的文化传统就这样在时代的大潮中湮灭。在民族传统和现代传承之间,我们亟需寻找新的出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更新。
清代头饰设计的工匠们打造了众多清朝宫廷首饰留存于世,其精巧高超的工艺和复杂繁复的程度都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先进技术的出现,我们也无法完全复刻那些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的设计经典。但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各类头饰的需求急剧提升,各类饰品不仅是一种美的表达与体现,也成为传播设计理念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承担着现代人们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寄托。现代珠宝的设计受现代艺术的影响比较大,西方文化也极大地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但是,中国古代的头饰设计工艺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现代首饰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前提,既要赋予其独特的外观设计,更要在珠宝设计中赋予人文思想和历史底蕴,古为今用,将文化积淀中的精华运用在现代技术之中,在现代先进设备的帮助下,传承手工技艺,融入现代技术,实现女性头饰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
如前文所述,清代女性头饰可以分为冠饰、发型、发饰、额饰、耳饰和项饰等,但与现代社会有直接关联的,主要就是耳饰和项饰,日常生活中清代的发饰、发型、冠饰和额饰等几乎完全不会见其踪迹。但是在婚嫁礼仪和影视剧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头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和创新。在影视剧中,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如《甄嬛传》(如图3)、《康熙王朝》等热播的电视剧,从头饰设计上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美学视觉体验,既帮助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历史,有的剧也被引进到海外,这些宫廷剧也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婚嫁礼仪方面,近些年中国传统婚嫁的观念得到了复苏,很多新人也采用了身着吉服,凤冠霞帔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这也是女性头饰设计古为今用的一种方式。在21世纪新时代,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我们重视婚姻礼俗的象征意义,通过头饰设计,可以将传统吉祥寓意和工艺技术传承下来,以头饰为载体打破时空界限,传递我们对美的永恒追求。同时也应该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加大中国头饰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街区、文创产品等,孵化越来越多的优质民族品牌,通过现代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将中国女性头饰的艺术魅力继续发扬光大,展现勃勃生机。
图3 影视形象的头饰大量应用点翠发簪和银鎏金镶玛瑙钗
清代女性头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载体,更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因素下孕育出的产物,反映着民族文化的轨迹。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在产品设计学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其现代传承的研究则能唤起人们对中国女性头饰设计人文价值的认知,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