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词夺笋的语用意义

2022-05-27 04:39张甜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

张甜琪

内容摘要:夺笋从字面上看,只是一个动宾短语,其意义不言而喻。但近来它被网友借用来表达“多损”的意思,从而迅速走红,成为了网络流行词。“夺笋”弱化了“损”的程度,是指对某人或某种行为的幽默性调侃或指责。该词反映了网民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的含蓄心理,以及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对压力的平和性宣泄。文章分析了“夺笋”的主要用法、语法功能、语用意义以及蹿红原因,试图了解网民们对于网络话语的使用情况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情感变化。

关键词:夺笋 主要用法 语法功能 语用意义

对于文化的发展,我国始终本着开放的态度,文化的多元化使得语言也更加的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每年都会产生一些新词、新句被广大网友广泛传播和运用,成为网络流行词,有些甚至会进入语言系统。“夺笋”是“多损”的谐音式表达,本是抢夺竹笋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并不高。而网友取“夺笋”的字,“多损”的意,来委婉地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批评,颇有趣味。这类谐音式话语的出现既满足了网民们的表达欲望,又产生了一些趣味性,达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窥探到语言和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主要用法

“夺笋”是“多损”的谐音,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常见的一种表达技巧,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将拟表达的内容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呈现。不仅是汉语中有谐音现象,在其他的一些语言中,也有谐音现象的出现。可见,谐音跟语言密切相关,跟社会密切相关,谐音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尤其近年来“谐音梗”的爆火,在民众中也掀起了使用谐音的热潮,在某些场合,用适宜、恰当的谐音方式表达想法,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例句均引用微博中网友的评论及某些官博的博文。

(一)基本用法

“夺笋”经常在微博、弹幕评论中出现,往往是对一件事的评价。如:

(1)疫情都这么严重了,还上别人家串门,夺笋啊这人。

(2)《创造营》薛八一(练习生)在发表顺位感言时说甘愿做配角,鹅(腾讯)的镜头直接切刘宇、赞多。笑死了,夺笋呐!

(3)夺笋呐!利老师就想下个班这么难,不说了,我要去投票了,只想证明强扭的瓜是蛮甜的。

(4)3月19日,吉林一网友拍摄喜鹊捕老鼠时,意外老鹰“截胡”猎物。喜鹊:夺笋啊!

(5)昨天拜登登机时不慎连摔三次,川普大儿子带领各国网友疯狂玩梗,川粉直呼“大仇已报”,夺笋呐!

由此可知,“夺笋”位置不固定,且经常用于发表感叹,所以“夺笋”后面一半会加语气助词“啊”。在评论某人时,往往是“夺笋”和某人连着一起说,位置可前可后,如例(1);在对某种行为或者某件事作出评论时,则先说明某事,再加“夺笋”加以感叹,或者先用“夺笋”表示感叹,再叙述某事,如例(2)-(5)。“夺笋”既可以是網友的玩笑,如例(3),也可以是官方的调侃,如例(4),可见“夺笋”一词覆盖面之广。

(二)搭配用法

“夺笋”除了可以独用之外,还能与其他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搭配使用。如:

(6)哈哈哈,《顶楼》(剧名)弹幕真的要把人笑死,不信露娜是夏博士的女儿,但是信周丹泰是动物生的,夺笋呐,山上的笋都被夺完了。

(7)感觉甘望星就是一个笋丝的嘴,都已经笋到家了,哈哈哈哈!

例(6)中“夺笋呐”和“山上的笋都被夺完了”的配合使用表明了对此事的不理解。这两例都是在“夺笋”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配合成分,目的是为了加深损的程度。例(7)中由“夺笋”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词汇,即“笋丝”,提到“笋丝”,可能会想到“粉丝”,“粉丝”是指追星的那一些人,那“笋丝”就是指经常做一些损的行为的人。除了有文字的描述之外,网友还经常将“夺笋”与图片、表情包和视频配合使用,在微博、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日常动态,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往往能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二.语法功能

“夺笋”与“多损”虽然音同,但二者的语法功能还是有区别的。从语法结构上来看,“夺笋”是由动词“夺”和名词“笋”组成的一个动宾结构,准确来说,因其结构比较松散,可以拆开使用,所以它是一个离合词。“多损”是由副词“多”和形容词“损”组成的一个偏正结构。结构不同,故功能不同。“夺笋”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作独立语

(8)夺笋呐!再不更新,我们彬彬的微博就要被扒到底朝天了,傻憨憨的帅哥。

(9)让我这个减肥的人看美哥的吃播,夺笋呐!他还摇头晃脑一幅干饭人的样子。

(10)TF家族为李俊豪加油,他脱发全公司都知道。夺笋呐!

独立语是结构相对独立、位置比较灵活的成分。“夺笋”在结构上,不跟别的成分发生联系,它只是针对某一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感叹性的评论;在位置上,它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末,还可以位于句中。

(二)作谓语

(11)我来夺笋了!

(12)山人每天努力夺笋。

(13)春天到了,竹笋发芽了,满世界夺笋了。

在以上三例中,“夺笋”充当谓语,例(11)的主语是“我”,例(12)的主语是“山人”,例(13)在句中似乎找不到主语,其实有隐藏主语,即“人们”。在这里,以“夺笋”的基本意义表达“多损”的动态含义,画面感十足。

(三)作定语

(14)我的夺笋日常:借着你的光,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世界,迪迦!

(15)申请加入互联网夺笋大队。

(16)夺笋的世界,伤害在所难免,拔刀吧,匪姐!

定语是修饰名词性词语的成分,除了用名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充当之外,还可以用动词性词语充当。在以上例子中,“夺笋”用作定语,修饰“日常”、“大队”、“世界”。这里的“夺笋”其实是借了“多损”的用法,但是在意义上,“损”的程度已大大降低,更加日常化和趣味化。

综上所述,“夺笋”可以做独立语、谓语、定语成分,但比较常见的还是作独立语的情况。它经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是结尾,表达使用者的感叹之情。

三.语用分析

“夺笋”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它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反映了网民们委婉表达自我想法的心理需要。“夺笋”虽幽默感十足,但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却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正是这种情感的多样化才使得这个词风靡网络。

(一)感情色彩意义

色彩意义包括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因此达到的交际效果也就不同。

1、褒义色彩

(17)哈哈哈哈,奪笋呐夺笋呐!救命啊,怎么会那么好笑,看了沈腾和沙溢换脸版本的《山河令》,我己经忘记原版是什么样了!

(18)“我寻思我爸没那么多钱。”哈哈哈哈,夺笋呐,小朋友又笋又机智,太搞笑了。

例(17)中,由于原版的电视剧《山河令》非常火爆,于是有网友将喜剧演员沈腾和沙溢的脸换到该剧的主角身上,这二位喜剧演员自带搞笑气场,所以网友觉得这一行为对于这部电视剧来说有点损,但实际上是给这部剧提供了一定的热度,而且两个“夺笋”一出,幽默调侃的程度就更深了。例(18)中,是一个小朋友接到了骗子的电话,说他爸爸欠钱五千万,需要将钱打在某个卡上,但小朋友并没有受骗,而是冷静地报了警并跟警察说:“我寻思我爸没那么多钱。”这一例句是网友的评论,说小朋友又笋又机智,其实是对小朋友持赞赏的态度。

“夺笋”的褒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形象性和幽默感上,人们看到这个词,就会在脑中浮现出某人在山上夺笋的画面,其动态意义十分明显。它的运用,极大地弱化了人们不满情绪,从而加强了娱乐、搞笑的调侃意味。

2、贬义色彩

(19)分时供电也就算了,一个宿舍就俩插插座的地方,夺笋啊!

(20)我一问他正事敢一天不理我,甚至还想跟我翻脸,但是一给他发其他乱七八糟东西的时候竟然秒回,夺笋呐,什么人啊!

例(19)是对分时供电以及插座不够的不满,含有抱怨的意味。例(20)表达了“我”对于“他正事不回我”的愤怒,这里的“夺笋”是“我”对他人品的质疑。

“夺笋”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种行为,它的贬义色彩中完整保留了“损”的含义,甚至超出了“损”的程度,似乎产生了某人人品差、某种行为不道德的意思。

(二)语体意义

语体可以分为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夺笋”的形象性和幽默感使其完全具有口语色彩。

(三)含蓄意义

“夺笋”是“多损”的谐音,之所以用谐音,就是为了避免原词带来的纯贬义意味,“多损”只能表示消极的意义,而“夺笋”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削弱了贬义,这实际上是一种含蓄的用法。

(21)国兵抗日名场面,张继科背后“夺笋”,刘国梁口含戒指庆祝夺冠。

如上,用“多损”来形容冠军似乎不太合理,而“夺笋”则大大削弱了其消极意义,反而有一种讨喜的意味在里面。

网络流行词往往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十分适用于微博、弹幕评论和一些无伤大雅的吐槽,而且也只是在网络上流行并使用,不管“夺笋”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都是口语式的表达,在书面语中不会出现。即使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夺笋”,也只能说明官博为了避免新闻报道过于严肃无趣,有时会用一些口语式、通俗化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拉近与广大网民的距离。所以“夺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也只是口语体与新闻体的相互碰撞。

四.蹿红原因

汉语的谐音文化从古一直流传至今,这源于人们对谐音文化的追捧和喜爱。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运用汉语的谐音现象,体会那显于表含于里的文化魅力,领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字游戏。熟练的运用谐音文字,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用一种幽默、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际交往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夺笋”作为一种谐音现象,它的走红有其独特的缘由。

(一)语言因素

网络流行词不管在网络上有多么火,它也是语言现象对社会的一种反映,再一次说明了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语言总是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们密切相关,所以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流行都源于其语言本身的特点。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谐音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跟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汉语中的多音字有很多,“一字多音、多字一音”的情况很普遍,这就为谐音现象的出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夺笋”与“多损”虽不同字,但正是因为同音才被网友们赋予了新的甚至是超出原词的意义和作用。

(二)文化因素

汉民族一直就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对于一些不方便说出口的话语,汉民族的人们总是致力于用委婉、含蓄的话语去表达,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祖先早已学会了玩文字游戏,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篇无“情”,却无一不在说“情”。“夺笋”和“多损”从字面以及意义来看,并无一丁点关系,但网友正是巧妙地借助了这二者之间同音的关系,以“夺笋”代“多损”,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图,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三)网络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越来越高端,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流行词正是搭载了网络这一特殊的载体,才能为人们所快速地掌握并运用。近几年来,网络技术发展尤为迅猛,再加上5G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更加及时、快捷。一个新出现的词语,只要趣味性够强,代表性够广泛,就能够被人们追捧以致于快速地在互联网中传播。“夺笋”一词短小精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又代表性极强,因此在一些视频弹幕、微博豆瓣评论以及朋友圈中经常出现。

(四)方言影响

普通话的语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它往往会吸收方言或者古汉语中的某些用法为自己所用,在吸收的过程中有时会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方言中的某些说法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口语性,如“脑袋”、“日头”,这些方言口语往往生动形象,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奪笋”是“多损”的谐音,“损”属于东北方言中的说法,最开始只是为东北人所使用,之后随着东北二人转、带有东北文化的小品层出不穷,再加上互联网的迅速传播,这些方言说法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中,为大多数的社会群体所接受。久而久之,被普通话吸收,正式进入语言系统,因此人们在运用这些词语时就十分自然了。在这基础上,人们又可以进行新的词汇改造,使之更切合人们的情感态度。

(五)心理因素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人们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网络往往成了大家解压的地方。虽然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吐槽不道德的事,但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在发表言论时也需要注意用词用句。谐音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委婉表达自己想法的需求。“多损”含有贬义,如果直接用“多损”去评论某人或某事,多少有点不近人情或者骂人的感觉。“夺笋”虽表达的意思与“多损”一致,但从字面上看,这样的一个动宾结构非常具有形象性,就很巧妙地化解了“多损”带来的贬义意味,让人读过去不仅不会觉得冒犯,甚至还会笑出声。

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出现都会受到这一社会和社会中的群体的影响,“夺笋”刚开始只是“多损”的委婉表达,但后面逐渐衍生出了新的用法,在语法功能上,可以作独立语、谓语和定语;在语用上,可以表示褒义。“夺笋”作为一种谐音式的网络流行词,它的蹿红既与语言本身有关,更与汉语文化和人们的心理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快速传播。从“夺笋”一词可以看出,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更加简单精炼、幽默诙谐,表现了网友面对快节奏、大压力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坚强乐观、苦中作乐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赵一锦,李国宏,于雯.网络流行语“X精”语义及语用分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2):51-54.

[2]丁兰舒.谐音现象——构建文化世界的隐喻路径[J].天津教育,2021(01):44-45.

[3]雷强.谐音梗,不扣钱[J].厦门航空,2021(03):56-57.

[4]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4-135.

[5]石轶兰.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版),2014,35(05):138-140.

[6]周轩冰.浅析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成因及特点[J].汉字文化,2020(04):6-8.