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理念在家长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2-05-27 13:42唐伟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焦点王老师亲子

□唐伟英

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通过日常观察可以发现,当前教师开展家长工作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问题取向——教师发起的沟通更多地在于指出学生在学习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大多数家长也只有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才会与教师联系;(2)教师主导——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是从教师流向家长,家长只是消极地等待教师提出建议;(3)互不配合——教师认为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而许多家长并不认同教师的看法和做法,导致家校合作难以有效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焦点解决理念十分必要。

20 世纪80 年代早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一个短程家庭治疗中心里,由社会工作者史蒂夫·德·沙泽尔和茵素·金·伯格领导的一支跨学科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开创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与之对应的焦点解决理念将个体的改变看成是关系性和情境性的,它关注学生及其周围的所有系统(如家庭、社区、学校等)。焦点解决理念认为问题是相互作用的,这意味着问题是被定义出来的,解决方案就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焦点解决理念强调关注人的优势和资源,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解决问题的正向经验和有力资源,强调关系中的对话与合作,旨在以建构未来的目标来消解当前的问题。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探索焦点解决理念在家长工作的运用,以期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

一、寻找资源,赋能家长

助人专业的使命是赋能(Empower)案主,使其过上更丰富、满意的生活。Blundo、Rappaport、Saleebey、Schon、Sullivan等人都强调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案主的问题和专家的解决之道上,其实是有损助人任务的使命的。

同样地,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家长的问题上,因为这容易使家长失去自我效能感,对孩子的问题更加无能为力,而是要转换视角,进行积极的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尽管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出了问题,但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做得不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是可以学习和进步的。

2.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爱与付出能够被理解、被看见,他们就会更有动力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3.想要发现家长的力量,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合作进行探索?教师并不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专家,而是家长的合作者。

4.聚焦于力量,能够使教师减少对家长的责备或评判,转而发现家长针对家庭教育所做的努力。

5.所有的教养难题都包含着可利用的资源。

以下是针对同一个案例的两种处理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

【案例1】

六年级男孩小A 经常逃课,早晨不起来上学,妈妈拿他没办法,于是到学校来请求老师的帮助。教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两种沟通方式的对比如表1。

表1 两种沟通方式的对比

以上两种沟通思路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聚焦于问题的沟通方式虽然能使家长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但也让家长觉得更无力,甚至更为自责——他们觉得自己有问题才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焦点解决理念指导下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知道事情也有不那么糟糕的时候,并且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焦点解决不随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病理化定义,例如给出“他是个问题孩子”“他厌学”“他脾气不好”等结论。相反,面对这类孩子的家长,教师会帮助他们去掉标签,与他们展开能带来改变的对话,看到在困境中自己和孩子做出的努力与调整、所取得的微小成就或变化,从而关注优势和资源,培养家长的自信心,便于之后更好地开展行动。

二、“身后一步引导”,成全家长

Cantwell和Holmes认为当实务工作者能以“慢一拍引导(Lead from One Step Behind)”的方式来引导案主,将会产生最佳的效果。“慢一拍”引导也被翻译成“身后一步引导”。将这个理念用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就意味着教师并不是站在家长前面指导他们该怎么做,而是站在他们身后半步,引导他们从事情的不同角度出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不把任何观念强加给家长,而是引导他们观察,让他们自主决定最适合的方法。这样的引导能够引发家长的自主行为,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成长。

【案例2】

1.3 专家的选择 2011年6—9月,研究者通过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1所重点大学护理学院及8所3级甲等医院,征得专家知情同意,选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专家11名,专家选择标准:①具备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领域工作不少于15年;或中级职称,硕士以上学历,专业领域工作不少于8年;②有科研工作经验,学术态度严谨。

班主任王老师发现五年级女生小B 有自残的情况,就向小B 了解情况。小B 说了妈妈的很多“坏话”,觉得自己的状况都是由妈妈引起的,并让王老师别把这件事告诉妈妈。王老师想帮助小B,她想引导小B 妈妈进行改变和调整,以此帮助小B。于是,王老师不断地指导妈妈的行为,妈妈也很配合,每次都按照王老师的指导做出调整。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不仅没有帮助到小B,反而让小B的自残情况更加严重了。王老师的应对方式如图1。

图1

图1 中,教师走到了亲子系统的内部,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指导家长和孩子做出改变。家长、孩子都处于被指导的位置,教师则成了指导者。在这样的关系里,教师成了主导者,家长的功能被弱化,缺乏自身的思考,孩子变得更依恋老师而不是家长。这一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亲子问题。焦点解决理念指导下的应对方式如图2。

图2

教师应进行判断,明白学生自残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热心帮忙就能解决的,这样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所以,教师要退到身后,进行“身后一步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妈妈提供一些选择的可能性,比如让妈妈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医院的心理医生求助,让妈妈主动选择该怎么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导致的,那么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更多地放在亲子互动上,站在亲子互动的圈外,促成亲子间的良好互动,成全家长,而非走到亲子互动圈内,直接指导家长。

三、合作共赢,促进家庭成长

传统的沟通模式聚焦于个体,并将对话看作是双方的长篇独白。该沟通模式认为发言者传递了信息,而倾听者虽然专注但仍处于被动状态,直到二者交换角色位置。在Clark 的合作模式观点中,发言者和倾听者共同在对话过程中产生信息,二者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得双方达成一个对彼此都有贡献且彼此都能赞同的观点。在家长工作中,利用焦点解决理念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在对话过程中共创问题解决方式,避免一方指导另一方的情况的出现。

【案例3】

三年级男生小C在学校里有诸多不良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抄同学的作业等。班主任张老师联系了小C的妈妈,小C妈妈了解情况后非但不接纳老师的建议,反而以多个家庭教育理论反驳张老师,她认为老师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只是盯着孩子的问题。张老师意识到这样的沟通不仅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无效,反而会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僵化,于是她尝试用焦点解决理念处理这些问题。

张老师首先通过家委会了解到小C 的家庭情况:爸爸做生意,平时工作比较忙,对小C 疏于照顾,但性格比较随和,容易沟通。妈妈全职带孩子,常常参加各种家庭教育课程,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张老师先与小C的爸爸沟通并获得他的支持,后邀请小C 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学校。在探讨小C的问题之前,张老师事先肯定了小C妈妈为孩子教育付出的努力,并适时转述小C爸爸对孩子妈妈的认可的话语。在这样一个正向的情形下,老师和家长一起探讨小C目前的状况。在会谈中,大家达成了一致的做法:爸爸以后要多抽空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父爱;妈妈可以把学习的经验更合理地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不仅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给孩子提供正向的支持。这场谈话以孩子的问题开场,以合作的态度展开,最终促成了整个家庭的成长:爸爸更关注家庭,妈妈更关注学用结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把握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焦点解决理念对人的关怀与赋能作用,对关系的疏通与滋养作用,使用时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使其特别适合用来开展家长工作。

猜你喜欢
焦点王老师亲子
奇妙的旅行
焦点
有趣的动物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