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黎明职业大学轻工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现代企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从传统的单一技能向多技能发展趋势[4],具备多能力的“斜杠青年”成为时代需求。“斜杠”人才的内涵来源于“斜杠青年”:适应时代的发展具备多重身份的年轻人,即适应学生学情以及岗位需求的交叉知识及能力的人才[2-4],其应该具备与核心岗位能力相并存的“斜杠”技能。
2020、2021年黎明职业大学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的生源较往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高职单招学生占报到总人数的51%,秋季高考学生占报到总人数的49%。虽然生源种类发生变化但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出发,培育符合用人单位及社会发生需求的职业人是高职教育理念一项重要的课题[5-6]。以高职《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为实践,重新对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与重构,借助黎明职业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化学》等共享资源,提出“O2O”教学模式,线上学习材料、化学等基本知识、技能,弥补学生未系统学习《材料学》、《基础化学》等课程而造成的“首饰材料”知识缺乏等问题,同时辅助CorelDRAW®、JewelCAD®、3DMAX®等商业软件进行首饰初步设计;线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反复制作将首饰设计成型,最后在同侪评价及教师评价中不断完成提升的作品。全教学环节中不仅培育了学生首饰设计制作岗位核心能力同时将材料知识、技能的教学引入其中,若学生对材料的合成、制备感兴趣还将引导其在首饰材料方面的专业拓展。
《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从学生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泉州市区域内首饰工艺品设计与加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内容重构,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并确定教学情境,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O2O”教学模式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首先在线上教师以任务驱动形式在《首饰加工制作工艺》网络课程相对应的教学平台中分布任务,学生根据任务结合前导课程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借助手绘、CorelDRAW®、JewelCAD®、3DMAX®等软件进行任务的初步构思并设计形成初步方案,课前于网络课程讨论区提交并与教师交互讨论初步方案;其次在线下教学环节中重点以实操技能的获得为目标,通过不断实践实现首饰作品的制作。线下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首饰材料的性能的把控,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对首饰材料进行在线学习,反哺“材料学”知识空缺。如合成树脂材料,借助我校《高分子材料科学》在线开放课程,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观看、学习树脂材料的知识或(和)本体聚合制备工艺技能,此环节中根据学生生源种类以及学生能力差异化,部分学生或对首饰材料本身、生产方法产生了兴趣,在首饰设计制作能力培育的过程中促进其树脂材料性能等个性能的发展。最后课程考核上摒弃传统的知识考核,突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评价者来自于教师以及学生自身,以此形成同侪评价[7]与教师评价的双重评价体系。学生亦可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作品上传至《首饰加工制作工艺》网络课程中本教学情境云盘以此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优选作品参加期末学生作品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意、创新大赛,不断提升使学生在教学做中提升自己、鼓励自己实现成长成才。“O2O”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我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教学上,实现多维技能培养“斜杠”人才的目的。
表1 《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图1 《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O2O”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根据表1中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以及“O2O”教学模式整体设计后,主要以学习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教学活动的组织。下文以《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中情境三“非金属首饰制作工艺”中学习任务十五之“人造琥珀的制作”为例,以此详细介绍“O2O”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
“人造琥珀的制作”任务所对应的工位岗位为首饰的加工工艺操作岗位,工作过程核心能力为首饰制作及加工,但首饰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需适应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适度增补合成琥珀相关的交叉专业的知识及能力,如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材料知识、合成技术等。采用“O2O”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师与学生在非课堂教学中无法交流互动的弊端,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率,本教学任务从交叉专业以及线下、线上多角度确定学习的知识、技能及素质目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具体教学目标见表2所示。
表2 “人造琥珀制作”任务的教学目标
1.任务发布环节
《首饰加工制作工艺》课程已建成我校网络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授课班级交流区内发布任务,如本案例中“人造琥珀的制作”任务中提出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物(有机玻璃)作为制备的原料,如何通过手绘、CorelDRAW®、JewelCAD®、3DMAX®等软件进行艺术设计及再加工制成“琥珀艺术品”。所有学生需在线做出相应回复以示接受任务,同学们亦可根据任务通过在线的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任务,缩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实现零距离、高效传达任务的目的。
2.线下预习、线上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根据“任务”做好预习与自主学习,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性能”、“本体聚合”、“绘图设计”等知识点;“计算机辅助首饰设计”、“琢磨工艺操作”、“聚合工艺操作”等技能点。为了督促学生能在线下实践课前对知识点及技能点进行有效学习,于网络课程平台上随机发布问题的形式,系统将记录学生的回答记录,教师会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若遇到知识点以及技能点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入我校相关课程资源库在线学习微课,如《高分子材料科学》网络课程中“本体聚合”微课技能点的学习。受专业背景的影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未系统学习高分子聚合知识,为了弥补这一“知识点”,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在《高分子材料科学》在线课程中学习“本体聚合”微课。
3.线下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实现首饰艺术加工完成“任务”,更好验证线上学习的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该环节在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自主操作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如“人造琥珀琢磨、抛光”等技能。在实操制作环节,会出现部分同学对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人造琥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图2 为学生通过高分子本体聚合方式制备琥珀首饰全过程),教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鼓励与指导,帮助其通过聚合的方法制备“人造琥珀”,再将聚合后的“人造琥珀”进行“琢磨、抛光”等操作进行再加工,学生获取本课程核心技能的同时,其高分子材料的“斜杠”能力也获得了,而这些与学生通过微课等教学资源线上学生有着密切关系。
图2 学生通过“本体聚合”制备琥珀全过程
4.评价环节
由于“人造琥珀”的设计灵感以及制造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因此采用“同侪评价”(权重50%)和“教师评价”(权重50%)作为学生作品的评价成绩,“同侪评价”也表达了从学生的视角判定成品的设计、制作效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获得成就感,不断促进学生的再学习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教学评价适应现代高职学生学情推广过程性考核,做到教学相长。教师“教完”、学生“学完”不是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做、评”相结合赋予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从做到而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新性学习。
5.线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学生完成的每件作品教师都会按学号收集,并将所有学生的作品照片上传至《首饰加工制作工艺》在线课程云盘中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优选作品进行期末作品展,鼓励学生“创新”、“创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O2O”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4年以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应用校内教学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教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适度培育学生“斜杠”能力,更加适应区域工作岗位,毕业生岗位对口率>92%,以硬金工艺加工岗位为例,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即可适应硬金加工工艺中电镀等化学环节的知识及操作,毕业后直接成为企业员工,实现高位就业,省去了用人单位企业专业培训环节。此外,学生课程作品即为参加各类“创新”、“创意”的比赛作品,真正做到“赛学结合”,近3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珠宝玉石鉴定赛项二等奖2 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各类比赛项目获奖70项;42件“首饰作品”申报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培育适应现代企业岗位需求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高职生源种类多样化迫使专业教育必须从学生学情为出发点,适度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做出动态调整与改革,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课程改革。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学情创新开发“O2O”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一部分资源转化为线上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线下不断实践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开发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协同了校内相近专业的资源,直观的“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斜杠”技能,弥补了职业教育中不同专业知识互补的环节,在就业岗位上成为一名“斜杠”人才。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快乐学习、快乐实践、快乐思考”,课后对学生作品进行提升与完善,形成课中作品“共性”逐步升级为“个性”作品,以在线“档案”的形式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同时促使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