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区一体化视角下大同市产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布局研究

2022-05-27 10:03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石永洪张又天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城大同市产业园

文/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石永洪 张又天 单 丹

0 引言

大同市位于京津冀、晋中盆地和呼包鄂金三角中间地区,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同时具有融入京津冀及促进晋冀蒙交界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大同市在区域服务职能及自身产业结构等方面与区域中心城区仍有一定差距,无法起到支撑三区中部“经济塌陷地”发展的作用。都市区在市域现状产业体系构成中,约占全市GDP的80%,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的90%。可以说都市区是大同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空间,而产业园区是都市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且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都市区园区的一体化构建有利于提升大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及聚集更大范围的生产要素,促进工矿城市转型和都市区内各板块良性发展。

1 园区发展现状

1.1 园区现状

大同市都市区产业园区包括四区一县内的总计12个园区,园区规模为118km2,其中3个产业园区(农业园区、伊磊乳业产业园、桥南工业转型示范区)规模不足1km2,园区整体建成比例不足30%。

1.2 发展阶段

产业园区是生产及交易的空间聚集区,依据其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的变化,空间特征和聚集方式有所差异。大同市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要素集群、产业主导、创新突破、现代科技都市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驱动力、园区功能、产业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大同市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及特征

通过对大同产业园区发展阶段的判断,可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分析目前所处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引导产业园区向正确方向发展。综合来看,都市区产业园区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2 园区特征与问题

2.1 产业结构:煤炭产业比重大,转型任重道远

目前,大同市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一煤独大、结构畸重、产品初级化”的问题仍较突出。煤炭工业占大同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2.1%提升至67.9%,占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比重却由20.2%下降至8.4%。而煤炭相关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所占比重低。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已超过工业,但仍未摆脱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新兴产业板块的产品结构较单一,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不高的园区多处于要素集群阶段和产业主导阶段,集中在产品生产与制造环节,产品结构较单一。同时,新兴产业板块缺少自主研发功能,产业集聚初期过后发展动力不足。

2.2 空间布局:产业背向发展,产城关系缺乏融合

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背向发展,多方向拉大城市框架。煤炭产业位于城市西部,非煤产业位于城市东部,形成“矿追着城,城躲着产”的局面,造成煤炭和非煤两大板块联系困难。分散的产城空间格局导致“产、城”阶段性运转不畅,距离拉大,城市生产服务功能难以培育。在此背景下,城市向东发展受到园区包围,空港区、高新区及装备园南部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园区就近就易发展,其自身发展空间受限;经开区、纺织园、装备园等位于城市边缘,受京大高速、湖东编组站、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限制,用地空间局促,未来拓展空间不足。

2.3 发展模式:缺少入园门槛限制,资源依赖性强

缺少入园门槛限制,园区产出效率低。2019年大同市辖区工业用地平均开发强度为0.19亿元/hm2,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大同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利用粗放,效益低下。煤炭和医药两大传统优势板块地均产值较高,新兴装备等先进制造板块产值偏低。

3 研究路线

从因地制宜、生态友好、产城融合、产业互促等视角,提出产业园区一体化策略及空间构建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技术路线

1)总体层面 抓住发展机遇,寻找发展动力,通过政府扶持引导,补充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多元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2)产业层面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战略转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煤炭产业及相关行业转型发展为基础,以旅游服务产业为动力,统筹带动城市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产业整体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聚集人气,提升中心服务职能;以医药制造与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两大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全区产业联动,产城一体化发展。

3)空间层面 整合与优化现状园区布局,打造产城融合、高效集约、生态可持续的产城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4 统筹产业功能

4.1 区域联动,寻求产业错位发展

在周边已形成首都经济圈、呼包鄂城镇群、太原都市圈三大强势城镇群的前提下,大同市未来发展应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全方位融入区域都市圈,并与周边城市进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拓宽资源共享平台。

从自身角度来讲,大同市应积极培育多元比较优势,破解自身产业结构中“一业独大”的突出问题,同时为成为综合型区域性中心奠定基础,逐渐培育出“对外辐射、向内集聚”的双向功能。

4.2 构筑强核,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技术、管理等优势,加快企业制造与服务环节分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综合生产服务集群;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依托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产业核心;积极培育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商务服务功能,构建三省交界区域性产业及综合服务中心。

大同市经济发展尽管具有中心城区高首位度的特征,但中心城区以集聚作用为主,产业扩散及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未来应强化中心城区的服务与带动作用,一方面继续发挥中心城区对市域、晋北地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尤其要加强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职能;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中心城区的金融、科技研发、物流、信息等平台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4.3 转变单一引进模式,提供企业升级土壤

通过“政府搭台+政府扶持”方式,补齐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升级的关键环节,实现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良性循环机制(见图3)。

图3 产业发展思路

一方面巩固原有产业优势,以创新驱动带动工业化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联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依托文旅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同时做强商贸物流产业,扶持特色现代农业体系,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4.4 统筹布局,完善配套服务,促进园区产城融合

产业园区的布局应与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及结构一致,通过外围的专业化园区建设,有机疏解城市核心区空间发展压力,避免形成工业围城等不良局面。综合分析大同都市区内生态环境、土地、区位、交通等资源优势,依据各类产业空间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布置产业园区,实现资源与空间合理化配置。突出后续产业不确定性和弹性开发特征,体现规划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应对措施,通过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预留必要的弹性发展空间。

5 产城空间一体化构建

5.1 总体布局模式

总体布局从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条件入手,依托都市区资源本底条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约束条件;立足产业基础板块,补充产业动力功能,强化优势产业板块;发挥X形交通结构优势,打造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形成以经开区为研发孵化总部中心,带动城市内外圈层产业板块联动发展的空间模式。以煤炭和非煤两大城市产业板块为主,以板块互促格局为辅,形成“两大两小”板块互促的产业格局。同时,优化调整一医药园、花园屯、装备园南部、经开区南部等不合理的产业空间,从产业链角度织补产业板块上下游功能、补充基础服务设施,并为承接首都转移、产业升级等高端功能预留发展空间(见图4)。

图4 产业园区布局模式

5.2 生态安全格局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形成“山水相连、绿廊环抱”的生态格局(见图5)。顺应北山南水的山水格局,通过主干廊道梳理构建山水关联的城市山水格局,在御河、十里河、口泉河、高铁沿线构建主干生态廊道。在产城关系方面,沿山前生态绿廊-口泉河-东环快速-大秦线-甘河构建环城绿带,严格控制城园蔓延。此外,通过生态景观廊道的控制和建设,加强城市内部生态板块与外围山水背景的联系,构建内外联通的生态景观系统。

图5 生态安全格局

5.3 产城一体化布局

目前,大同市城市空间分布过于分散,城市单中心结构无法支撑外围工业组团,城市职住关系不平衡,交通服务运营成本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较低。根据美国社会评判学家米尔斯的观点,城市用地的最优配置应是货物运输成本和劳动者通勤成本之和的最小化,即新城的通勤时间短于从城市直径一端到另一端的通勤时间。因此新城与中心城的距离不应过远,由此可有效降低通勤和运输成本。

立足过于分散的城市与园区建设现状,应通过优化产城空间关系以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完善城市形态,依据产业园区到中心城区的距离,都市区形成“近圈层产业园区+4个外围产城组团”的空间格局(见图6)。一方面,将边缘型产业园区纳入中心城协调发展区,使其充分利用中心城外溢的优势资源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并适当承担部分城市职能;另一方面,远郊型产业园区组团式发展,不仅可拉近产业园区与中心城的距离,也有利于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体系,弥补目前产业园区功能单一的不足。

图6 产城一体化结构

5.4 产城职住体系

产业园区的就业人口与其产业类型和总体规模关系紧密,因此可根据各产业类型对应的就业密度及相应的产业用地规模估算直接就业人口,进而根据直接就业人口估算园区带动的间接人口,包括配套服务带动的间接就业人口(本估算取直接就业人口的50%)和直接就业者的带眷人口(本估算取直接就业人口的75%),从而确定产业园区居住需求人口总数,预计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园区将带动37万人入住。

原则上,人口超过5千的产业园区应布置产业服务基站,包括职工宿舍、综合超市、医疗站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超过1万的产业园区须布置综合性组团服务中心,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商贸服务设施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超过5万的产业园区则应成为产业新城。在都市区最终形成“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组团服务中心、产业服务基站”的公共服务体系。

5.5 空间支撑体系

为避免“货运围城”的不利局面,同时增强园区之间及园区对外的交通运输联系,解决“去与留”的问题,应当在既有放射型路网的基础上增加左云至朔州应县的高速公路,与荣乌、浑大、大呼高速形成规划区外环线,以便捷外围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通过环路疏解过境交通。在环路基础上,重点构筑7条放射性通道,一方面加强园区与主城的联系,边缘型园区与交通干线无缝对接,外围型园区至少要保证2条高等级道路方便到达;另一方面要加强园区与区域的对接,强调园区对外的快速货运联系,保证每个园区均有高速公路口,同时园区间规划快速联系环。

6 结语

城市内部及周边产业园区的有序建设是城市经济健康运转与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在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的基础上,对大同市各园区产业进行战略性、一体化、多层次梳理,从策略到实践提出有效规划途径,推动各园区由“独立发展”向“与城市整体一体化发展”转变,以期对相关产业园区统筹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产城大同市产业园
最融合中流击水,从产城融合到产城人一体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